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企业依靠数字化手段进行精细管理的时代,我们不禁会问:在没有这些量化工具的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是依靠什么,来管理这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超级公司”的呢?其奥秘并非源于某种单一的管理术,而是基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出的异常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思想。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历经数千年融合和积淀,呈现为儒、法、道相辅相成的三合结构,形成以建构“大一统”天道秩序为目标、以“德治”为核心、以“礼法互补”为手段的独特体系。作为中华文明千锤百炼的文化遗产,其核心价值将历久弥新。
大一统秩序与大同理想。作为一个名词,“大一统”是对战国中期以后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宇宙观的描述。其强调的不仅是政治、文化、制度的统一,而且还有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的统一”。可以说,“大一统”是中国人关于世界的性质和意义的理念、关于人世间秩序的想象、关于族群自我价值的认定,表达着以“统一的和谐”为诉求的民族性认知偏好和情感倾向。
天人一体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眼里,宇宙万物自然而然地呈现为一种大和谐状态。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中华文明的精神特征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和”。在古人看来,“和”即是对天道内在节奏和韵律的自觉归依与顺应,也是对自然本身的差异和秩序的主动接受与包容。这种和谐观强调人与万物的紧密联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机共存,为社会生活赋予一种扎根于自然的恒常性和稳定性,使人伦秩序成为不须论证的“天经地义”。其在宇宙论层面上以一种超越的方式消弭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对于中华文明的维系与融铸,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民为本”的德(仁)政观。“民本思想”以“仁政”或“德政”为目标,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式人文主义最亮眼的表现。“民本思想”强调温情政治,关注民众疾苦,在历史上发挥了制约绝对君权、保护社会大众基本生存权的作用,成为历代有作为的专制帝王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方法。
德刑互补、礼法并重的中庸之道。经过诸子百家的竞争与融合,中国传统治理思想最终达成基本共识:“德刑互补,礼法并重”。其核心是将道德教化与刑事处罚、礼仪约束与法律强制相结合,形成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治理体系。汉代“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补充法律规定,唐代《唐律疏议》将礼教规范直接转为刑法律条,就是这种治理思想的制度体现。这是一条“从容中道”的技术路线,既发挥制度刚性,又诉诸人的自觉;既依托自然律则,又借助文化认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简易的可操作性,尤其是乡规族约之类微观制度,常以“礼”为内核自行运作,可以在无需国家深度介入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基层治理,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正相适配。这是一种充分体现中国智慧的国家治理思想,既避免法家“一轨于法”的严苛和暴戾,又避免道家“小国寡民”的枯寂与无为,其合理成分如对家庭伦理和社会和谐的重视,可转化为现代治理的文化资源。
天人合一的总体论世界观、系统的思维模式、深刻的人性洞察力、清明而辽阔的历史感、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等,使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无论在价值建构、制度设计、政策实操还是危机应对等方面,都形成极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本文原载于《人民论坛》(作者:李宪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