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沁园春·雪》诞生地和路遥故里而闻名的清涧,正迎来一场文旅融合的澎湃春潮。从一部国民热剧引发的“打卡狂潮”,到一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开三千年文明面纱;从4个月建成一座影视城的“清涧速度”,到非遗活态传承焕发新生……近年来,清涧县以“文旅兴县”为战略指引,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间绘就了一幅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画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影视引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清涧文旅的“出圈”,始于一场与光影的美丽邂逅。 2023年3月,取材于路遥经典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一套创下高收视纪录,而剧中过半的戏份都在清涧取景拍摄。这部剧如同一把钥匙,瞬间为全国游客解锁了“清涧”这座宝藏。
![]()
人生影视城人气爆棚 资料图
“‘五一’假期,我们店里每天要接待食客六七百人,很多游客吃完还特意打包几份煎饼。”在人生影视城经营“姐妹煎饼店”的刘璐,至今对当时的盛况记忆犹新。数据的背后是滚烫的人气:2023年“五一”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50万元,两项数据均是上年同期的16倍,创下历史之最。这股热潮持续涌动,今年1至10月,全县已接待游客2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2亿元。
奇迹的诞生,源于敢想敢干的“清涧担当”。为承接剧组拍摄,清涧在宽州镇牛家湾村建成了一座占地35.6亩、完美复现20世纪80年代县城风貌的人生影视城。这座影视城不仅是剧情的载体,更成为清涧文旅融合的超级IP和强大引擎。
“人生影视城目前已形成影视产业、节庆演艺产业和研学产业三大板块。”负责运营管理人生影视城的清涧县塬上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腾介绍道,“今年,已接待了60多个剧组来这里拍摄取景,单日最高有6个剧组开工。通过举办‘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等节庆活动,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同时,深度开发研学路线,构建‘红色+文学’研学体系。”
影视产业的“蒲公英效应”持续扩散,随着来清涧拍摄的剧组增多,当地群众演员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累计带动群众演员就业超2000人次,直接增收221万元,真正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奇迹。
文脉深耕:从考古遗址到非遗新生
在影视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清涧文旅的根基愈加深厚。 2023年,寨沟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级荣誉,将该县的文明史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方国。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极大地提升了清涧在考古学界和历史研究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为全县文旅增添了无可比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重量,让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回响起远古的文明号角。
![]()
寨沟遗址 崔瑞妮 摄
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在人生影视城的非遗街区,清涧道情的悠扬唱腔时常响起,这项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的瑰宝,正通过实景演艺、教学传习等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现代生活。清涧县荣获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25年荣获全国秧歌展演“优秀组织奖”和“最佳表演奖”双料大奖。
![]()
非遗小剧场演出 资料图
“我们的节目不仅是让游客看,更是让他们玩。比如《巧珍出嫁》这个剧目,游客可以加入迎亲队伍,体验对歌和跳迪斯科舞。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参与者,深受好评。特别是通过新编道情小戏,传统艺术找到了与当代观众情感共鸣的连接点。”82岁的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介绍说。
近年来,清涧县建成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14个非遗传习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2项。这套日益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让散落民间的文化珍珠被一一拾起、擦亮,串联成链。历史文脉与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清涧文旅最深沉、最动人的底色。
全域融合:“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今日的清涧,文旅融合的触角已延伸至每个角落,呈现出“全景化、全域化、全享化”的生动图景。在路遥书苑景区,游客既能参观路遥纪念馆感受文学魅力,也能在清华大学路遥精神研学基地进行深度思想碰撞;在北国风光景区,红色教育与黄河观光有机交融;在王宿里民俗文化村,乡村旅游让古村落焕发时代新生。
![]()
窑洞变身特色民宿 记者 常旭峰 摄
据清涧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副局长李荣介绍,“十四五”以来,清涧大力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全面打响“红色枣都、路遥故里、山水清涧”旅游品牌,初步实现了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战略目标。
这种“文旅+”的融合效应体现在方方面面,“文旅+影视”累计引进66部影视剧;“文旅+演艺”实景演艺全年上演,目前累计上演306场,场场精彩;“文旅+研学”今年上半年接待1.3万余人次,单日最高纪录突破1400人;“文旅+直播带货”则借助数字化翅膀,将清涧的特色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骨架。近年来,清涧高标准建成北国风光景区门户区及游客体验中心、毛泽东诗词馆、路遥文学村陈列布展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路遥图书馆成功跃升为国家二级图书馆,6座24小时城市书房构建起“一刻钟阅读圈”,10座图书馆乡镇分馆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城乡流通,55个各类文化阵地如繁星般散布全县。旅游专线公交无缝串联起主要景区,让游客的旅途更加便捷舒心。为确保游客体验充分,清涧在重大节假日累计投入各类服务人员超8万人次,以全方位保障护航文旅繁荣。
![]()
打造城市书房 郝彦丰 摄
展望未来,清涧的蓝图已然绘就。李荣副局长表示:“下一步,清涧将以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文旅产业为契机,全面提升现有景区的功能品牌,全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持续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谱写属于清涧更加壮阔的‘人生之路’。”
记者 郝彦丰 崔瑞妮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