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安康育人智慧!看他们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发光!

0
分享至


德润浸心

研学提质

体教融合

文化传承

实践塑品

深耕德润土壤、筑牢育人根基

看安康如何用“五育”之花

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


10月31日

959《交通有话说》民生会客厅

“德润心田育新苗·五育铸魂谱新篇”

教育特别访谈

安康教体系统四位嘉宾

分享我市在深化“德润安康”

推进全面育人教育方面的

具体实践和系列举措


左起安康市教研室主任毛军、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校长张志虎、安康市教体局副局长陈世理、安康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方小松


陈世理

Q

目前,我市印发了《安康市“深化德润安康

推进全面育人”工作行动方案》,我市推进

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陈世理:我市推进“深化德润安康·推进全面育人”工作,既是贯彻国家战略的政治自觉,也是回应时代需求的主动作为,更是立足安康实际的必然选择。


实施“五苗行动”,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衔接国省教育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也是巩固“德润安康”品牌成效、深化五育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通过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解决立德树人机制不健全、破除“五唯”倾向、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遵循教育规律提升育人质量。同时聚焦校园安全、留守儿童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成长等问题,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织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网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Q

《行动方案》主要涵盖了

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润苗、育苗、爱苗、护苗、壮苗”

五大行动具体指的什么?

陈世理:《行动方案》围绕“深化德润安康 推进全面育人”目标,聚焦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社会资源整合五大维度,通过系统化设计“润苗、育苗、爱苗、护苗、壮苗”行动,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立德树人新生态,同步明确评价标准、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校家社协同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


“润苗”行动指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依托红色资源固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正,激发科学创新精神赋能,关注成长问题护航,着力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育苗”行动是要系统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共生,重点在于丰富“德润安康”内涵、夯实核心素养、强健体魄、浸润美育、强化劳动实践;“爱苗”行动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校长教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护苗”行动强调的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完善心理健康“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强化校园安全“护校安园”保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和谐、支持性的立体环境;“壮苗”行动强化部门联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落实家庭责任共育新人,推进社会实践开阔视野,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育人时空,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方小松

Q

教体部门是如何通过这些行动实现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在“德、智、体、美、劳”

五育融合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方小松:在全员育人方面,我们突出家校社协同,通过“爱苗行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国培”“省培”“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项目,提升育人能力。依托“护苗行动”建立“校家社”联动机制,通过法治副校长、科学副校长、健康副校长进校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举措,让教师、家长、社会力量都成为育人主体;在全程育人方面,我们注重“成长全周期覆盖”。“润苗行动”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始终,每月开展“省身”主题活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和常态化家访制度。“育苗行动”则构建了五育课程体系,从课堂教学到劳动实践等特色活动,形成持续进阶的育人链条;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一方面通过“润苗行动”开发红色研学、传统文化等“行走的思政课”,另一方面借助“育苗行动”推进中考体育改革、艺术社团全覆盖,实现体教融合、美育浸润。“壮苗行动”还拓展了“秦岭卫士”生态实践、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等第三课堂,形成课程、文化、实践、心理、安全五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健全“五育融合”的全面培养体系过程中。聚焦德育铸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融入实践,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聚焦智育固本,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堂革命·安康行动”,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强化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依托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打造“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贯通培养有效模式。聚焦体育强身,开齐上好体育课,持续深化体育与健康考试改革,推广校园特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聚焦美育润心,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美育浸润行动,配齐配好音乐、美术教师,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探索多元化美育评价体系。聚焦劳育砺志,结合安康生态产业、非遗手工、特色农业,构建衔接校内校外、融合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推动学校劳动规范化、家庭劳动日常化、社会劳动多样化。



毛军

Q

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提升

等方面,市教研室有哪些创新思路?

如何推动“德润安康”教育品牌打造?

毛军:作为“五育”政策落地的关键推动者,我们聚焦三方面发力:德育研究构建“三重融合、三全育德”体系,推进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心理健康与劳动教育,创新“333德育工作”实践模式,“德润安康”品牌获中央及省级推广。教育改革深化“课堂革命”,实施中考体育“百分制”改革,推进高考“三新”研究与中职“双师型”教师建设,高考本科录取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职教师生获全国赛事奖项25人次。教育科研首创“低小实新”教师教学课题,通过“安康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过程指导与数字化管理赋能教师成长。建立成果激励机制,显著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以教研创新驱动育人质量提升。


今后一个时期,市教研室,在“德润安康”品牌打造方面,将继续围绕大思政建设,打造德育典型,进一步总结、凝炼安康德育工作成效,扩大德育成果的示范、引领效应;在教学改革方面,将全面落实《安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24~2029 年)》要求,从2024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在纵深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方面,对全市高中三年教研工作精准定位,整体谋划,即高一年级为“夯实基础年”,注重学习基础的巩固;高二年级为“素养提升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高三年级则为“质量冲刺年”,全力冲刺高考质量。同时,全面贯彻《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要求,落实五大任务和八大行动,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域高中振兴。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精耕校本研修管理,积极发挥市级教科专家团队引领作用,开展“菜单式”县区分片精准指导,实现对教师科研能力的“伴随式”成长支持。强化数字技术在教科研管理与校本研修中的深度应用,建立健全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机制。




张志虎

Q

学校在围绕“德润安康”建设方面

都运用了什么样的育人模式?

在“德、智、体、美、劳”

五育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探索出了哪些创新做法?

张志虎: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自成立以来,锚定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打破初高中学段间的育人壁垒,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就衔接高中的学习思维与成长路径。2024年与重庆巴蜀中学达成合作,通过“双师课堂”让学生共享尖端教育资源,共建了“日教研+周研训+名师引领”的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同时,成立课程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校本课程《科学》《初欣》,编制《学生学习力培养手册》,为学生量身打造成长指南。学校摒弃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安仔争章、汉水少年”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数字赋能为每个学生绘制德、智、体、美、劳五维成长画像,让育人更精准、更具针对性。这一模式也呼应了“五苗行动”中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打破传统教育中各育割裂的壁垒,构建起“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协同为保障”的五育融合实践体系。开展“安仔争章”活动,用“美德红、智慧紫、活力橘、艺术蓝、勤勉黄”五色奖章对应五育领域,以评价为牵引,落实全面发展。构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三维一体课程体系,以安中桂园文化为底色,打造了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学科5大类24门校本课程,初一年级每周两次、初二年级每周一次特色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实现“一生一课、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在实践活动上推进跨学科融合。最具代表性的10公里项目式研学,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将徒步实践与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结合,融入劳动体验和集体仪式,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厚植家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行走中受教育,真正实现“红色教育润心、学科融合启智、劳动实践育人”。此外,学校还通过举办科技节、艺术展演等活动,让五育融合落地生根。在资源联动上,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方向,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科研支撑,强化校家社三方互动,强化安全管理兜底的“五个强化”激活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合力,让教师、家长、社会力量都成为育人的参与者。



Q

听友“小芬”:作为家长,很想配合学校推进“五育”教育,但不知道从何入手,希望嘉宾给一些建议?

A

方科长:家长可从五方面配合学校,一是用好“孝义善举积分制”来记录孩子助人行为,讲家史传家风。二是亲子共读传统文化书籍。三是鼓励陪伴孩子保障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周末积极参加社区赛事。四是可以利用节假日去体验类似汉调二黄这些非遗。五是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学洗衣做饭,参与劳动实践周等等。

Q

听友“小林”:孩子高三学习压力大,担心孩子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想问问教体部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哪些指导性举措?

A

毛主任:按照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目前各中小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认知,也可以及时倾听孩子的内心诉求。多所学校甚至专门为高三学生安排了减压活动,疏解孩子们的心理压力。

今年9月19日,三秦家长学校安康市分校成立以后,全市各县、校迅速启动,已经初步建立起市、县、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各级家长学校也高度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通过 “线上 + 线下” 模式,常态化开展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多样实践活动。目前,我们已经组建起一支由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资深家长构成的指导团队,正针对实际需求开发分阶段、主题化课程。


“德润”浸润心灵

“五育”呵护成长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阳光自信

品格坚毅的新时代青少年茁壮成长

让教育的阳光

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相信安康教育的明天

定会越来越好



请关注安康交通广播视频号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记者:向溪

编辑:汤金梅

责编:童慧

终审:张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康交通广播 incentive-icons
安康交通广播
开车路上走,最爱959!
9058文章数 23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