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和李彩霞是初中同学,老家都在黑龙江地下的小县城,几十年没断联系。2015年开春,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要搬来哈尔滨,跟我打听道里区的租房行情。“我辞了职,来陪孩子高考。”电话里她声音透着股莫名的亢奋,像做了多大的决定。我手里的茶杯差点没端稳。李彩霞在县妇幼保健院当会计,正式编制,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她男人张建国在农机站上班,两口子在老家有房有存款,家境在县城里算拔尖的,怎么突然就脑子一热,辞了工作来哈尔滨遭罪?“你疯了?”
我直嘬牙花子,“孩子在哈三中借读,住宿不行吗?非要辞职陪读?”“那能一样吗?高考是大事,我得盯着才放心。”她顿了顿,又补了句,“建国留在老家,照顾我爸妈和他爹妈,也方便上班。”我没再多劝,只当她是望女成凤心切。可等她在三中附近租了房,我上门做客,才算见识到这“陪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出租屋是老楼,一室一厅,墙皮都发黄起皮。李彩霞的女儿张萌坐在书桌前刷题,背影像根细竹竿,校服套在身上晃荡,风一吹都能晃悠两下。我瞅着心疼,拉着李彩霞往厨房去,打开冰箱一看,里面就几袋挂面、半颗白菜,还有一小盒鸡蛋,连点肉星子都没有。
“你就给孩子吃这个?”我压低声音,“三中课业那么重,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吃这些,哪有力气刷题?”她正择菜的手顿了顿,抬头看我,眼神有点躲闪:“这不手头紧嘛,我不上班,就靠建国那点工资。他老家爹妈身体不好,常年吃药,我弟家孩子也高三,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你弟家孩子是孩子,你家张萌就不是了?”
我火一下就上来了,声音没控制住,“你看她瘦的,脸都脱相了,你当妈的就不心疼?道里菜市场离这儿几步路,周末买点排骨炖炖,能花几个钱?”她脸瞬间红透了,梗着脖子反驳:“我怎么不心疼?我天天陪着她,辞了铁饭碗,这代价还不够大?我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陪读不是让你看着她饿肚子!”我打断她,指着客厅里的张萌,“你问问她,多久没吃过肉了?”张萌听见动静,怯生生转过头,眼神里带着慌。李彩霞被我怼得没话说,狠狠剜了女儿一眼,摔门出去了。没过半小时,她拎着根烤肠回来,“啪”地扔在桌上:“吃!就知道吃!吃完赶紧学习!”张萌拿起烤肠,小口小口啃着,嘴角沾了点油,眼睛亮得吓人,那模样,像是吃什么山珍海味。我心里堵得慌,悄悄拉过她问:“萌萌,平时在家都吃啥啊?妈妈不给你买牛奶吗?”她摇摇头,又赶紧点点头,嘴角扯出个傻笑,一句话不敢说。后来我才知道,李彩霞不是没钱,是钱都花在了“正地方”——她弟家的儿子。有回周末,我去菜市场买菜,撞见李彩霞在红肠摊前挑挑拣拣,一下买了五斤,还特意让老板真空包装。我凑过去打招呼,她下意识把红肠往身后藏了藏,含糊说:“给老家捎点,孩子爱吃。”
我心里明镜似的,没戳破。结果周一接孩子,就听见张萌跟同学小声说,昨天想喝盒牛奶,被她妈骂了一顿,说那是给表弟留的。更气人的还在后面。学校开运动会,天热得厉害,别的家长都给孩子备了矿泉水、水果,还有的直接买了汉堡炸鸡。李彩霞倒好,给张萌塞了瓶矿泉水和一个全麦面包,自己揣着钱包,直奔商场——给她弟家孩子买复读机去了。“那复读机三千多呢!”一起陪读的王姐跟我吐槽,“她闺女想吃个汉堡,她嫌贵,转头给外侄子花三千眼睛都不眨,这妈当的,真是没谁了。”我们看着张萌坐在操场边上,啃着干巴巴的面包,咽一口水,眼神直勾勾盯着旁边同学手里的牛肉饭。王姐实在看不下去,跑去买了一份牛肉饭和一瓶果汁,塞到张萌手里:“快吃,别饿着。”
那孩子接过饭盒,眼泪“唰”就下来了,低着头,肩膀一抽一抽的,不敢哭出声。运动会结束,李彩霞提着复读机回来,看见张萌手里的饭盒,脸一下就沉了:“谁让你乱吃东西的?不知道浪费钱啊!”张萌吓得赶紧把饭盒推到一边,小声说:“王阿姨给的……”“人家给你就吃?没出息的东西!”
李彩霞劈头盖脸一顿骂,声音大得整个操场都能听见。张萌死死咬着嘴唇,把眼泪憋回去,拿起面包,一口一口往下咽,噎得直打嗝。有回几个家长约着带孩子一起聚餐,选了家家常菜馆。菜刚上齐,张萌夹了块红烧肉,手突然开始发抖,筷子差点掉在地上。我瞅着不对劲,赶紧问:“萌萌,怎么了?不舒服?”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又飞快低下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我妈在家,从来不买肉……”话音刚落,“啪”的一声,李彩霞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眼睛瞪得溜圆:“吃你的得了!哪来那么多废话!就你嘴馋,没见过世面!”张萌吓得手一哆嗦,那块肉掉回盘子里。
她赶紧把筷子放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头埋得更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桌子人都僵住了,没人说话,只有李彩霞还在嘟囔:“惯得你毛病,以后再敢乱说话,看我不收拾你!”我实在憋不住,怼了她一句:“彩霞,孩子吃块肉怎么了?你至于这么凶吗?”“我教育我闺女,跟你有啥关系?”她脖子一梗,“她就是被你们惯坏了,一点苦都吃不了!我当年……”
“你当年是你当年,孩子是孩子!”王姐打断她,“你这么对她,就不怕她将来记恨你?”李彩霞撇撇嘴,没再接话,掏出手机,起身去走廊接电话——不用问,准是她弟媳打来的,又让她捎东西了。这两口子,真是一对奇葩。李彩霞一门心思扑在娘家,她男人张建国也好不到哪去。张建国留在老家上班,工资一分不少上交给他爹妈,美其名曰“养老治病”。可实际上,多半都填了他亲妹妹的窟窿。他妹妹结婚后没工作,天天在家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没钱了就找张建国要,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张萌的学费,他拖着迟迟不给交。有回老师催得紧,李彩霞给张建国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吵得脸红脖子粗。“张建国你是不是人?孩子学费你都拖着!你妹妹买包你眼睛都不眨,你闺女上学你倒舍不得了!”李彩霞对着电话吼,声音震得我耳朵疼。“你还好意思说我?”张建国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来,同样火气十足,“你把钱都给你弟了,给你侄子买这买那,你咋不想着给萌萌交学费?咱俩谁也别嫌谁!”
“我那是给我亲侄子花的,那是我们老李家的根!”“我妹是我亲妹妹,我不疼她疼谁?你闺女是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两人越吵越凶,最后摔了电话,谁也没管张萌的学费,还是我先垫上的。
张萌第一次跟我说起她爸,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她妈去给弟媳买东西,让我帮忙照看她一会儿。我给她带了盒草莓,她小心翼翼地吃着,突然小声说:“阿姨,我爸从来不给我买东西。”“怎么会呢?”
我摸了摸她的头。“真的。”她咬了口草莓,眼神暗了下去,“小学春游,全班都去,就我爸不让,说浪费钱。我考了全班第一,想要本漫画书,他骂我不懂事,说姑姑等着钱用。”她顿了顿,又说:“我姑姑上班好几年了,还天天花我爸的钱。我妈总说我表弟懂事,不花钱,可我表弟的玩具,比谁都多。”我心里发酸,说不出话。这孩子,小小年纪,心里跟明镜似的,就是不敢说。
初中的时候,张萌更是成了家里的“透明人”。李彩霞天天在她耳边念叨:“你看你舅舅家孩子,学习多努力,从不乱花钱,将来肯定有出息。”久而久之,张萌养成了习惯。在家吃饭,永远是干馒头就咸菜,顶多敢炒个鸡蛋。只要她稍微想吃点好的,李彩霞立马拉脸子,冷嘲热讽半天。有一回,家里收到一箱黄桃罐头,是亲戚送的。张萌馋得不行,趁李彩霞不在家,偷偷打开吃了半瓶。
结果李彩霞回来发现了,气得浑身发抖,抬手就要打她,骂道:“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是给你舅舅家留的,你也敢吃!”张萌吓得缩在墙角,哭着说:“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知道错了就好!”李彩霞把剩下的罐头收起来,锁进柜子,“以后再敢乱吃东西,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这事过去没几天,我才从李彩霞嘴里知道,那天她弟家孩子在老家测验没考好,她心里正烦,张萌刚好撞枪口上了。“你说这孩子,咋就那么不懂事?”她跟我抱怨,“我侄子心情不好,我正愁着呢,她还敢偷吃东西,真是气死人。”
我看着她理直气壮的样子,突然觉得无话可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妈,把娘家侄子的情绪,看得比自己女儿的感受重千百倍?高中三年,张萌就在这样的日子里熬着。营养不良是常事,脸色永远是蜡黄的,眼神里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怯懦。有一回,她在教室突然晕倒了,老师赶紧给李彩霞打电话。等我们赶到医院,医生说就是低血糖,营养不良导致的,让多给孩子补补,买点牛奶鸡蛋。李彩霞撇撇嘴,当着医生的面就说:“花那冤枉钱干啥?好好吃饭不就行了?现在的孩子,就是娇气。”
医生皱着眉,没再接话。张萌躺在病床上,闭着眼睛,一声不吭,像是早就习惯了。高考前一个月,张萌偷偷攒了点零用钱,是平时省下来的早饭钱,一共五十多块。她咬牙买了一箱牛奶,想趁着最后关头补补身体。结果那天张建国来哈尔滨,看到了墙角的牛奶箱,二话不说,上去一脚就给踢碎了。牛奶洒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