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炫耀:买家高价购画:
2025年9月,一位高先生在北京某画廊以1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一幅带有“陈丹青”签名的油画静物写生。随后,他在画家陈丹青的抖音账号评论区留言,称“有幸收藏陈丹青老师早期作品”,并配图展示,此举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
质疑与认领:博主指认为大一作业:
事件的转折发生在10月14日。拥有百万粉丝的艺术类自媒体“想想工作室”发布视频,成员洪健翔在视频中指认,这幅被当作陈丹青早期作品拍卖的画,其实是他在2016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读大一时留下的课堂作业。他提供了多项证据:当年教学检查时的画作照片、自己站在课桌上寻找特殊角度作画的过程照。他推测,由于美院许多学生作业完成后不会带走,学校会定期清理,可能被社会人员捡去后签上了名家的名字进行售卖。洪健翔还提到,当年未带走此画是因为老师评价它“粉了吧唧的,没色彩”。
![]()
![]()
坚持与鉴定:买家的反应:
尽管有原作者出面认领,买家高先生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他透露,在购买后曾找过多位画廊经营者鉴别,均未提出疑问。更重要的是,他委托朋友请深圳一家拍卖行的专家进行了现场鉴定。网传视频中,一位戴着手套的专家称赞该画“技法成熟,达到顶峰之作”,并评估其为“潜力股”。基于此,高先生甚至与拍卖行签订了委托送拍合同,计划以68万港币的起拍价在11月底上拍。对于洪健翔的认领,高先生认为可能是对方临摹了自己的这幅画,或对画作颜色的差异提出了质疑。
最新进展:一场失控的“行为艺术”
事件并未停留在真假争论的层面,而是迅速演变成一场更引人深思的公共事件。
网络拍卖价格飙升,意在讽刺:
为了讽刺艺术市场的荒诞现象,高先生将此画作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以1元保证金、1万元起拍价上拍。令人咋舌的是,这幅充满争议的画作价格被网友一路哄抬,最高曾超过200万元。高先生对此表示,其本意并非商业交易,而是进行一场“行为艺术”,并称事件发展已“有些失控”,他已在拍卖页面提醒网友“理性一点,作品仅作展示,不做商业行为”。
![]()
各方立场与事件影响:
买家高先生:态度有所转变,从坚称真品到承认此事颇具讽刺意味。他表示,无论画作真假,其背后的故事已使其成为一件值得关注的“社会雕塑”或“行为艺术”,并愿意合作进行展览。
博主洪健翔:再次发布视频澄清,提供了更多证据,如画中静物瓶罐上有央美静物室的编号标签,并有同班14名人证。他否认炒作,表示初衷是觉得好玩,后来认为有责任揭露真相,防止更多人受骗。
画家陈丹青:截至目前,陈丹青本人及其团队(通过木心美术馆)仍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