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半,微信弹出领导“在吗”的那一刻,我手指停住没回——因为我知道,只要一回复,就等于把今晚又交出去了。
![]()
可我更清楚,如果这种循环再拖一年,我的脑子真的会坏掉。
![]()
这事搁三年前,我还觉得熬一下就过去。
直到看到剑桥那份拿90人做fMRI的研究:被老板花式拿捏超过六个月,前额叶皮层活跃度能掉两成三,简单说就是“变笨、变慢、变怂”。
我当时盯着报告截图,后背一阵凉——那些突然想不起午饭吃了啥的日子,原来不是记性差,是人家把我脑子按在地上摩擦。
更离谱的是,操控术已经卷到键盘里。
社心在6月那篇论文里扒了三百多个案例,68%全是“已读不回+深夜钉一下+撤回撤回再撤回”。
你以为只是对方没礼貌,其实是新型电子刑具。
它不叫骂也不吼,却能让你半夜两点不敢关提示音。
我试过“硬刚”。
三月份,同事把“下班后拒接工作电话”打在工位便签上,结果月底绩效面谈被主管一句“没有team spirit”压了300块。
我气到想辞职,搜“职场反PUA话术”才发现,Z世代已经把这条关键词干到热搜前三。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被逼疯。
![]()
后来我去蹭了一次“边界力”体验课,老师教的不是回怼,而是在模拟工位上把椅子往后拖三十厘米,盯着对方眼睛说:“我需要再想一想。
”就这一下,全班当场泪崩三人——那种迟来的“我可以不马上答应”的实感,比灌十碗鸡汤都猛。
当然,光靠吼两句也不够。
我把手机调成了三段式:晚上10点到早上7点,微信群全静音,老板星标联系人也被拉进“延迟回复”。
第一晚就梦见他原地爆炸,醒来发现消息只有两条,而且内容根本没那么急。
我这才意识到,对方不是非要今夜见血,是我在替他们放大焦虑。
为了防止反杀过度,我还给自己绑了个松紧带:每拒绝一次,就用非暴力沟通模板补一句“我担心的点是……”这样没把关系撕烂,指标也保住了。
三个月下来,脑子确实清醒不少,至少再点外卖时能想起少辣加葱。
说穿了,掌控关系这件事,技术永远在更新,可逃不掉的还是那句老话:先让自己有选择。
脑子长在自己脖子上,就得让它时时刻刻知道,关机键就在右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