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百年前西方断言中国必亡,一个英国老头却说中国将取代美国

0
分享至

在一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们的国家四分五裂,战火纷飞。

全世界的“文明人”都在冷眼旁观,断言这个古老的国度气数已尽,即将被列强瓜分殆尽。这似乎是一个已经写好的剧本,一个无法逆转的结局。



就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来了一位特立独行的英国哲学家。他刚因反战被自己的国家关进监狱,对西方的“文明”彻底失望。

他亲眼目睹了我们的贫穷与混乱,却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结论: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最强大的国家。

在那个所有人都认定我们“必亡”的时刻,这位“老头”究竟看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老头是谁?他来的时候,我国是啥样?

自1840年那场耻辱的鸦片战争以来,所谓的“天朝上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彻底击碎了迷梦。

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以及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横行霸道。

日本在东北虎视眈眈,英国势力牢牢把控长江流域,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看似公允,实则是企图“利益均沾”,确保它在瓜分我国的盛宴中也能分得一杯羹。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对我国的看法,主流调子是轻蔑和悲观的。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这个古老的国度已经病入膏肓,文化上停滞不前,政治上腐朽不堪,连带着整个民族的“精气神”都垮掉了。

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其“灭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被几个“文明”的列强共管,彻底沦为殖民地。



国内的许多知识分子,在目睹了国家的沉沦后,也陷入了极度的焦虑。

梁启超先生等先进人士,正是为了警醒国人,才痛心疾首地借用“病夫”之说,试图激发民族的“新民”意识。

可想而知,当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精英,都在为我国的未来哀叹甚至断言其“必亡”时,这片土地是何等的绝望。



就在这样一个至暗时刻,1920年的秋天,一个“英国老头”应梁启超、张东荪等人组织的“讲学社”之邀,远渡重洋,踏上了我国的土地。

他,就是伯特兰·罗素。这个罗素,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已是声名赫赫,但他的名声却颇具争议。

他的祖父约翰·罗素勋爵,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教父,更是鼎鼎大名的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可以说,罗素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本可以安逸地享受贵族特权,在政界或学界谋得一份显赫的差事。但他偏偏成了一个“叛逆者”。

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整个欧洲陷入了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狂热,英德法等国的青年们高唱着战歌冲向战场。



罗素,作为一个英国贵族,本应支持“自己的国家”,但他却逆流而上,成为了最坚定的反战分子之一。

他四处演讲,撰写文章,戳穿战争的虚伪和统治者的谎言,呼吁人们用理智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自相残杀。他因此被视为“国家叛徒”,被剑桥大学粗暴地解除了教职。



1918年,他因为一篇反战文章,被英国政府判处“妨碍征兵”的罪名,关进了布里克斯顿监狱,在牢里待了整整六个月。

这场大战,在他看来,就是西方“效率至上、物质扩张”文明模式的必然破产。

出狱后,他又怀着好奇去了一趟刚刚革命成功的苏俄。那里的景象同样让他失望,他看到了革命的激情,但也看到了教条的僵化和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因此,当来自遥远东方的邀请函送达时,罗素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热切地想知道,这个传说中以“伦理”和“生活”为本位的古老文明——中国,是否能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一种“第三条道路”。



他来了,他看了,他到底说了啥?

1920年10月,罗素和他的伴侣多拉·布莱克抵达上海。码头上,迎接他的是我国最顶尖的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对这位反战的哲学大师寄予了厚望,甚至有人在欢迎宴会上将他誉为“第二个孔夫子”。

为了做好这位大师的翻译,讲学社特地从清华“借”来了一位年仅二十八岁的语言天才——赵元任。



在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罗素开始了他在我国的“巡回讲学”。

他的足迹遍布十余座城市,从上海的繁华租界,到杭州的西子湖畔,他乘船沿长江西行,经过南京、汉口,深入内陆抵达了湖南长沙,最后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了长时间的系统讲学。



据统计,他总共发表了六十多场演讲,主题从他最擅长的数学逻辑、哲学分析,到社会改造、妇女解放等公共议题,几乎无所不包。

他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罗素旋风”,青年学子们挤满了演讲厅,渴望从这位西方智者口中听到“救国良方”。但罗素不是来布道的,他是来观察和学习的。



他没有待在为他准备的舒适洋房里,而是尽可能地深入我国社会的肌理。

他看到了上海租界的“欧式繁华”,也看到了黄包车夫在烈日下的挣扎;他赞叹西湖的绝美景致,也目睹了军阀混...和士兵的蛮横;他与北京最顶尖的学者(如梁启超、胡适)彻夜长谈,也观察过乡间农民在田埂上的片刻休憩。在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在深入内陆的旅途中,他感染了严重的肺炎,高烧不退,一度生命垂危。

在那个医疗条件简陋的年代,他几乎被死神拖走。当时在华的另一位美国哲学家杜威,都曾前去探望,以为他不行了。甚至有日本报纸抢先刊发了他“病逝于中国”的假新闻。

但罗素最终顽强地挺了过来,这场大病让他对我国的苦难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正是基于这些亲身的、深入的观察,罗素在1922年回国后,迅速写出了那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国问题》。

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为当时被“病夫”之名所困的我国开出的一份“诊断书”。在这本书里,罗素的观点,与当时西方主流的“中国必亡论”形成了石破天惊般的对立。他非但没有断言我国会灭亡,反而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预言。



这个预言,在《中国问题》一书的某个版本(如劳特利奇经典版)的介绍中被明确引述,罗素写道:“凭借其资源和人口,中国有能力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在当时那些鼓吹“黄祸论”或“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观察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罗素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首先,他尖锐地批判了西方文明的“病态”。

他认为,西方工业文明过度崇拜“效率”和“武力”,驱使人们陷入无休止的物质追求和军事扩张,其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自相残杀。

与此相对,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国文明的“优势”。



他发现,这个国家虽然在“器物”层面远远落后于西方,但在“生活”层面,保留着一种西方失落已久的智慧。

他尤为推崇我国文化中那种“以生活本身为目的”的价值观,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以物质占有为目的”。

他认为,这种根植于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伦、理本位”和“中庸之道”,是一种比西方“强权即公理”更高级、更可持续的文明内核。



其次,他指出了我国实现复兴的两个必要条件:教育和自主工业。

他批评了那些只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旧式教育,也反对教会学校那种“文化殖民”式的教育。

他主张,我国必须大力普及面向大众的、科学的、实用的新式教育。

同时,他坚决反对我国全盘照搬西方的工业化老路,他警告说,如果我国只是成为西方资本的附庸,发展那种“为出口服务”的加工业,那只会让人民陷入更深的被剥削。



他主张我国必须发展“为民生服务”的、由国人自己掌控的“自主工业”。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基于逻辑的推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最悠久的文明底蕴和最广阔的资源。

一旦这个国家的人民通过“教育”被唤醒,一旦他们掌握了“自主工业”这个工具,并且能坚守其文明中“平和、勤劳、理性”的内核,那么,这个国家迸发出的能量将是无可估量的。



他认为,美国人那种“实用主义”和“好斗”的性格,会让他们在一段时间内领先,但中国人性格中那种“坚韧的耐心”和“数学般的逻辑”,使得我国更适合进行长远的规划。

因此,他得出了那个惊人的判断:我国不仅不会灭亡,反而将在未来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力量。



他后来的日子,和咱们国家后来的故事

1921年7月,罗素康复后离开了我国。继续写作、演讲,用他犀利的笔触和清晰的逻辑,批判西方社会的弊病。

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赞他“捍卫了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没有因为这个荣誉而停止战斗。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把世界拖入“核恐怖”的边缘时,罗素再次站了出来。



他与爱因斯坦共同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遏制核武器的扩散。

他组织“世界和平大会”,亲自参与反核游行,甚至在89岁高龄时,还因为“妨碍和平”的罪名,再次被英国政府关进了监狱。



晚年,他又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他毫不留情地揭露美军在越南的暴行,组织“国际战争罪行法庭”,审判美国的战争罪行。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理智、和平、反抗强权。

直到1970年,这位97岁高龄的“英国老头”在威尔士家中辞世,他始终是那个特立独行的“世界良心”。



有趣的是,罗素晚年在剑桥与学者们谈论起世界未来时,再次提到了我国。

他说,中国人正在用一种“近乎数学的逻辑”来规划他们的国家,这种基于长远理性和集体主义的规划方式,是“吵吵嚷嚷”的西方议会民主制所无法比拟的。

他再次流露出那种一百年前就有的判断:这种“活法”,很可能就是人类下一个世纪的生存方式。



回头再看今天这个世界,西方因为其内在的贪婪和好斗,依然在世界各地制造冲突,其内部也因为“效率至上”的资本逻辑而导致贫富分化、社会撕裂;而美国,更是将我国视为“头号威胁”,试图用各种手段遏制我们的发展。这恰恰反证了罗素的远见。



他当年预言我国将成为“美国之后的最强国”,不是因为他偏爱我们,而是因为他用数学家般的冷静逻辑,看穿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可持续性”。他算的不是“国运”,而是“数学”。

当一个拥有亿万勤劳人民、深厚文明底蕴、并且掌握了自主工业和全民教育的国家,走上了一条符合自身逻辑的发展道路时,它的崛起,就是一道1+1=2的数学题,是必然会到来的结果。

参考资料:荐书丨《实在主义知识论的转化——罗素哲学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影响》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五元讲堂
2024-09-13 12:47:57
再见瓜迪奥拉!曼城提前敲定继任者,42 岁少帅成唯一目标

再见瓜迪奥拉!曼城提前敲定继任者,42 岁少帅成唯一目标

澜归序
2025-11-14 01:24:09
日专家:中日战争一旦爆发,日将对中国军舰发起三重打击!

日专家:中日战争一旦爆发,日将对中国军舰发起三重打击!

阿晪美食
2025-10-21 10:48:32
神舟二十要空载返航?3名航天员返航时间公布:换坐神舟二十一号

神舟二十要空载返航?3名航天员返航时间公布:换坐神舟二十一号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14 10:15:50
15元中7397万后续:曝普通村民,中奖前还在买角磨机,有追加习惯

15元中7397万后续:曝普通村民,中奖前还在买角磨机,有追加习惯

花心电影
2025-11-12 18:11:27
意大利恐连3届无缘世界杯!主帅不接受嘘声,下1场须净胜挪威9球

意大利恐连3届无缘世界杯!主帅不接受嘘声,下1场须净胜挪威9球

体育妞世界
2025-11-14 10:36:48
夫妻综艺,被满脸赘肉的陈松伶吓到,整个人面相变了,跟张铎不搭

夫妻综艺,被满脸赘肉的陈松伶吓到,整个人面相变了,跟张铎不搭

柠檬有娱乐
2025-11-14 10:00:26
华盛顿只有政治没有正义

华盛顿只有政治没有正义

码薯学人
2025-11-13 22:02:29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11-14 09:28:10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12 23:25:16
霍中妍近照引热议!集齐妈妈品格奶奶美貌,这才是顶配千金

霍中妍近照引热议!集齐妈妈品格奶奶美貌,这才是顶配千金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3 13:39:00
安世荷兰不给中国工厂晶圆!

安世荷兰不给中国工厂晶圆!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5-11-13 21:46:01
务必记住6位S级妻子

务必记住6位S级妻子

吃瓜党二号头目
2025-11-14 10:57:54
奋进“十五五”|奋力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奋进“十五五”|奋力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中国经济网
2025-11-13 07:38:07
1分钟4人被罚下!全运会篮球争议:江苏队0人出场被判负 裁判抢镜

1分钟4人被罚下!全运会篮球争议:江苏队0人出场被判负 裁判抢镜

风过乡
2025-11-14 08:24:11
和平小屋后续,贾女士道歉已达成一致,社区书记被停职,当地通报

和平小屋后续,贾女士道歉已达成一致,社区书记被停职,当地通报

鋭娱之乐
2025-11-13 20:47:58
非洲雄狮陨落 遭绝杀无缘世界杯 曾8次参赛 4巨星梦碎+奥纳纳瘫坐

非洲雄狮陨落 遭绝杀无缘世界杯 曾8次参赛 4巨星梦碎+奥纳纳瘫坐

我爱英超
2025-11-14 09:41:52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泠泠说史
2025-11-11 15:43:31
已成闭环!西甲官方晒20队胜负关系图:谁都可能战胜谁

已成闭环!西甲官方晒20队胜负关系图:谁都可能战胜谁

懂球帝
2025-11-13 15:45:12
2025-11-14 11:52:49
小雪的运动之心
小雪的运动之心
有趣的灵魂总是万里挑一
527文章数 29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花42万相亲次日闪婚 妻子1个月后失联:他是妈宝男

头条要闻

男子花42万相亲次日闪婚 妻子1个月后失联:他是妈宝男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前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4.7%

科技要闻

火箭成功回收 贝索斯终于追上马斯克一小步

汽车要闻

BJ40增程元境智行版上市 限时焕新价19.48万元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手机
房产
旅游

别这样P图了,真的好假!

教育要闻

共600人!首批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人选公布

手机要闻

iPhone Pocket正式开售 夕夕平替版只要39.9

房产要闻

突发!三亚放出今年起价最高宅地!

旅游要闻

海湾国家“一站式”旅行系统与统一旅游签证双双落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