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闹钟和普通闹钟的区别在于,铃声响后,使用者必须做对一道数学题才能按停,这样能使他的大脑完全清醒过来。”一次睡过头的经历,让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中学生吴霜酝酿出发明“防贪睡闹钟”的想法,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她将创意变为了现实。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是我为老年人开发的智能鞋柜,只要在手机app上给出指令,它就能传递出想穿的鞋子,这样一来爷爷奶奶就不用弯腰找鞋啦!”杨浦区二联小学学生糜悦泽向第一教育演示起了她的小发明。
![]()
11月1日,一场特别的“集市”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市的创意“小主理人”齐聚,“摆摊”秀出自己的发明创造。正在举行的是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主办的2025上海青少年科创发明大会。大会以“创智承新·擎启未来”为主题,设置“思”“行”“术”“艺”四大主题,、九项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科技素养。
![]()
本次大会吸引全市16个区逾1800名学生报名,经过导师团队线上初选,最终1300余名学生齐聚嘉定,现场创意火花四溅。上海市回民中学学生陈韵禛设计了一套轮椅辅助装置,可以让使用者自行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移。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学生蒋云来设计出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动车棚精准灭火装置,为社区安全提供低成本、高智能的解决方案。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学生王振源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智能平衡外卖箱”,能让外卖不再“翻江倒海”。
![]()
创新不一定是“高大上”的,生活中处处潜藏着创新点。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郑梓谦谈起了自己投身发明创造的缘起:“一切的开始源于妈妈扔洗发水瓶时说的一句‘瓶底剩这么多倒不出来,真浪!’,于是我想:能不能把这些‘困住’的液体救出来?”经过资料查阅、调研、实验,最终他从章鱼身上获得灵感,设计出“章鱼触手吸管”。“这段经历让我懂了:创新不一定要颠覆,改善小问题也是创新。”郑梓谦还分享了自己的蜕变:“更重要的是,我战胜了胆怯——以前参加社团分享,我会紧张到说不出话,现在为了完善发明,我敢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分享也成了快乐的事。”
![]()
比起发明成果本身,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触更多。嘉定区第一中学的罗雨菲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上海青少年科创发明大会。不同于去年进行课题交流展示时的紧张,今年的她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本次大会上,她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自动应急排水新型井盖,可用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她谈道:“我们现在学习的物理、数学知识,做的每一个实验,都不是纸上谈兵,它们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工具。怀揣对科学探索不灭的赤诚之心,敢于追梦、敢于探索和创造,这个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
据介绍,大会四大板块活动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中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发展人工智能、布局低空经济等核心任务,通过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思”板块的“科创集市”推动学生进行创意交流与方案完善;“行”板块融合“城市地图”,鼓励学生借助无人机任务探索低空科技应用;“术”板块设置团队协作场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实践能力;“艺”板块引导学生运用aigc等技术,完成从调研、设计到呈现的全流程创作,实现从“学习者”到“再创造者”的转变。
![]()
![]()
![]()
![]()
整场大会突破传统展示模式,营造开放、互动的交流氛围。学生们在各展区介绍创作思路、分享项目经验。来自不同学校的青少年自然形成协作小组,围绕技术难题展开讨论,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活动采用“学生互评+专家问辩”形式,6名在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获颁“人气之星”证书。
![]()

![]()
![]()
此外,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四家科研机构还在大会现场设立了科学互动展区,让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类小实验,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科学原理,进一步丰富了科创体验。
文字、摄影:袁曼舒(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