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1月2日:这一天,值得深入话题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川普才说暂时不考虑,美国防部却被曝已批准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对此,有观点指出,美欧可能要动真格了,不惜升级冲突也要压服俄罗斯;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老套路,目的无非是:稳住乌欧阵脚,并企图通过施压和引诱俄主动求和。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局势又将何去何从?
当地时间10月31日,据俄卫星通讯社援引CNN报道,美欧消息人士称,美国国防部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战斧”巡航导弹,理由是“不会明显削弱美军库存”,但川普掌握最终决定权
就在此前两周,川普不仅明确表示“只有美国会使用'战斧',不会与任何人分享技术”,而且在与泽连斯基共进午餐时更直言“暂时不考虑援乌该导弹,因为美国也需要。”
![]()
有分析指出,短短数日,美国内部对同一武器的态度呈现180度反转,这种反差着实引人侧目、令人沉思,背后也显然藏着多层战略考量
从本质上讲,这种反转是美国在乌局势恶化时的"惯性操作":当乌克兰濒临绝境——乌军自研"火烈鸟"导弹因技术和资金停滞、西方专家预判其人力、弹药、财政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触底”——美国必然会出手“续命”:拜登时期靠“访欧+军援+制裁”的组合维持乌方士气,川普则省去表面功夫,不仅仍在继续军援和实施制裁,现在更是以“战斧”这一重量级武器释放信号,套路虽变,核心逻辑一致:确保乌克兰不会全面崩溃,同时将其塑造成长期反俄桥头堡!
![]()
![]()
而更深层的动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其希望俄乌战争以“朝韩模式”收尾——乌克兰将长期依赖美欧,成为牵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而美国则可将精力转向亚太、中东和西半球。
同时,对川普个人而言,政治盘算同样关键:他虽将俄乌冲突称为“拜登的战争”,却不愿看到任内乌方丢失更多领土——这会被民主党和全球主义者扣上“无力阻止普京”的失败标签。因此,“以长期和平为目标的就地停火方案”也就成为最优解:既能宣称“任内普京未获新领土”,又能将战争包袱转化为牵制俄罗斯和加强控制欧洲的长期筹码。
那么,这个分析有道理吗?接下来,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呢?
就目前来看,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乌克兰的局势已到“生死攸关”的节点:人力上,前线兵员补充困难,动员潜力接近枯竭,也导致防线四面漏风;弹药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双方战损比或将进一步拉开;财政上,若无欧洲输血,最多只能坚持到2026年2月......
在这种背景下,俄军若是能够于11月全面控制红军城和库普扬斯克,或将实现以打促谈的目的或是逼迫美国施压乌克兰做出必要让步,以尽快结束冲突——但显然,这种可能是乌欧无法接受的,而为了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似乎也就只能把战斧导弹当成救命草了......
![]()
只不过,川普当局的援乌动作始终带着“博弈色彩”:“战斧”的交付面临多重现实障碍——该导弹主要依赖海基平台发射,乌军无此能力;陆基版需“堤丰”发射装置,欧洲首个系统要到2026年底建成。这意味着即便防部批准,短期内导弹也难以实际部署,美国似乎更像是在“画饼”:——既给乌军打气,又逼迫俄罗斯做出让步。这种“战略模糊”让局势更添变数!
此外,尽管战斧导弹让俄国上下高度重视,普京更曾在泽连斯基访美前与川普通话,足见“武器牌”对俄方的牵制效果。但疑问同样存在:美国防部所谓的“库存充足”实则站不住脚——2022年以来仅采购200枚“战斧”,120多枚已使用,最多能向乌提供20-50枚,再加上俄防配置有专门应对此类导弹的S-350防空系统,恐怕远难改变战局.......
![]()
对俄罗斯而言,“战斧”入乌已触及“红线”
普京早在10月23日就警告“若乌用美援导弹攻击俄本土,俄方报复将会非常猛烈,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而最近几天,更集中展示“波塞冬”“海燕” 导弹等核力量施压。俄议员甚至放出“向古巴、委内瑞拉输送高超音速导弹”的反制信号,地缘对抗态势升级!
![]()
至于欧盟则陷入两难:尽管川普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由北约从美国购买,再由北约发送至乌克兰),但关键问题仍然在于——钱,从哪里来?是的,欧洲国家普遍是发达国家,人均GDP也很高,但它们的开支也很大,预算也是固定且很紧张的,这导致如今乌欧面临“钱荒”困境
为此,欧盟10月提出了动用俄资产援乌的方案,但不成想遭到比利时的强烈反对。而最新消息是,据美媒爆料,12月,欧洲领导人还将齐聚布鲁塞尔——就动用俄海外资产援乌、举债援乌和放弃乌三种方案举行集体表决........
![]()
有分析指出,如果这则消息属实,那么意味着——五角大楼已经为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开了绿灯,这很可能也表示美国军方完成技术与库存评估,就等白宫签字了。
但川普到底会不会签?何时签?这显然是一个值得琢磨的事情——而综合前线局势、各方表态和美国前不久才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来看,短期内川普大概率不会签字,仍希望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去斡旋俄乌,而非是重走拜登老路,甚至比他更激进——特别是,如果提供几十枚战斧导弹后,却对战局影响不大,只是导致俄美关系空前恶化,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在人力、弹药、财政的三重压力下步步紧逼,美国以“战斧”导弹和能源制裁为筹码展开战略博弈,俄罗斯则以强硬反制划定红线、并希望通过扩大军事优势予回击。至于欧盟,仍在分歧中艰难平衡——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俄乌两国范畴,成为大国角力的舞台。
此外,川普与美国防部的决策反差,本质是美国在“维持冲突”与“控制风”间的策略。但无论博弈如何升级,最沉重的代价始终由普通民众承担。
总之,期待各方管控危机,也期待早日结束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