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透过落地窗,在餐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郑俊英望着对面细嚼慢咽的妻子,心头泛起细密的疼。
韩元霜的筷子在碗里拨弄半天,只勉强咽下小半碗粥。
她消瘦的侧脸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脆弱,像一碰即碎的瓷娃娃。
"再吃一口好不好?"郑俊英轻声劝道,将清蒸鱼往她面前推了推。
韩元霜摇摇头,嘴角勉强扯出笑意:"真的饱了。"
这时厨房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蔡桂芝端着汤碗走来。
"特意炖了三小时的鸡汤,最养胃了。"她利落地盛汤,香气四溢。
看着妻子勉强喝汤的模样,郑俊英想起三个月前聘请保姆的决定。
那时他以为找到了最可靠的帮手,现在却隐约感到不安。
蔡桂芝站在元霜身后,手法熟练地帮她按摩肩膀。
"明天我去买最新鲜的螃蟹,听说海鲜最开胃。"她说得自然亲切。
郑俊英注意到保姆手腕上新戴的金镯子,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这个月超市账单上莫名多出的进口水果和高级食材闪过脑海。
他低头搅动碗里的汤,听见蔡桂芝温和的嗓音:"放心,我知道哪里买最新鲜。"
窗外的夜色渐浓,郑俊英看着妻子难得露出期待的表情,把疑问咽了回去。
或许是他多心了,毕竟蔡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违和感,像蛛网般悄悄缠绕上心头。
![]()
01
清晨六点半,郑俊英在厨房煮咖啡时,听见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蔡桂芝提着两个环保袋走进来,袋子里装满沾着露水的蔬菜。
"郑先生起这么早?"她笑着换鞋,"我买了城西早市的土鸡蛋,给元霜补身体。"
郑俊英注意到她另一只手还拎着精致的糕点盒。
"这是给孙子带的,顺路就买了。"蔡桂芝自然地解释,将盒子放进橱柜。
三个月前,郑俊英绝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那时他全部心思都放在突然病倒的妻子身上。
韩元霜是在某个加班夜晕倒的,医生说需要长期静养。
看着妻子日渐苍白的脸,郑俊英终于下定决心请保姆。
中介推荐蔡桂芝时,特意强调她有照顾病人的经验。
"蔡阿姨在上一家做了十年,老人去世才重新找工作的。"
第一次见面,蔡桂芝穿着朴素的灰色外套,双手规整地放在膝上。
"我会把元霜当自己女儿照顾。"她说这话时眼神诚恳。
现在想来,那双过分精明的眼睛早已显露端倪。
咖啡机发出完成的提示音,郑俊英收回思绪。
蔡桂芝正在整理冰箱,动作利落地分类食材。
"这批有机牛奶快过期了,我明天记得买新的。"她自言自语道。
郑俊英瞥见冰箱里还有整整半箱牛奶,生产日期是三天前。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沉默地端起咖啡杯。
阳台传来元霜轻微的咳嗽声,郑俊英立即转身。
晨光中,妻子裹着毛毯坐在藤椅里,像只受伤的鸟。
"今天感觉好些吗?"他蹲下身握住她冰凉的手。
元霜勉强笑笑,目光落在忙碌的保姆身上:"蔡姐炖了燕窝,非要我喝完。"
郑俊英注意到妻子说这话时,不自觉地皱了下鼻子。
这是她小时候被逼吃胡萝卜时常有的表情。
厨房飘来淡淡的腥味,蔡桂芝正在处理泡发的燕窝。
那盒燕窝是郑俊英托人从马来西亚带回的,原本够吃半年。
现在只剩薄薄一层铺在罐底,像在无声地控诉什么。
"元霜需要营养,我每天都给她炖不同的补品。"蔡桂芝转头笑道。
郑俊英突然想起上周见过的超市小票。
上面分明写着两盒顶级燕窝,而妻子其实最讨厌这类补品。
窗外传来鸟鸣,元霜轻轻靠在他肩上:"陪我看会儿日出吧。"
当第一缕阳光跃过对面楼顶时,郑俊英感到妻子的手微微发抖。
他收紧怀抱,听见蔡桂芝在厨房哼起轻快的歌谣。
那歌声像细针,轻轻扎进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02
门铃响起时,蔡桂芝正给元霜梳头。
她手法娴熟地将长发编成松松的辫子,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
"肯定是送快递的,我去开。"蔡桂芝利落地放下梳子。
郑俊英坐在沙发上看文件,抬头看了眼时钟。
上午十点,这个时间通常不会有快递上门。
门外站着的确实不是快递员,而是个穿着校服的男孩。
"奶奶!"男孩扑进来抱住蔡桂芝的腰,"妈妈让我来拿落下的作业本。"
蔡桂芝尴尬地看了眼郑俊英,连忙拉着孙子往厨房走。
郑俊英听见冰箱门开关的声音,还有塑料袋的窸窣声。
"这盒巧克力你带回去,还有昨天买的草莓..."蔡桂芝压低嗓音。
元霜从卧室探出头,好奇地问:"是谁来了?"
男孩已经蹦蹦跳跳地跑到玄关,怀里抱着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阿姨好!"他礼貌地打招呼,眼睛却直往客厅的游戏机上瞟。
蔡桂芝匆匆把孙子送出门,转身时脸上带着歉意的笑。
"孩子上学顺路,来取个东西。"
郑俊英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盒进口巧克力不见了踪影。
他记得这是同事从比利时带回的礼物,元霜舍不得吃才留到现在。
"小孩子贪嘴,我改天再买盒补上。"蔡桂芝像是读透他的心思。
元霜温柔地打圆场:"没事的,我本来也不爱吃甜食。"
但郑俊英注意到妻子眼底一闪而过的失落。
那盒巧克力是她最爱的手工品牌,上周还念叨着想尝尝。
午饭后,蔡桂芝在厨房清洗餐具,水流声哗哗作响。
郑俊英帮妻子掖好被角,轻声问:"蔡姐经常让孙子来家里吗?"
元霜困倦地眨眨眼:"偶尔吧,孩子挺可爱的。"
她翻了个身,突然想起什么:"上次你买的那盒车厘子,蔡姐说放久了会坏..."
"所以让她孙子带走了?"郑俊英接过话头。
元霜点点头,已经陷入浅眠。
郑俊英轻轻带上门,看见蔡桂芝正在记账本上写着什么。
"郑先生,这是这个月的采购明细。"她递过本子,神色坦然。
纸上密密麻麻列着食材清单,金额比上月又涨了三成。
"有机蔬菜涨价了,还有元霜要的营养品..."蔡桂芝解释着。
郑俊英的目光停在"进口蜂王浆"这项上,他从未见妻子吃过。
阳台上的绿萝新换了花盆,泥土还带着湿润的气息。
蔡桂芝跟着他的视线,笑道:"原来那个塑料盆太难看了。"
郑俊英记得那是元霜最喜欢的手工陶盆,上面有她手绘的小花。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个廉价的红色塑料盆,土气又扎眼。
"旧花盆呢?"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
"扔了,毕竟要住人的地方,得收拾得体面些。"蔡桂芝擦着手走回厨房。
体面。郑俊英反复咀嚼这个词,胃里像堵了团湿棉花。
元霜在卧室发出轻微的呓语,他快步走回床边。
妻子在睡梦中蹙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抓着被单。
郑俊英轻轻握住她的手,想起求婚时发誓要永远保护她的誓言。
窗外的云层渐渐聚拢,一场夏雨即将来临。
![]()
03
周六清晨,郑俊英被厨房传来的争吵声惊醒。
他披衣起身,看见元霜罕见地涨红着脸站在冰箱前。
"我说过不需要买这么多,为什么总要浪费?"
蔡桂芝手里捧着装满食材的保鲜盒,表情委屈。
"这些都是补身体的,元霜你太瘦了..."
"我吃不下!"元霜突然提高音量,声音带着哽咽。
郑俊英快步上前扶住妻子颤抖的肩膀。
冰箱里塞满各种高档食材,连缝隙都塞着药膳包。
"蔡姐也是为你好。"他轻声劝慰,心里却泛起疑虑。
这些天元霜的食欲更差了,有时闻到油味都会反胃。
而蔡桂芝依然每天变着花样炖补品,逼着她硬灌。
"今天炖了虫草花胶鸡,最滋补的。"蔡桂芝端出砂锅。
浓烈的药材味弥漫开来,元霜突然捂住嘴冲进卫生间。
郑俊英跟进去时,看见妻子正对着马桶干呕。
"她受不了这个味道。"他转头对蔡桂芝说,"以后别做了。"
保姆站在逆光里,看不清表情:"可是这些食材很贵..."
这句话像根针,轻轻挑破了什么。
下午郑俊英去超市采购,特意留心了下虫草的价格。
标签上的数字让他心惊,这够买元霜半年分量的药了。
回家时,他听见蔡桂芝在阳台打电话。
"...放心,这边什么都有,明天给你带和牛回去..."
声音在发现他时戛然而止,蔡桂芝匆匆挂断电话。
"是我女儿,问孙子的事。"她不自然地整理围裙。
郑俊英点点头,假装没看见她往包里塞的真空包装盒。
晚餐时元霜依旧没什么胃口,只喝了半碗白粥。
蔡桂芝热切地布菜:"尝尝这个鲍鱼,我炖了四小时。"
郑俊英突然放下筷子:"蔡姐,明天开始简单做些清淡的。"
保姆愣住了,随即笑道:"病人需要营养,不能由着性子来。"
这话说得在理,却让郑俊英莫名想起控制欲极强的岳母。
当年她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差点逼疯元霜。
夜里,郑俊英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查账。
三个月的采购清单像雪片般铺满书桌。
他注意到某些规律:每周三固定会出现高档海鲜。
而那天正是蔡桂芝孙子来"取东西"的日子。
元霜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怎么还不睡?"
她俯身看账本,柔软的长发扫过郑俊英的手背。
"蔡姐确实买了很多东西。"她轻声说,"但也许真是为我好。"
郑俊英握住妻子的手,发现她指尖冰凉。
"上次你看见的巧克力,其实是我让蔡姐给她孙子的。"
这个消息让郑俊英愣住:"为什么?"
"那孩子父母离婚了,挺可怜的。"元霜靠在他肩上,"我小时候也..."
她没有说下去,但郑俊英明白。
元霜童年饱受父母冷战之苦,最见不得孩子受委屈。
也许真是他多心了?郑俊英合上账本,拥着妻子回卧室。
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在地板上画出银色的线。
他听见厨房传来轻微响动,像是冰箱门开合的声音。
郑俊英轻轻下床,从门缝里看见蔡桂芝正在打包食材。
那些今晚没人动过的鲍鱼和龙虾,正被仔细装进保温袋。
保姆动作熟练得像在进行某种仪式,脸上带着满足的笑。
这一刻,郑俊英彻底清醒了。
04
梅雨季来临,整个城市笼罩在湿漉漉的雾气里。
元霜的风湿病又犯了,膝盖肿得厉害,整夜睡不着觉。
郑俊英请了年假在家照顾,这才发现更多不寻常的细节。
周二下午,蔡桂芝提着大包小包从超市回来。
"买了些时令菜,还有元霜要的止痛贴。"她额角带着汗。
郑俊英接过购物袋,发现最底下藏着儿童维生素。
"这是?"他取出那个明显是儿童用品的盒子。
蔡桂芝面色如常地接过去:"瞧我老糊涂,把孙子要的混进来了。"
她转身时,郑俊英看见袋子里还有盒进口乐高玩具。
当天晚上,他在垃圾袋里发现被撕碎的购物小票。
拼凑后看到的总金额,比蔡桂芝报账的少了近三分之一。
更让他在意的是,元霜的止痛贴根本不在清单上。
"蔡姐说药店断货了,下周才能买到。"元霜揉着膝盖说。
可郑俊英明明看见保姆包里装着两盒同样的药膏。
次日清晨,他特意早起去了趟小区药店。
"这种药膏一直有货啊。"店员疑惑地看着他,"昨天蔡阿姨才买过。"
回家的路上,郑俊英绕到物业查监控。
画面显示蔡桂芝每天都会拎着鼓鼓的环保袋离开。
有时是午休时间,有时在下班后,从未空手而过。
"蔡阿姨人挺好的,经常给我们保安室送水果。"保安笑着说。
郑俊英看着监控里保姆热情分发水果的画面,心里发沉。
那些水果都是他特意托人买的进口品种,元霜最爱吃的。
中午回家时,他遇见蔡桂芝的儿子来接她。
那是个衣着体面的中年男人,开着价值不菲的轿车。
"我妈承蒙您照顾。"男人递来名片,是某金融机构经理。
郑俊英看着车里装得满满的后备箱,突然问道:"蔡姐平时带菜回家?"
男人笑容不变:"我妈就爱瞎操心,总怕我们吃不好。"
车窗升起时,郑俊英看见后座露出的有机蔬菜包装袋。
和他家冰箱里的是同一个品牌,连配送编号都相同。
晚餐时,郑俊英状似无意地提起:"今天遇到蔡姐儿子了。"
元霜惊喜地抬头:"怎么不请人家上来坐坐?"
蔡桂芝切水果的手顿了顿:"他忙,哪有空串门。"
"看来工作不错,开那么好的车。"郑俊英继续试探。
"贷款买的,撑场面呗。"蔡桂芝把果盘放下,"元霜尝尝芒果。"
这种转移话题的方式太过生硬,连元霜都察觉异常。
夜里雨声渐密,郑俊英在书房整理旧物。
他找到元霜的病历本,发现止痛贴的用量对不上。
这半年开的药量,足够十个病人用了。
而蔡桂芝上周还抱怨药费太贵,要求增加采购预算。
雨点敲打着玻璃,像无数个小锤子在敲击心脏。
郑俊英打开家庭账本,开始逐笔核对这半年的支出。
越算越心惊,光是食材开销就比普通家庭高出五倍。
这还不包括那些以"营养品"为名目报销的各类物品。
最奇怪的是,元霜的病情并未因这些"滋补"好转。
反而因为被迫进食油腻补品,肠胃越来越差。
凌晨三点,郑俊英终于在一堆小票里找到关键证据。
某张超市小票的角落,用铅笔写着小小的数字。
像是有人在计算分成,又像是记录某种回扣。
雨声中传来细微脚步声,他迅速藏好证据。
门缝下可见蔡桂芝的身影徘徊片刻,最终走向厨房。
冰箱门开合的微光在走廊跳动,像暗夜里的信号灯。
![]()
05
天气放晴那天,元霜难得有精神下楼散步。
郑俊英推着轮椅,听妻子哼着多年未唱的歌谣。
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她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好久没这么舒服了。"元霜仰起脸,眯着眼感受微风。
蔡桂芝跟在身后,突然指着远处:"那不是刘医生吗?"
社区卫生站的刘医生迎面走来,笑着打招呼。
"韩女士气色好多了,最近按时敷药了吧?"
元霜困惑地眨眨眼:"什么药?"
"蔡阿姨每周都来取的中药膏啊,说是您指名要的。"
空气瞬间凝固,郑俊英感到轮椅的扶手被猛然攥紧。
蔡桂芝抢着回答:"就是普通保健药膏,我忘了说。"
刘医生走后,三人都陷入诡异的沉默。
元霜突然轻声问:"蔡姐,你每次说去药店,其实是取这个?"
"都是为你好..."蔡桂芝的辩解被郑俊英打断。
"药方给我看看。"他伸出手,语气不容拒绝。
保姆磨蹭半天才从包里掏出皱巴巴的药方。
上面清楚写着药膏适用于运动损伤,与风湿病毫无关系。
更可疑的是,取药人签名处竟写着元霜的名字。
回家路上,郑俊英推着轮椅走得飞快。
元霜紧紧抓着他的手,指甲陷进他掌心。
蔡桂芝跟在后面,第一次露出慌乱的神色。
"我想起来孙子放学没人接,得先走了。"
她匆匆拦下出租车,连围裙都忘了摘。
郑俊英看着出租车消失的方向,心里有了计划。
当晚,他联系做律师的老同学,咨询保姆侵占财物的事宜。
"这类案件最难的是取证。"同学在电话里说,"最好安装监控。"
元霜坐在床边,安静地叠着衣服。
等郑俊英挂断电话,她才轻声问:"真要走到这一步?"
月光下,她的眼睛像浸过水的黑琉璃。
"如果蔡姐确实需要帮助,我们可以直接给她加工资。"
郑俊英握住妻子冰凉的手:"问题是她一直在欺骗。"
他打开电脑,展示这半年发现的疑点。
重复报销的购物小票,消失的贵重食材,冒名的药品。
最讽刺的是,蔡桂芝的工资比市场价高出三成。
"上周她说母亲住院,我还包了两万元红包。"元霜突然说。
这个消息像块石头投入平静湖面。
郑俊英立即查账,发现红包支出被记在"医疗费"项目下。
而蔡桂芝八十岁的母亲,三年前就已去世。
真相像剥洋葱般层层展开,每层都让人流泪。
深夜,郑俊英在保姆房间发现更多证据。
抽屉深处藏着整本病历本,患者姓名都是韩元霜。
开药时间密集得可疑,有些日期他们根本不在本地。
还有一沓礼品卡,全是用家庭账户积分兑换的。
元霜翻阅着这些证据,肩膀开始轻轻发抖。
"我以为她是真心对我好..."她声音哽咽。
郑俊英拥住妻子,想起蔡桂芝平日无微不至的照顾。
那些关怀或许从未纯粹,都标着隐秘的价码。
窗外忽然传来钥匙转动声,蔡桂芝提前回来了。
郑俊英迅速关灯,带着妻子躲进衣帽间。
脚步声停在卧室门口,犹豫片刻又转向厨房。
他们听见冰箱门打开,接着是塑料袋的窸窣声。
月光从百叶窗缝隙漏进来,照见元霜脸上的泪痕。
06
雨季最闷热的那天,元霜突然说想吃螃蟹。
"这个季节的螃蟹最肥美。"她眼里闪着久违的光彩。
郑俊英正要答应,蔡桂芝已经抢着接话。
"我知道有个渔船码头,明天一早就去挑最新鲜的。"
她表现得过分热情,连元霜都感到意外。
"不用麻烦,超市买的就好。"
"那怎么行!"蔡桂芝音量突然提高,"要吃就吃最好的。"
这种反常的积极,让郑俊英想起之前发现的礼品卡。
其中一张正是某海鲜市场的储值卡,面额不小。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发现保姆手指在微微发抖。
像是猎人终于等到猎物落网的激动。
当晚郑俊英假装加班,实则去了那家海鲜市场。
查询储值卡记录时,收银员露出困惑的表情。
"这张卡最近消费很频繁,但买的都是冻品。"
监控显示蔡桂芝常来,但总把活鲜换成廉价冻货。
差价则用储值卡余额抵扣,套出现金带走。
市场经理调出记录:"光这个月就套现了八千多。"
郑俊英看着监控里熟悉的背影,胃里一阵翻腾。
回家时已近午夜,玄关却亮着灯。
蔡桂芝坐在客厅沙发上,像是在等他。
"元霜睡了。"她起身递来热茶,"有件事想商量。"
郑俊英接过茶杯,闻到熟悉的药材味。
"明天买螃蟹的钱,能不能先预支?船家要收定金。"
这种要求前所未有,郑俊英故意犹豫。
"要不算了,元霜可能就是随口一说。"
"那怎么行!"蔡桂芝急声道,"病人想吃的东西最重要。"
她翻出手机照片:"你看这螃蟹多肥,元霜肯定喜欢。"
照片里的螃蟹硕大异常,但背景明显是库存图。
郑俊英最终点头同意,转了三千元定金。
蔡桂芝离开时,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确认她回房后,郑俊英悄悄检查了她的手机。
相册里存着大量超市价签照片,明显在比对价格。
最近删除里还有条短信:"明天老地方见,带够现金。"
收件人备注是"市场小张",正是海鲜市场的摊贩。
最令人心惊的是备忘录里的清单。
详细记录着元霜每句随口提到的食物愿望。
旁边标注着市场价和报销价,差价最高达十倍。
郑俊英想起这半年元霜偶尔抱怨"想吃的东西总买不到"。
原来不是买不到,是有人不想让她吃到真的。
晨光微熹时,他听见蔡桂芝悄悄出门。
摩托车声远去后,郑俊英给海鲜市场经理发了短信。
回到卧室,元霜正望着窗外发呆。
"我好像做了个噩梦。"她轻声说,"梦见蔡姐往汤里下药。"
郑俊英紧紧抱住妻子,想起那些来历不明的药膏。
也许该带元霜做全面体检,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
早餐时蔡桂芝还没回来,家里显得格外安静。
元霜小口喝着粥,突然问:"如果蔡姐真的..."
她没有说下去,但郑俊英明白那个假设。
阳光渐渐爬满餐桌,照见空气里漂浮的尘埃。
像无数个被谎言掩盖的真相,终于无处遁形。
![]()
07
傍晚六点,蔡桂芝提着两个泡沫箱进门。
箱体不断渗出水渍,在地板上留下蜿蜒的痕迹。
"最新鲜的船捞蟹,还活着呢。"她额头带着汗珠。
郑俊英上前帮忙,被箱子的重量惊到。
打开瞬间,浓烈的海腥味扑面而来。
二十只硕大的螃蟹挤在箱内,蟹钳上绑着红色胶带。
"怎么买这么多?"郑俊英听见自己的声音发紧。
蔡桂芝擦着汗笑:"碰见熟人家渔船靠岸,便宜。"
元霜扶着门框看见,惊讶地捂住嘴:"这也太夸张了。"
保姆已经系上围裙开始清洗螃蟹,动作麻利。
蒸锅的热气弥漫整个厨房时,郑俊英注意到异常。
这些螃蟹的品种明显不同,有些壳色偏深,有些较浅。
像是分批购买凑成的数量,而非同一批船货。
晚餐桌上摆满红彤彤的螃蟹,几乎占满整个桌面。
元霜勉强吃了半只就放下工具:"太腻了。"
蔡桂芝立刻又夹来最肥的母蟹:"黄多补身子。"
"真的吃不下。"元霜推开盘子,脸色发白。
郑俊英正要说话,手机收到海鲜市场经理的短信。
"您家保姆今天分三批买了螃蟹,最后一批是死蟹。"
附带的监控照片里,蔡桂芝正在挑拣濒死的螃蟹。
那些打折的死蟹,此刻就混在桌上的蟹堆里。
"下次少买些。"郑俊英放下手机,声音平静。
蔡桂芝擦手的动作顿了顿,脸上堆起笑。
"我孙子特别爱吃螃蟹,吃不完我带走,不浪费。"
她说得理所当然,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元霜突然起身:"我有点反胃,先去休息。"
等她离开后,郑俊英指着螃蟹:"这些不是同一批吧?"
保姆脸色微变,随即笑道:"郑先生真会开玩笑。"
"船捞蟹的蟹钳应该绑绿色胶带。"他缓缓说道。
这是今早市场经理特意提醒的细节。
蔡桂芝放下抹布,第一次收起笑容。
"您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些螃蟹真是今天现捞的吗?"
蒸锅突然发出刺耳的鸣叫,水烧干了。
在白色水蒸气中,两人沉默地对峙着。
窗外传来邻居家的电视声,热闹的综艺节目背景音。
与现实中的寂静形成诡异反差。
最终蔡桂芝转身关火:"我收拾完就走。"
她开始快速打包剩菜,动作带着明显的怒气。
郑俊英看着她将完好无损的螃蟹装进保温袋。
那些号称"给孙子"的食材,最终去向成谜。
元霜在卧室咳嗽起来,声音带着痛苦的颤音。
郑俊英最后看了眼厨房,保姆正往包里塞蟹醋瓶。
连这种小便宜都要占,他感到可悲又可笑。
深夜检查垃圾桶时,他找到几张撕碎的小票。
拼凑后显示今天实际购蟹金额,不足转账的三分之一。
而蔡桂芝报账时,连泡沫箱都算进了成本里。
最讽刺的是有张儿童药店的购物小票混在其中。
日期是今天上午,顾客签名栏里写着韩元霜。
郑俊英想起元霜下午反常的呕吐,心跳突然加速。
08
第二天蔡桂芝请了病假,说是昨天累着了。
郑俊英带元霜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
血液检测显示轻微药物中毒,来源不明。
"最近吃过特别的东西吗?"医生皱眉看着报告。
元霜努力回想:"就是家常菜,不过..."
她突然停下,脸色变得苍白。
回家的出租车上,两人沉默地看着窗外流动的街景。
元霜突然轻声说:"蔡姐每天给我喝的养生茶..."
那种深褐色液体,总带着奇怪的甜味。
郑俊英握紧拳头,想起垃圾桶里的药店小票。
他让司机调头去社区卫生站,找刘医生求证。
"蔡阿姨确实常来开安神药,但都是普通剂量。"
药方看起来正常,直到郑俊英指出签名笔迹不同。
"这不是元霜的字。"他展示妻子真正的签名。
刘医生对比后大惊:"每次都是蔡阿姨代签的。"
更深的调查发现,蔡桂芝用元霜医保卡开了大量药物。
有些是镇静剂,有些甚至是抗抑郁药物。
而元霜从未见过这些药,它们都混在养生茶里。
"为什么..."元霜浑身发抖,"她为什么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