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10月的寒风如利刃般,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
措勤镇扎日南木错居委会居民加参的家中,暖气片正汩汩涌动着18摄氏度的恒温热流,室内温度稳定在18摄氏度,茶几上的酥油茶氤氲着热气。“以前,我们家家户户都靠烧煤、烧牛粪取暖,得一直盯着加煤加牛粪。墙上熏得黢黑,炉子边上热得冒汗,隔个几步远就冷飕飕的。”加参说,“现在用上了暖气片,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既干净又卫生。”
加参记忆中的冬天,总是飘着牛粪的气息。他常得跟随父母挎着筐,在风雪中拾捡牛羊粪,为漫长的寒冬取暖备足燃料。熬过了30多个烟熏火燎的寒冬,从去年起,加参与乡亲们一道用上了清洁能源供暖。
“供暖是干部群众的刚需。”措勤县住建局党组书记段东明说,措勤县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全年长达8个月属于干冷天气,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5摄氏度。以往采用生物质热水锅炉集中供热,不仅能耗大、运行成本高,而且因燃料燃烧不充分,室内温度往往难以达到18摄氏度的舒适标准。
如何高效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保障干部群众温暖过冬?答案,就藏在县城东北方向那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6000多块光伏板中。
“我们的清洁能源供暖系统通过6000多块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与4万立方米蓄热水池的联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储存,然后输送至需热区域。”措勤县太阳能清洁能源供热技术负责人李豪举说,通过多重技术保障,热源厂储水温度稳定维持在60摄氏度至70摄氏度区间;即便遭遇极端天气,系统仍能保障至少一周的稳定供热,确保居民家中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
以前冬季寒夜凛冽漫长,白日里人们总追逐着阳光,蜷缩在南墙根下,贪享那一点稀薄的暖意。如今,借助科技的力量,阳光被“请”进了家中。
扎日南木错社区居民曲珍感慨地说:“如今告别了烧牛粪取暖,太阳能转化带来的暖气让家里干干净净。姐妹们聚在暖融融的屋里做手工,说说笑笑间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夜里,老人孩子再也不用紧裹厚重羊毛被蜷缩成一团了。”
“措勤县清洁能源供暖特许经营试点项目,由企业全额投资3.14亿元建设运营。项目自2024年4月开工,当年10月建成投运,供暖面积达到28.6万平方米。”段东明说,项目投运以来,一直高效稳定运行,实现了智慧供热、无人值守。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太阳能清洁能源智慧供暖不仅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还极大提高了供暖效率和舒适度,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与便利。
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阳光正以最温柔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个家庭。高原的暖冬,不再只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成为一曲以清洁能源为谱、科技与人文共奏的暖意诗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贺建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