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10月31日讯(记者 任俊峰)10月29日,第三届公共数据运营大会现场,首个聚焦制造、家居、康养、海洋特色场景的具身智能训练平台——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正式启动。这座机器人的“专业学校”,成为青岛未来产业赛道的新焦点。10月31日,记者走进训练场,沉浸式感受智能科技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
步入训练场展厅,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示、多种应用场景动态展示等内容精彩纷呈。当前,具身智能已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方向,青岛抢抓机遇,着力构建“大小脑、本体、零部件、场景应用”全覆盖的产业体系,本地的海尔、海信、国华智能等企业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整机研发等领域成果丰硕。
![]()
展厅内的触摸屏上,数据、算力、仿真三大功能模块实时运转。数据平台可校准机器人深度相机、关节传感器,保障多部件数据采集时序一致;算力平台通过分布式架构联动多台服务器,加速复杂场景计算;仿真平台搭建的虚拟工厂,能让机器人提前完成零部件搬运、分拣等技能训练,大幅降低实体训练成本。“机器人6S店”展示区则清晰呈现了从整机展示、租赁服务到二次开发、售后维护的全流程服务,突显训练场的产业服务闭环。
![]()
训练场内,各类机器人各显神通:双足人形机器人稳步前行,灵活完成转身、弯腰等动作;移动机械臂精准识别目标,在毫米级误差范围内完成抓取、摆放;轮式巡检机器人自主导航并实时传输环境数据……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实训场景中各司其职,从工业车间模拟装配、家庭场景家务辅助,到导盲辅助避障等场景全方位上演“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智能演示,直观展现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无限可能。
![]()
据悉,训练场创新采用“1+N”建设模式,以1个公共训练场联动N个实训场,既避免重复建设,让机器人训练更贴近实际需求。
![]()
技术层面,训练场搭载多模态与多本体核心技术,实现文本、图像、传感器等多源数据深度融合,推动机器人从“单任务处理”迈向“通用认知”。通过“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功能验证”完整能力体系及七步标准化服务流程,高效破解企业“训练成本高、场景落地难”的痛点。
![]()
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共训练场正式开放,意味着这座被誉为培养机器人的“专业学校”,将以创新架构与全链条服务,为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青岛数据集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核心,训练场的亮相标志着青岛在未来产业赛道上迈出关键一步。
![]()
训练场不仅是机器人的“练兵场”,更是产业集聚与人才培养的平台。按照未来规划,训练场每年将生成3000+小时训练数据,开发50+项机器人技能,赋能100+下游单位数字化转型。华通集团将通过资源对接、生态构建,推动数字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
![]()
从制造、家居、到康养、海洋等多重场景,“青岛造”机器人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未来,这座公共训练场将成为具身智能产业的孵化器与加速器,助力青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