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利建发印象青城,把中式生活过成日常的浪漫
当我和妻子第一次踏入保利建发・印象青城的示范区,她抚摸着月洞门的雕花,轻声说 “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家”——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终于找到了能安放对中式生活向往的地方。作为结婚十五年、偏爱传统文化、追求生活仪式感的夫妻,我们选房时不只要 “住得舒服”,更要 “住得有味道”:要有能品茗赏景的庭院,要有能安放兴趣的空间,要有志同道合的邻里,还要有便利的生活配套。
![]()
![]()
![]()
![]()
![]()
![]()
![]()
而保利建发・印象青城 99-185㎡的高层与叠墅、4.8 万 /㎡的均价、30 万认购金,还有新中式的雅致环境、全龄会所、17 号线便利交通,恰好契合了我们对理想生活的所有想象。如今,我们总爱一起畅想入住后的日子,那些藏在晨光、午后、暮色里的小浪漫,每一幕都满是中式生活的温润与惬意。
一、晨光里的仪式感:在中式庭院,开启诗意的一天
以前住在现代风格的公寓,每天醒来看到的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妻子总说 “少了点生活的温度”。但在印象青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都带着中式生活的仪式感。
每天早上 7 点,我会被透过雕花窗棂的阳光唤醒。我们选的 143㎡叠墅,一层有个约 20㎡的庭院,妻子特意在庭院里种了翠竹、石榴树,还摆了一套紫砂茶具。我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庭院里浇花 —— 看着水珠落在竹叶上,听着远处的鸟鸣,心里满是宁静。妻子会比我晚起半小时,她起床后会在庭院里练会儿太极,晨光洒在她的太极服上,与周围的青砖黛瓦相映成趣,像一幅流动的中式画卷。
8 点,我们一起在庭院里吃早餐。妻子会用砂锅煮上小米粥,搭配她亲手做的豆沙包,我则会泡一壶龙井。早餐桌就摆在石榴树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偶尔有花瓣落在餐盘旁,妻子笑着说 “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以前住公寓时,早餐总是匆匆忙忙,要么在路边摊解决,要么在公司楼下买包子,从未有过这样在庭院里慢慢吃饭的惬意。
8 点半,我们准备出门。沿着社区里的青石板路走,脚下是 “回” 字纹的雕花地砖,身旁是挂着红灯笼的连廊,连廊两侧的墙壁上,刻着苏轼、李清照的诗词。妻子会指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石刻说 “以后中秋赏月,就来这里读诗”。走到小区门口,建发宋雅风的大门气派又雅致,门楼上的 “印象青城” 四个字苍劲有力,门前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每次经过,我们都会忍不住驻足欣赏 —— 这样的中式美学,让每次出门都变成一种享受。
有一次早上出门,遇到邻居张老师夫妇,他们也是中式文化爱好者,手里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我们站在连廊下聊了会儿天,张老师说 “住在这里,每天都像在逛园林,心情特别好”—— 是啊,能在繁华都市里,拥有这样一方充满中式韵味的小天地,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
二、通勤中的从容:17 号线加持,平衡理想与现实
很多人觉得追求中式生活就要远离市区,但在印象青城,我们既能享受中式庭院的诗意,又能兼顾通勤的便利。我在静安寺附近的文化公司上班,妻子在青浦新城的画廊工作,17 号线漕盈路站,成了我们平衡理想与现实的纽带。
印象青城距离 17 号线漕盈路站仅 1.2 公里,骑共享单车 5 分钟就能到。我每天早上 9 点上班,8 点 20 分出门,坐 17 号线换乘 2 号线,全程不到 1 小时,比以前住普陀时节省了 25 分钟。以前通勤路上总是匆匆忙忙,现在我能在地铁上从容地看会儿书,或者听一段昆曲,让上班的路也充满文化气息。有一次加班到晚上 10 点,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出了地铁站,看到小区门口亮着的暖黄色灯笼,还有保安热情的招呼,心里满是踏实 —— 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晚归时担心打不到车。
妻子上班更近,从小区开车到画廊只要 10 分钟,她常说 “现在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前住得远,她每天要花 1 小时在通勤上,回到家累得不想动,现在下班后,她能早早回家,在庭院里画画,或者研究新的茶艺。有一次她画了一幅庭院里的翠竹图,挂在客厅的墙上,来访的朋友都说 “这画里的景,和你家的庭院一模一样,太有味道了”。
周末的时候,17 号线更是我们探索文化生活的 “利器”。想去上海博物馆看书画展,坐 17 号线转 2 号线,1 小时内就能到;想去豫园逛九曲桥、吃南翔小笼包,转 10 号线就能抵达;偶尔想体验慢生活,我们会坐 17 号线去朱家角古镇,在石板路上散步,在茶馆里听评弹,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以前住得远,这些文化体验要花一整天时间,还得赶在地铁停运前回家,现在有了 17 号线,我们能更从容地享受这些美好。
三、午后的兴趣时光:在全龄会所,安放彼此的热爱
我和妻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 我喜欢下棋、练书法,她喜欢瑜伽、插花。以前住公寓时,家里空间小,我的书法桌只能放在阳台,她练瑜伽要在客厅挪开沙发,总是很不方便。但在印象青城的全龄会所,我们终于有了能安放兴趣的专属空间。
周末的午后,是我们最惬意的时光。我会去会所的茶室下棋,茶室里摆了四张棋桌,常有邻居来这里对弈。我最喜欢和李大爷下棋,他是退休的语文老师,棋艺高超,还能边下棋边聊诗词。有一次我们下完棋,李大爷给我讲了 “楚河汉界” 的历史典故,让我对下棋有了更深的理解。茶室的窗外就是社区的园林景观,下棋累了,抬头就能看到满眼绿意,喝杯茶,聊会儿天,格外舒服。
妻子则喜欢去会所的瑜伽馆练瑜伽。瑜伽馆的落地窗正对着庭院,练瑜伽时能看到外面的翠竹和流水,她常说 “在这里练瑜伽,比在外面的健身房舒服多了,能更专注地感受身体的放松”。练完瑜伽后,她会去会所的插花室学插花,插花室里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还有各种新鲜的花材。妻子每次学完插花,都会把作品带回家,摆在客厅的博古架上,让家里充满花香 —— 以前住公寓时,她只能在网上看插花教程,现在能在会所里跟着老师学,还能和其他业主交流心得,她的插花技艺进步很快。
有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在会所的恒温泳池游泳。泳池的设计很有中式韵味,池边的墙壁上刻着荷花图案,灯光是暖黄色的,像夕阳下的湖面。我们会比赛谁游得快,或者在池边聊会儿天,享受难得的二人时光。有一次游泳时,遇到邻居王医生夫妇,他们说 “会所的设施太齐全了,不用出小区,就能满足各种需求,太方便了”—— 是啊,这样的全龄会所,让我们的兴趣爱好有了安放之处,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四、傍晚的烟火气:在完善配套,感受生活的便利
追求中式生活,不代表要远离烟火气。印象青城周边完善的配套,让我们在享受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便利。
每天傍晚 6 点,我们会一起去百联青浦购物中心买菜。百联距离项目仅 2 公里,开车 10 分钟就能到,里面有大型超市、生鲜市场、特色餐饮,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妻子喜欢去生鲜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她总说 “这里的菜比超市的新鲜,价格也实惠”。我则喜欢去超市买些茶叶和零食,偶尔还会买两瓶黄酒,晚上和妻子小酌一杯。
买完菜回家,妻子会在厨房里做饭。我们的叠墅厨房是 U 型设计,宽敞明亮,窗外就是庭院的景色,妻子做饭时能看到我在庭院里收拾花架,她说 “这样做饭都不觉得累了”。我会在旁边给她打下手,帮她摘菜、剥蒜,偶尔还会聊聊天 —— 以前住公寓时,厨房很小,只能容下一个人,做饭时总是各忙各的,很少有这样一起做饭的温馨时光。
晚上 7 点,我们一起在餐厅吃饭。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妻子画的山水画,餐桌上摆着她插的鲜花,灯光是暖黄色的,格外温馨。我们会聊白天发生的事,比如我在公司看到的书画展,她在画廊遇到的有趣客户,偶尔还会计划周末的行程 —— 这样的晚餐时光,满是生活的烟火气和幸福感。
有一次妻子生病,晚上发烧,我们开车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距离项目仅 2 公里,10 分钟就到了。医院的医生很专业,很快就看完了病,回来时小区保安还贴心地帮我们开了门,叮嘱我们 “注意休息,有需要随时联系”。这样的便利与贴心,让我们在享受中式诗意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踏实。
五、邻里间的温情:在文化社群,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前住公寓时,邻居之间很少交流,甚至不知道对面住的是谁。但在印象青城,因为共同的文化爱好,我们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邻里间的温情,让中式生活更有温度。
社区经常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诗会、书法展、插花比赛等。每次活动,我和妻子都会积极参加。元宵节的时候,会所里挂满了红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挂着一个灯谜。我和妻子一起猜灯谜,她猜对了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答案是 “当归”,赢得了一个小灯笼;我猜对了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答案是 “软盘”,赢得了一盒月饼。我们还和邻居们一起煮元宵,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吃着元宵,聊着天,像一家人一样热闹。
端午节的时候,社区组织包粽子活动,妻子和张老师的妻子一起学包粽子。张老师的妻子是南方人,擅长包肉粽,她耐心地教妻子怎么折粽叶、怎么放糯米和肉。妻子学得很认真,虽然包的粽子不如张老师妻子的好看,但也有模有样。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包好的粽子带回家,煮好后送给邻居们品尝,大家都说 “自己包的粽子就是香”。
中秋节的赏月诗会是最热闹的,社区会在连廊下摆上月饼、水果和茶,业主们围坐在一起,赏月、读诗、聊文化。我给大家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老师读了李白的《静夜思》,还有小朋友给大家背了《静夜思》。妻子还现场插花,用桂花、菊花插了一瓶 “中秋雅韵”,摆在桌子中间,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这样的文化社群活动,让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认识了很多朋友,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有一次我家的水管坏了,正好赶上周末,维修师傅要晚点到。邻居李大爷知道后,主动来帮忙,他以前是水电工,很快就把水管修好了。我要给他钱,他说 “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还有一次妻子出差,我加班到很晚,回家时发现门口放着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是隔壁王阿姨送来的,她说 “知道你一个人在家,没来得及做饭,给你煮了碗馄饨”—— 这样的邻里温情,让我们在印象青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六、未来的期待:在大型居住区,见证生活的美好升级
选择印象青城,不仅是因为它现在的环境雅致、配套完善,更因为我们看好它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上海第一批集中供地中面积最大的地块,印象青城包含 7 幅商品住宅用地和 1 幅办公用地,未来将形成一个大型居住区,周边的配套和文化氛围还会不断升级。
未来,社区周边会新增更多的文化设施,比如书店、美术馆、非遗体验馆等。我和妻子计划着,等书店建成后,每周去买几本书,在庭院里慢慢读;等非遗体验馆开放后,去学捏面人、剪纸,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妻子还盼着周边能有一个古琴培训班,她说 “一直想学古琴,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学,太方便了”。
商业配套也会越来越完善,除了现有的百联青浦购物中心,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特色餐饮、文创商店、茶馆。我和妻子喜欢去有特色的茶馆喝茶,以后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的地方,不用再开车去市区。周末的时候,我们还能带着朋友去文创商店买手工艺品,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式文化的魅力。
教育资源也会进一步升级,除了现有的逸夫小学、尚美中学,未来可能还会新增更多的优质学校和文化培训机构。虽然我们没有孩子,但看到周边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也为邻居们感到开心。有一次和张老师聊天,他说 “以后孙子上学不用愁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这样的发展,让整个社区都充满了希望。
![]()
![]()
![]()
![]()
![]()
![]()
![]()
作为央企的保利和建发,也会持续投入资源,完善社区的配套和服务。未来,社区可能会增加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比如书法室、国画室、棋艺室,还会邀请更多的文化名人来社区讲座,让业主们能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我们相信,随着大型居住区的逐步建成,印象青城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七、结语:保利建发・印象青城,中式生活的幸福港湾
有人说,中式生活是一种情怀,是对传统美学的追求,是对生活温度的向往。对我和妻子来说,保利建发・印象青城就是这样一个能安放情怀、传递温度的地方 —— 在这里,我们能在中式庭院里品茗赏景,在全龄会所里安放兴趣,在完善配套里感受便利,在邻里温情里收获感动。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热爱传统文化,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渴望在繁华都市里拥有一方诗意的小天地,那么不妨来保利建发・印象青城看看。相信我,当你走进这里的中式庭院,触摸这里的青砖黛瓦,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你也会像我们一样,忍不住心动,忍不住想要在这里安家。
现在,保利建发・印象青城四期已经开启认购,4.8 万 /㎡的均价、30 万认购金,就能在青浦新城拥有一套充满中式韵味的优质住宅,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已经在这里安了家,期待着未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印象青城,把中式生活过成日常的浪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