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雪在《走出剧情》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按照自己的剧本,去臆断别人的动机和行为,因此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
做人,与其老是在那猜疑别人的想法,不如及时做出自我消耗。
然后,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保留距离。
最终,起码才不会让自己轻易变得自作多情,免得身心得不到安宁。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我们对外界的事物,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
一个人很多的痛苦,无非是来自于自身高估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然后,很容易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所接触的任何人,都能反馈给自己同样的真善美。
但实际上呢?真相恐怕真的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有句话说:
真正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
人嘛,一旦全心全意待人好,但发现其实自己在别人心里根本就无足轻重时。
那么,看到了真相,内心就难免会失望,甚至是委屈而心寒的。
博尔赫斯曾说:过度的希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度的失望。
真正会折磨人的,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总是容易变得自作多情,对什么都想得太单纯、太简单。
最终,心存幻想,多余期待,把自己硬生生推向被动的环境里。
远离执念,戒掉烦恼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在于执念太多。
执念多了,做什么都不会有好操作。
甚至,只会让自己本来就正常的操作,突然变形了。
最终,烦恼非但越来越多,痛苦还越来越大。
实际上,及时放下,远离执念,烦恼才会变少。
起码嘛,我们自己也清楚,哪怕自己运气再好,实力再强,也不可能事事如愿。
甚至当你越来越放不下的时候,那么痛苦就越来越多了。
《唯识述记》里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放下执念,便能减少烦恼,少了烦恼,痛苦也就少了。
最终,凡事不去做多余的操作,更不会去自作多情。
如此,凡事尽可能平常心对待,哪怕是问题,也平平静静处理。
就像作家松浦弥太郎说的: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最后,困境少了,自我设置的痛苦枷锁少了。
这样的话,生活岂不是也会好起来?
最好的生活方式,不自作多情
其实,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自作多情。
如此,不插足别人的生活,不干涉他人的人生,真正能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这样,一方面不会让人讨厌你,另一方面,其实也没人能干扰到你,影响到你。
事实上,当你自作多情地以为自己跟别人感情有多好,有多深。
那么,其实并不代表你有多厉害,相反更容易让人瞧不起你,觉得你自己没料到,却偏偏喜欢靠别人来彰显自己。
罗翔曾说: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在外人眼里,其实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所以,放下对别人的高期待,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去活着。
如此,至于其他的,不强求,更不改变,而是不自作多情地对待。
最终,自己舒服了,关系也简单了,心情也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