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口中的俄军“秘密武器”发射,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第一个收到了通报。
特朗普立场摇摆不定之际,俄方主动出击,宣布配备核动力装置的无限射程巡航导弹“海燕”已完成测试。根据俄方的说法,该导弹飞行距离达14000公里,可在空中停留长达15小时,是独一无二的武器。根据俄方的说法,美国已经收到了该导弹试射成功的通报,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还传达了普京的立场:只有具有建设性和相互尊重的对话才能带来成果。
![]()
【特朗普立场摇摆,普京主动出击】
“海燕”不用于俄乌,专门用来威慑美国
结合公开信息来看,我们可以推断,这也许就是普京此前所说的,俄方很快就会公布的那件“神秘新武器”。
尽管该武器显然不会“大材小用”地投入俄乌战场,但对于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这是因为与俄乌战场上常见的战术导弹(如“伊斯坎德尔”或“口径”系列)不同,“海燕”的核动力推进系统赋予其近乎无限的航程和超长滞空能力。
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彻底摆脱传统弹道导弹的“固定轨迹”约束,“海燕”可通过复杂航线规划,灵活选择防御薄弱区域渗透。
例如,它既可以从北极上空直抵美国腹地,也能经大西洋绕行后突袭美国东海岸,更重要的是,美军现有的防空反导系统(如“萨德”“爱国者”及海基“宙斯盾”)主要针对高空高速目标或特定弹道轨迹设计,对长时间低空飞行、航线多变的目标拦截能力存疑。
![]()
【“海燕”的具体特征还是未知数】
这意味着美国花费数十年构建的本土防御体系,在“海燕”面前可能形同虚设。
在此基础上,“海燕”导弹的第二个威胁,在于该导弹不仅具备携带常规弹头的能力,更可搭载战术核弹头,其核动力引擎本身亦能作为小型核装置的载体。
这使其成为俄罗斯手中极具灵活性的威慑筹码:当美国试图通过常规手段施压时,俄罗斯无需直接动用战略核力量,仅需展示“海燕”的测试进展或部署动向,就能让美国决策层意识到——任何对俄挑衅都可能招致“难以拦截的核报复”。
这种“无限航程+复杂突防”的特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从而对美国形成更强烈的心理压迫。
美国尚且如此,其他欧洲国家就更不必多说,因此而不断攀升的“安全焦虑”,本质上是对美国维持全球霸权成本的变相,最终迫使美国谨慎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