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印度媒体突然曝出猛料,
5月份印巴空战中坠落的霹雳-15E导弹,不仅被印度完整回收,还拉着日本专家一起研究了好几个月。
网上骂声一片,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是不是你们搞砸了?
![]()
麦田里的"意外收获"
2025年4月22日,印度帕哈尔加姆发生恐怖袭击,28名平民丧生,印度咽不下这口气,5月6日发动"辛杜尔行动",集结72架战机轰炸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造成31名巴方平民死亡。
巴基斯坦立马还击,派出42架战机迎战,其中包括从中国进口的歼-10CE和"枭龙"战机。空战中,巴方至少发射了12枚霹雳-15E导弹。
问题出在其中一枚上——它没打中目标,自毁装置莫名失灵,偏离轨迹15度后飞过了边境线。
5月9日清晨,印度旁遮普邦一个农民在麦田里发现了这个3.7米长、重198公斤的大家伙。导弹几乎完好无损,弹体上的序列号清清楚楚——2013年5月生产,2024年3月才交付给巴基斯坦。
![]()
印度如获至宝。整个冲突期间,他们总共回收了10枚霹雳-15E的部件,其中3枚近乎完整。现场立刻拉起铁丝网,村民被疏散到2公里外,用电磁屏蔽设备防信号泄漏。
次日凌晨,这些"战利品"被连夜运到德里,塞进恒温箱防锈保存。
5月11日,导弹残骸被送到海得拉巴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印度人动用了全套顶级设备:工业CT扫描、质谱仪测推进剂、矢量网络分析仪检测信号……
![]()
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三样东西: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天线阵列间距只有0.5厘米)、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二次点火加速到5马赫),以及AES-128加密数据链。检测发现,推进剂能量密度比印度现役导弹高出15%。
5月20日,DRDO在试验场搞了次模拟发射,145公里外锁定靶机,命中率达到85%。印度科学家激动坏了,连夜写报告说要把这些技术塞进国产"阿斯特拉Mk2"导弹,争取把射程从110公里拉到160公里。
更让人火大的是,日本也插了一脚。5月26日,日本防卫省专家飞到海得拉巴,拿走了导引算法和数据链加密的部分数据,目标是改进自家的AAM-4B导弹。
8月6日日本完成初步检查,对霹雳-15E的小型化设计赞不绝口。除了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美国这些国家也都眼红,纷纷要求分享数据。
![]()
这锅该不该巴铁背?
网上有人说:巴基斯坦导弹自毁装置都不检查好,现在技术全暴露了!但冷静想想,这锅真不能全让巴铁背。
现代空战里,导弹打不中后自毁失灵太常见了。触发机制靠多种传感器协同判断,极端气流、电子战压制、机械故障都可能导致失效。
美军AIM-120、俄罗斯R-77,哪个没在实战里留下过残骸?2019年巴拉克特冲突,巴基斯坦不也捡到过美制AMRAAM吗?实战自毁故障率能达到8%,这是行业常态。
![]()
而且,巴基斯坦空军按标准流程发射,战场操作没毛病。导弹飞出去之后落哪儿,那可就超出控制范围了。你总不能要求飞行员跟着导弹跑,没打中就冲过去捡回来吧?
"阉割版"的秘密
更关键的是,印度捡到的这枚压根不是中国空军自己用的那款,中国军工早就玩明白了"技术分层"策略——出口型号必须降级,既满足客户需求,又保护核心机密。
这枚2013年生产的导弹,用的是2015年左右的雷达技术,比现役装备落后一代半。核心算法彻底加密,推进剂配方也做了调整。简单说,这是"十年老货"加"阉割版"的组合。
![]()
而中国空军自己用的霹雳-15早就更新换代好几轮了。
GaN相控阵导引头让末段追踪精度提升400%,可变形定向战斗部能实现特定方向聚能爆破,射程超过200公里,比美国AIM-120D(160公里)、俄罗斯R-77(110公里)都猛。
美国2015年就把它列为"极高优先级"威胁,现在正憋着劲研发AIM-260应对。
等印度费劲把这枚十年前的导弹研究明白,中国可能都推出PL-17、PL-18了。这就是技术迭代的速度优势。
印度的"仿制梦"有多难
![]()
印度倒是雄心勃勃,可阿斯特拉项目从1990年代搞到现在快30年,Mk1射程才90-110公里。
Mk2今年5月才批准低速生产,预计2027年服役。印度自己都没信心,2019年还应急向俄罗斯采购1000枚R-27"烧火棍"救急,花了2.18亿美元。
逆向工程可不是照葫芦画瓢。霹雳-15E的毫米波芯片、射频功率模块,印度电子产业根本没量产能力。
双脉冲推进剂涉及数十种化学物质精确配比,光成分分析就得好几年。更要命的是,战斗部、飞控计算机、惯导单元这些关键部件,坠落时早就损毁了,剩下的主要是发动机壳体和电路残片。
![]()
当年中国缴获美制AIM-9B"响尾蛇",因技术储备不足,仿制搞了好多年都没成。印度现在的技术储备,连当年的中国都不如,还想一步登天?
单靠一枚导弹残骸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那次空战,巴基斯坦能占上风,靠的是整个作战体系:预警系统率先发现印度集结,歼-10C、枭龙、F-16形成组合,地面还有FD-2000、HQ-9BE等防空导弹。
霹雳-15能在160公里外击落目标,直接逼得印度预警机往后撤200公里,前线空情保障能力下降40%。
反观印度,装备来自美俄法以的"万国套装",后勤复杂,兼容性差。阵风战机装的米卡导弹射程只有80公里,还没进射程就被锁定了。号称先进的"流星"导弹,在高原环境效能要衰减30%。
![]()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打独斗。就算把霹雳-15E研究透了,没有配套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系统,导弹也发挥不出威力。
这场风波真正该警惕的,不是一枚导弹残骸的得失,而是中国军工的飞速进步。十几年前,外界还认为中国导弹只是山寨;现在,连印度都不得不承认实战效能,想方设法学习。
美国2015年就把PL-15列为"极高优先级"威胁,专门开发AIM-260应对。
![]()
北约给它起代号"亚巴顿"——《圣经》里的"毁灭天使"。中国军工从PL-12需要俄罗斯协助,到PL-15完全自主,10年积累了大量技术沉淀。现在在射程、制导、战斗部等多维度都全球领先。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代差——你在研究我的过去,我在创造我的未来。
印度想靠捡导弹残骸实现飞跃?那跟做梦没啥区别。巴基斯坦该不该背锅?人家正常使用装备,导弹自毁失效是战场常态,这锅背得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