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刷到一段老片,《精装难兄难弟》里“王晶卫”戴着黑超、顶着泡面头,一口文艺腔:“电影要有宿命感!”
下一秒,他就被罗家英一巴掌拍地上:“宿命你个头,先卖票!”
我笑得手机砸脸,笑完却有点鼻酸——这哪是吵架,分明是两个老朋友在楼顶互喊:
“喂,你过得还好吗?”
![]()
2.
1997年,香港影坛很挤。
王晶一个月拍三部,王家卫三年磨一部。
一个说“先让大家笑”,一个说“先让自己哭”。
媒体天天拿他们对比:
“一个低俗,一个高冷。”
“一个赚钱,一个拿奖。”
说得好像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于是王晶干脆拍了一部电影,把王家卫的慢、闷、没剧本、全球禁映梗,全抖出来做成段子。
“王晶卫”出场,自带吹风机风,背对观众念独白,全场笑疯。
当时我们都以为这是Diss,是撕破脸。
如今回头看,那更像是一场“兄弟拥抱”,只是用了香港人特有的方式——先损你,再敬你。
3.
电影里有一幕,黄霑演的制片大佬骂“王晶卫”:
“你拍的那叫电影?我连厕所都不敢放,怕观众憋尿!”
镜头一转,“王晶卫”低头搓手:“我只是想让他们记住。”
这一句,突然就把王家卫这些年的“慢”解释清了——
他怕观众记不住,所以把每一帧都刻成刀痕。
而王晶呢?
他怕观众记不住,所以把每一分钟都变成笑点。
一个用钝刀割肉,一个用快刀挠痒,
流的都是自己的血。
![]()
4.
我大学在广州,城中村小录像厅,五块钱一场。
老板放完《东邪西毒》放《整蛊专家》。
我们一边骂“王家卫装逼”,一边笑“王晶低俗”。
散场时,老板递给我们每人一根烟,说:
“别吵,两根线才织成一件毛衣。”
那时不懂,现在懂了——
没有快,慢就显不出味道;
没有俗,雅也撑不起高度。
5.
后来王晶在节目里被问:“你是不是讨厌王家卫?”
他翻白眼:“我跟他同期出道,他拿奖我拿钱,我干嘛讨厌他?”
说完补一句:“没有他,谁替我撑住‘艺术’两个字?没有我,谁替他守住‘票房’两张纸?”
像两个跑长途的司机,一个守白天,一个守黑夜,
方向盘从来没离开同一条路。
![]()
6.
去年《花样年华》重映,我买了票。
结尾梁朝伟把秘密封进吴哥窟,影院里有人小声抽泣。
我那一刻忽然想起《精装难兄难弟》里“王晶卫”的台词:
“电影如果不能让人记住,还拍来干嘛?”
原来,王晶早就替王家卫回答了——
记住的方式有一百种,哭也行,笑也行,
只要别转头就忘。
7.
散场后,我把两部片子连起来看。
一部像浓茶,苦完回甘;
一部像汽水,一口气冒泡。
喝完才发现,同一个杯子底部,
都刻着一行小字:
“敬同路人。”
![]()
8.
今天,我们还在吵“文艺片是不是装”“商业片是不是烂”。
其实,哪有什么水火不容?
不过是一个负责做梦,一个负责叫大家别睡。
王晶和王家卫,用三十年拍了一部“双人舞”:
你退一步,我进一步;
你慢半拍,我快三秒。
音乐停了,两人同时鞠躬——
台下观众才看清,
他们手里各捏着半颗心,拼在一起,
刚好写着“电影”两个字。
![]()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