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马斯克狂想:2025的未来宣言
今日(11 月 2 日),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在一档热门播客节目中抛出系列震撼观点,再次刷新外界对科技边界的想象:
在终端形态革新上,他预言未来 5-6 年传统手机、操作系统与 App 将彻底消亡。届时设备仅作为 “AI 推理边缘节点”,通过像素显示与声音输出,实时生成用户所需内容,服务器端与设备端 AI 的协同将实现定制化实时视频服务。这一构想颠覆了当前移动终端的核心逻辑,将人机交互推向 “预判式供给” 新阶段。
职业替代时间线被明确标注:邮件处理、电话客服等基础桌面工作正加速消失;编程、内容创作等技能型岗位将在 1-2 年内大规模被 AI 替代;驾驶、物流等行业将随自动驾驶成熟完成转型;而焊接、电工、烹饪等物理劳动虽能存续更久,但最终仍难逃机器人替代命运。
AI发展与安全成为焦点议题。马斯克给出明确时间节点:2026 年 AI 将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 年实现 “超人类智慧总和” 的跨越。他特别强调,旗下 Grok AI 经过特殊优化,“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通过对抗网络偏见信息,避免被 “政治正确” 扭曲判断,坚守 “说实话” 的核心准则。
特斯拉飞行汽车计划迎来关键节点。马斯克宣布,将在 2025 年年底前数周内展示可运行的飞行汽车原型,并称这场发布会可能成为 “史上最令人难忘的技术亮相”,尽管时间紧迫,但特斯拉 “具备按时完成的现实条件”,为交通领域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在哲学层面,马斯克提出“模拟宇宙生存法则”:若人类身处宇宙模拟程序,“保持有趣是唯一存续之道”,模拟者会关闭无聊的场景,唯有充满创造力的文明才能持续运行。他同时警示,人类正站在文明十字路口——要么借AI与技术实现全民富足,要么在意识形态与谎言中走向崩塌。
03
马斯克的预言兑现清单
作为科技界最具争议的“预言家”,马斯克过去十年(2015-2025)的诸多承诺在现实中经历了不同命运,以下按 “兑现状态” 分类梳理核心预言与时间线:
(一)已兑现的科技突破
1.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2006 年预言,2015 年后逐步兑现):2006 年马斯克携特斯拉 Roadster 亮相时,曾被传统车企嘲讽为 “笔记本电脑嵌入手办”,但他坚持 “汽油车将进博物馆” 的判断。如今这一预言成为现实:特斯拉全球每 6 秒售出一辆电动车,2025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已超越燃油车,BBA 等传统车企纷纷转型电动化,沙特等石油资本也入局新能源投资,电动化革命全面落地。
2.商业太空旅行规模化(2002 年构想,2022 年后兑现):马斯克早年提出 “太空旅行非官方专属” 的愿景,2022 年 “北极星黎明” 计划实现四名乘客近地轨道旅行,SpaceX 的猎鹰九号火箭将每公斤载荷成本从 NASA 时代的 2 万美元降至 2 万人民币。2024 年全球 263 次轨道发射中,SpaceX 独占 134 次,包揽全美多数火箭发射任务,商业航天格局彻底重塑。
3.移动支付主流化(1999 年预言,2015 年后全面普及):虽早于十年周期,但这一预言为马斯克的科技预判力奠定基础。他创办的X.com(PayPal 前身)验证了 “互联网支付统治钱包” 的判断,如今扫码支付成为全球常态,纸币使用场景大幅缩减,印证了其对数字经济的前瞻性洞察。
(二)部分兑现或延迟兑现的项目
1.Semi 电动卡车(2017 年预言,量产多次延迟):2017 年马斯克承诺这款 “货运革命产品” 2019 年量产,续航 500 英里且成本优势显著。但实际交付推迟至 2022 年 12 月,2025 年初交付量不足 100 辆,原计划 2022 年 5 万辆 / 年的产能目标被推迟至 2026 年,内华达州超级工厂扩建仍在推进中,虽实现技术突破但规模化不及预期。
2.赛博卡车(Cybertruck)(2019 年预言,量产延迟):原计划 2021 年底大规模生产,因不锈钢外骨骼制造难度超预期,实际 2023 年底才启动交付。2024 年销量不足 3.9 万辆,与 160 多万预订量形成巨大差距,虽完成技术落地但产能爬坡缓慢。
3.新一代 Roadster 跑车(2017 年预言,多次延期):最初计划 2020 年上市,因供应链问题推迟至 2023 年,后再次延后至 2024 年,2024 年马斯克明确 2025 年发售目标,截至 2025 年 11 月仍未正式批量交付,属于典型的 “延迟兑现” 案例。
(三)尚未兑现的重大预言
1.完全自动驾驶(FSD)(2015 年预言,持续延期):2015 年马斯克宣称 “三年内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后多次调整时间节点,2020 年起每年承诺 “即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2023 年他自嘲是 “FSD 上喊狼来了的男孩”,2025 年特斯拉计划在加州推出无监督版 FSD,但至今仍未实现当初承诺的 “跨国无人驾驶”“无需人工干预” 等核心目标。
2.火星登陆与殖民(2016 年预言,严重滞后):2016 年马斯克高调宣布 “2024 年送人登陆火星,票价 20 万美元”,但 SpaceX 星际飞船(Starship)首飞推迟至 2023 年,且以空中解体告终,2023 年底第二次飞行仍未完成轨道目标。2025 年星际飞船仍处于测试阶段,未实现有效载荷运送,NASA “阿尔忒弥斯三号” 月球任务也因之推迟,2030 年火星建城的新目标可行性存疑。
3.地下隧道交通(2016 年预言,进展缓慢):The Boring Company 计划打造时速 150 英里、每小时运量 4000 人的 “超级地铁”,但截至 2025 年,仅在拉斯维加斯建成小型隧道网络,实际行驶速度不足 40 英里 / 小时,每小时客流量最高 1500 人,远低于预期,芝加哥、洛杉矶等多地项目取消或暂停,“解决交通拥堵” 的核心目标未实现。
4.太阳能瓦片屋顶(2016 年预言,规模不及预期):马斯克曾宣称特斯拉能源业务将超越汽车业务,几年内安装 100 万个太阳能屋顶。但截至 2025 年初,实际安装量不足 2.5 万个,因成本高、安装复杂等问题,市场反响有限,已不再单独披露业务数据,与当初愿景相去甚远。
5.2.5 万美元低价车型(2020 年预言,计划调整):2020 年宣布推出 2.5 万美元大众车型,后路透社爆料该计划取消,特斯拉转向基于现有产品线的实惠车型,2024 年马斯克承诺 2025 年初推出,2025 年 4 月消息显示生产将再次推迟数月,低价车型至今仍未落地。
03
马斯克式的预言逻辑
马斯克曾自称“病态的乐观主义者”,并强调 “最终会兑现承诺才是关键”。从十年预言轨迹来看,他的构想始终瞄准 “颠覆式创新”—— 无论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还是商业航天打破官方垄断,均实现了从 “不可能” 到 “常态化” 的跨越,展现出对科技趋势的精准把握。
但另一面,“过度乐观的时间预期” 成为普遍问题。星际飞船、FSD、地下隧道等项目均因技术复杂度、工程难度超预期而延迟,反映出前沿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必然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部分预言未按时兑现,其技术探索仍推动了行业进步:星际飞船的可重复使用技术为航天领域提供新思路,FSD 的迭代优化加速了自动驾驶产业成熟。
在昨天的播客发言中,马斯克依然保持着标志性的激进风格,飞行汽车、AI 超人类智慧等预言能否打破 “延迟魔咒”?从历史轨迹来看,他的预言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兑现,或在调整中落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科技狂人用一次次大胆构想,持续推动着人类对未来的想象边界,这或许正是 “马斯克预言宇宙” 的核心价值 ——不在于精准命中时间点,而在于用愿景撬动技术革新的无限可能。
梅兰芳文化会客厅·外滩T3空间,是大更新时代由金砖财经发起,联合梅兰芳文化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打造的场景化交易平台。金砖财经将十余年的品牌积淀汇聚于此,聚焦“资本、资产、梅兰芳IP及创意运营”三大领域,提供“场景+流量+工具”价值服务。
梅兰芳文化研究院由梅兰芳先生曾孙梅玮任院长,隶属于梅兰芳文化集团。目前,梅兰芳文化集团拥有梅兰芳48大项近500个小项的注册商标。拥有幼儿园、书画院、酱香白酒、彩妆等产品。正在落地梅兰芳小剧场、梅府茶叙等空间场景。
合作咨询请联系金砖财经团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