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精神健康相关问题持续受到大众关注,以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为代表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与康复也成为热点话题。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育迟缓儿童照护者技能培训(CST)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渝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妇幼健康领域专家就如何对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患儿在内的发育迟缓和障碍儿童进行科学照护进行交流探讨。
![]()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摄
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多年,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患儿等有发育迟缓和障碍问题孩子的照护和训练,大多在医疗机构或专业机构进行。而近年来,家庭、父母等养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孩子进行专业照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次大会的中国专家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廷玉教授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在内的智力发育迟缓和障碍患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前,发育迟缓的孩子主要是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与社会等四大能区的发育迟缓,很多孩子是大脑通用系统与专用系统均受损的全面性发育迟缓。5岁后,这部分孩子可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
“对这些孩子的照护、训练,养育者、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尤为重要,过去很少有针对家长、养育者的培训,很多家长回家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李廷玉教授介绍,发育迟缓儿童的养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结合针对性训练与情感支持对孩子进行照护,非常有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以日常生活事件为干预载体,将干预融入儿童吃喝玩耍等日常场景开展训练,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各项技能。比如语言能力可通过日常对话、绘本阅读提升,精细动作可借助搭积木、穿珠子、扣扣子、使用筷子等游戏锻炼。在互动中,家长还能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引导其用正确方式表达需求,学习社交技巧,同时可以纠正问题行为。
养育者的照护并不是简单的看护,也需要专业的培训,掌握科学干预方法,同时定期将孩子的照护情况反馈给医生,根据指导调整照护方案。
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一直在开展养育者照护技能实施及基层培训,“前期已经在巫山、长寿等地进行了基础医护人员培训,未来还会继续将此项工作落地到更基层。”同时,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也将开展全国多中心合作,推动CST项目向全国开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赵晓东教授介绍,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搭建了专门的发育迟缓儿童照护培训平台,不仅培训重庆本地医疗人员及相关问题儿童家长,也正在面向全国各省市乃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培训,“我们将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诊疗技术,联合开展临床研究,一方面持续提升我国儿科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合作交流机会,共同推动全球儿童精神心理卫生事业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