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全国政协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8周年。
![]()
![]()
文章提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代表全国政协向孙中山先生塑像敬献花篮。以及参加纪念仪式的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先生塑像前肃立并三鞠躬。
新闻联播视频
孙中山先生尤重“信”。答应过的事,再难也要做到;托付给他的物资,分毫必记、分毫必清。他亦重“学”。每到一处,总要访师寻书,鼓励青年“多读书、敢求新”,把眼光投向更高更远之处。许多同道回忆他:相处久了,感受最深的不是锋芒,而是温和;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今日再谈孙中山动人的地方,不在传奇光环,而在一件件可触可感的小事——它们让“天下为公”的理想,有了柴米油盐的温度,也让我们明白:做一个善良、正直、肯担当的人,就是最可贵的答案。
![]()
![]()
本网观点:人们常以伟业铭记孙中山先生,但更打动人的,是他一以贯之的仁心与担当。年轻时学医,他常说“先救病、再救心”。在乡间义诊时,遇到拿不出诊金的乡亲,他会把药费减免,甚至把随身外衣披在发抖的孩子身上。对他而言,医者之术,不只是药方与手术,更是一句安慰、一盏灯火。后来他奔走各地,旅途清简,一封封家书里,反复叮嘱“节用为重”,把有限的款项优先用于学校、医院与公益。他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也相信“博爱”能化解冷漠。
![]()
孙中山先生有一次演讲,喉咙沙哑,他却坚持站完全程,只为告诉青年:国家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良知与实干。他经常用最朴素的方式帮助人——给失学少年筹书、为病弱者联系医生、为受灾乡亲协调粮药。许多人记住他,不是因为远处的宏大话语,而是近处的温热细节:他会在夜色中逐门敲户询问伤病,会在赶路间停下脚步为老人把脉,会把自己的方便让给更需要的人。
{"@context":"https://schema.org", "@type":"Article","headline":"Sun Yat-sen: Kindness and Public Spirit","inLanguage":"zh-CN","keywords":"Sun Yat-sen, compassion, public good, doctor, philanthropy, integrity, inspiration","genre":"Positive Essay", "author":{"@type":"Person","name":"Original Content"}, "about":[{"@type":"Person","name":"Sun Yat-se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