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新新国标销售过渡期将结束。然而,这一标榜“更安全、更规范”的政策,却因其对车辆重量、尺寸和功能的严苛限制而引发网友吐槽。
特别是取消后座和超速自动断电两大设计,被网友直指“反人类”,甚至有人质问:这样的车,究竟是为谁设计的?
![]()
01.
无后座:接娃家长的“不可承受之轻”
众所周知,在禁摩的一线城市,电动车是许多家庭接送孩子、通勤购物的“腿”。
然而,新国标车因限重问题,出厂即取消后座,让“载人”这一基本功能成为奢望。有家长无奈吐槽:“不设计后座,难道让孩子站踏板上?还是每人买两辆车?”
![]()
更讽刺的是,政策允许载12岁以下未成年人,却连一个合法的乘坐位置都不给。对于二胎家庭、通勤距离较远的群体而言,这一设计就是“纸上谈车”。
02.
25km/h自动断电:是保护,还是隐患?
另一项引发争议的设计是“超速自动断电”。当车速超过25km/h,电机直接停止动力输出。这一设定看似为了安全,其实可能制造更多风险。
大家想一想:在通过路口需加速避险时,在坡道需稳定动力时,电机突然断电,车辆骤然失速,是不是后果不堪设想?
![]()
有用户直言:“这不是防超速,是防活着!”关键是,新国标却通过北斗定位、防篡改技术彻底堵死了改装这条路。政策与民众的真实使用场景严重脱节,却让用户承担所有不便与风险。
03.
标准与需求:谁该适配谁?
电动车不是玩具,而是千万普通人的出行刚需。当政策以“安全”为名,却忽视载人、爬坡、应急等实际场景,所谓的“规范”便成了脱离群众的空中楼阁。
![]()
电动车的本质是服务人,而非限制人。与其用技术手段“堵死”用户的需求,不如在制定标准时多倾听民间声音,在安全与实用之间寻找平衡。否则,再“安全”的国标车,也只会沦为百姓口中的“反人类设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