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26 日,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对于山东菏泽市成武县的小烨一家而言,却成为命运急转直下的开端。彼时,刚升入五年级的小烨,在学校大课间与同学们嬉笑玩闹,尽情享受着课间的欢乐时光。然而,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一个不小心,小烨被同学猛地撞到了腹部。那一刻,他只觉一阵剧痛袭来,双手紧紧捂住肚子,脸上瞬间失去血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同学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关切询问,随后在老师的安排下,小烨被送往了学校医务室。校医经过简单的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外伤,建议小烨回家休息观察。
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母亲岳女士回到家中,看到蜷缩在沙发上、仍捂着肚子喊疼的小烨,心疼不已。在仔细询问事情经过并查看孩子腹部后,岳女士虽未发现异常,但孩子持续的疼痛让她放心不下,决定第二天一早带小烨前往成武县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岳女士回忆,在此之前,小烨的身体一直十分健康,极少生病,感冒发烧都很少见,更别提住院经历了。所以,在送孩子去医院时,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去会让孩子的人生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改变。
![]()
次日清晨,岳女士带着小烨来到成武县人民医院。医生对小烨进行了初步的腹部触诊后,推测可能是碰撞导致腹腔内出现血块,建议住院做进一步检查。随后,小烨接受了加强 CT 检查。当医生拿着 CT 片子,眉头紧锁,告知岳女士小烨的胃和胰腺中间存在占位性病变,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并手术时,岳女士心中涌起一阵不安。但面对医生专业的建议,她和丈夫选择了信任,满心期待着这只是一场虚惊,手术能顺利解决问题。
中午 12 点 40 分,小烨被缓缓推进手术室。手术室的门缓缓关上,将岳女士夫妇的心也悬在了半空。他们在手术室外焦急地踱步,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显得无比漫长。然而,仅仅过了 20 分钟,医生便神色慌张地冲了出来,告知家属小烨在腹腔镜探查时发现肿瘤破裂出血,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进行中转开腹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岳女士夫妇瞬间慌了神,大脑一片空白。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催促着家属签字同意开腹手术。岳女士的手颤抖着,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助,她试图询问更多手术风险和转院的可能性,可医生却强调孩子情况危急,不具备转运条件,时间紧迫,每一秒的耽搁都可能让孩子陷入绝境,不签字就是不配合治疗。无奈之下,小烨的父亲颤抖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决定,也成为了这场漫长而艰难手术的开端。
![]()
手术室内,紧张的氛围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笼罩着每一个人。而手术室外,岳女士夫妇的心也随着手术的进展,被一次次揪起。开腹手术后,快速病理结果成为了这场手术的关键转折点。
15 时许,部分被清除的肿瘤组织被紧急送往病理科进行快速检测。等待结果的每一分钟,都仿佛被无限拉长。终于,结果出来了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尽管这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它累及周围器官的特性,让整个治疗局面变得异常棘手。医生们深知,这一情况意味着手术难度和风险将大幅增加,必须迅速启动多科室会诊,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16 时 10 分,普外二区主任赵某某匆匆走进手术室,接手了这场艰难的手术。经过仔细的探查和评估,他提出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术式,堪称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它涉及切除胰腺头部、十二指肠、部分胃和小肠,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是极大的考验,术后的并发症风险也不容小觑。
岳女士站在手术室外,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助。她清晰地记得,从医生第一次走出手术室告知手术方案开始,她和丈夫就仿佛置身于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之中。16 时 50 分,当医生一脸严肃地告知他们需要切除多个器官时,岳女士的身体瞬间僵住,大脑一片空白。她下意识地看向丈夫,两人眼中都充满了恐惧和不舍。短暂的慌乱后,岳女士夫妇冷静下来,他们提出终止手术,转院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希望能给孩子更多的生机。
然而,医生的回答如同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他们的希望。“患者目前的情况非常危急,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转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不具备转运条件。” 医生的话语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面对医生的坚决态度,再看看手术室内生死未卜的孩子,岳女士夫妇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在 “不手术将危及生命” 的告知下,他们无奈地签署了第一次器官切除同意书,每一笔落下,都仿佛是在孩子的命运簿上写下沉重的一笔。
![]()
手术继续进行,然而难度却远超预期。肠系膜上静脉受累,导致肠管淤血,情况愈发危急。21 时许,血管外科医生紧急介入。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和评估,建议行大隐静脉移植术,试图改善肠管的血液供应。但仅仅过了 10 分钟,医生再次走出手术室,告知家属由于肠管缺血坏死风险极高,还需追加末端回肠及部分升结肠切除。
“每过一两个小时就被叫去签字,医生说不签就是不配合治疗。” 岳女士回忆起那段经历,声音中仍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从腹腔镜探查转为开腹,再到四次不同的手术方案确认,每一次签字,都像是在孩子和未知的风险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在极度的焦虑和无助中,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将孩子的命运托付给医生,托付给这场充满未知的手术。
手术室内,无影灯持续散发着刺眼的光芒,医生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手术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承载着小烨生的希望,也煎熬着手术室外的家人。直至 27 日凌晨 2 时 30 分,这场耗时近 14 小时的手术才终于宣告结束。
当小烨被推出手术室时,岳女士看着孩子苍白如纸的面容,泪水夺眶而出。此时的小烨,消化系统已被大面积切除,仅剩余不到 50 厘米的结肠。他小小的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管子,仿佛一个破碎的玩偶,让人心碎不已。这场手术,不仅切除了小烨的器官,更切除了他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留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未知的未来 。
小烨术后的状况,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他躺在病床上,身体日渐虚弱,由于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被切除,他再也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甚至连最基本的进食和饮水都成了奢望,只能依靠每日的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维持着生命体征。长期的静脉营养,让小烨的身体出现了新的问题,胆红素不断升高,肝脏也开始受到影响,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岳女士夫妇的心上 。
随着小烨病情的逐渐稳定,岳女士心中的疑惑和愤怒却与日俱增。她开始仔细回顾整个诊疗过程,越想越觉得医院的操作存在诸多疑点。2024 年 12 月,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这场医疗纠纷彻底引爆。
这份意见书详细指出,成武县人民医院在对小烨的治疗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严重过错,这些过错与小烨如今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且建议医疗过错在损害后果中的原因力大小为同等原因。也就是说,医院的不当操作,对小烨如今的悲惨状况,负有一半的责任。
在腹腔镜探查术的术式选择上,医院存在明显的 “适应症把握不当”。胰腺肿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本应在术前就被充分预估到,但医院却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手术,导致术中局面一度失控。更让岳女士难以接受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医院对手术风险和替代疗法的告知极不充分。例如,在决定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医生只是简单地告知需要切除多个器官,但对于这一手术将给小烨这个未成年人带来的长期消化功能影响,以及术后可能面临的器官移植需求,却只字未提。这使得岳女士夫妇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匆忙签署了手术同意书,错失了转院到更高级别医院治疗的最佳时机 。
不仅如此,手术知情同意书也存在严重的 “记载不全面、签署不规范” 问题。同意书上,对于手术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描述模糊不清,许多关键信息都被一笔带过。而且,在签署过程中,医生只是催促家属尽快签字,并未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和理解同意书的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岳女士坚信,医院在这场手术中,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成武县卫生健康局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岳女士的怀疑。调查发现,医院存在 “24 小时内未完成病历” 的问题,这不仅违反了医疗记录的及时性原则,也让病历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病历作为患者诊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对于后续的治疗和责任认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医院未能按时完成病历,无疑给整个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增加了难度。
“手术知情同意书记载不全面、签署不规范” 这一问题也被坐实。同意书作为医患双方沟通的重要文件,本应详细记录手术的风险、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关键信息,让患者和家属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但在小烨的案例中,同意书却漏洞百出,许多重要信息都未被准确记录,签署过程也显得极为仓促和随意 。
“术前会诊不够规范” 同样不容忽视。术前会诊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出最合理的手术方案。然而,在小烨的手术前,会诊过程却流于形式,专家们未能充分沟通和交流,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也未能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应对 。
面对这些指控,成武县人民医院在鉴定过程中,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医院坚称,患者入院后,他们立即安排了各类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准确诊断为胰腺占位病变,建议进行急诊手术,这一决策是符合医疗规范的。术前,他们也明确告知家属,先行腹腔镜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开腹进一步手术治疗。在转开腹手术后,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将患者转到肝胆外科继续治疗,也是按照医院的临床专业划分规定进行的。医院强调,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治疗,均符合临床规范。对于小烨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医院表示,他们一直在积极治疗,还配合家属邀请了上级和外地专家进行会诊,关于对患者的救治和用药等,也都符合诊疗规范,小烨目前的状况,是本身疾病所致,与医疗行为无关 。
然而,医院的这番辩解,在岳女士看来,只是在推卸责任。她激动地表示:“医院在术前根本没有告诉我们这个手术有多复杂,也没说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做。要是我们早知道要切除这么多器官,肯定会要求转院,去大医院找更有经验的医生。他们这样的做法,就是拿我孩子的生命在冒险!” 岳女士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她只希望能为孩子讨回一个公道,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
如今,小烨已 12 岁,术后的这两年,对他和家人而言,每一天都是在痛苦与煎熬中度过。小烨躺在病床上,身形消瘦,原本圆润的脸颊如今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四肢细得如同麻杆一般,身上插满了各种导管,连接着一旁的输液泵,发出规律的滴答声,仿佛在诉说着他艰难的求生之路。
自手术结束后,岳女士便带着小烨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他们辗转于南京、杭州等多地的知名医院,每到一处,心中都怀揣着一丝希望,渴望能听到医生给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小烨重新找回健康。然而,现实却一次次给他们泼冷水。医生们给出的答复几乎一致:小烨需要进行多个器官的联合移植,包括胰腺、胃、小肠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消化功能问题。但这一治疗方案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最棘手的便是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
医学上,器官移植的配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小烨所需的多器官移植,意味着要同时找到多个与他配型相符的供体,这在目前器官捐献数量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次听到医生无奈地摇头,岳女士的心就像被重锤狠狠敲击,陷入更深的绝望。
即便幸运地找到了配型成功的器官,后续的治疗费用也让这个普通家庭望而却步。据医生估算,小烨的器官移植手术费用加上术后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的开销,保守估计将超过百万元。这对于岳女士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岳女士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在小烨生病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家庭收入瞬间减少了一半。而小烨的父亲,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承担小烨高昂的医疗费用。
为了给小烨治病,这个家庭已经倾其所有。他们四处向亲友借钱,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如今早已负债累累。家中在县城的房产,原本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想着或许可以变卖房产来筹集治疗费用。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由于房产所处地段不佳,市场需求不高,即便降价出售,也无人问津,只能无奈搁置。
现在,小烨每个月仅静脉营养液的费用就超过 1 万元。这些营养液通过细细的导管,缓缓流入小烨的身体,维持着他脆弱的生命体征。但长期依靠静脉营养,也给小烨的身体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岳女士翻开小烨厚厚的病历,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各项检查指标:胆红素升高,这表明他的肝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肝肾功能异常,意味着他的身体代谢出现了紊乱。这些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让小烨的病情愈发复杂和严峻。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小烨的心理变化也让家人心疼不已。曾经那个阳光活泼、充满朝气的小男孩,如今变得沉默寡言。他整天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新玩具、新游戏充满好奇,也不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嬉笑打闹。医院里单调压抑的环境,以及长期的病痛折磨,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抗拒与同龄孩子交流,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对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都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纷纷关注小烨的遭遇,但成武县人民医院却始终未就具体诊疗细节作出公开回应。当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医院时,工作人员只是冷漠地表示 “需核实身份后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获进一步信息。这种沉默,无疑让岳女士一家感到更加寒心和愤怒。他们迫切地希望医院能够站出来,正视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岳女士一家的诉求,不仅仅是为小烨争取更多的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获取手术全程的监控录像。在他们看来,这些录像或许是揭开真相的关键。他们想知道,在那场长达 14 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们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是否尽到了充分的告知义务,是否存在医疗失误。只有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他们才能为小烨讨回一个公道,让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得到应有的补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