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欧洲的朋友们,多少都会遇到需要换点当地货币的情况。
但你可千万别为了图省事或者贪一点汇率便宜,就随便找人私下换钱。这不只是钱的问题,有时候连人身安全都保不住。
![]()
就在10月13日,意大利普拉托市(Prato)的伏尔图诺街(Via Volturno),就发生了一起让人心惊的抢劫案。
一位51岁的华人男士,之前在某个华人常用的社交平台上发了条信息,说想用5000欧元换人民币。这5000欧元,差不多相当于四万一千多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
没过多久,就有人主动联系他,说可以换,还约好了见面地点。这位先生大概也没多想,就按约定时间去了。
结果,他等来的不是换钱的伙伴,而辆白色奥迪车,车里下来四个同胞,二话不说就把他强行拉上车。
一上车,他们就朝着他脸上喷辣椒水,接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更吓人的是,其中一个人还掏出一把手枪,直接抵住他的头。
![]()
车子一边开,他们一边把他随身带的5000欧元现金全抢走了。
最后,他们把他扔在加尔切蒂街(Via di Galceti)附近。
临走前,还抢走他的手机,逼他说出解锁密码,翻了一遍里面的照片和聊天记录之后,把手机随手扔进了草丛。
受害人后来报了警,并且提供了关键线索。警察通过路边的车牌识别系统和电话监听,锁定了那辆白色奥迪。
最终抓到了两名嫌疑人,一个22岁,一个19岁,都是中国籍。
警方在车门和车窗上找到了指纹,跟其中一名嫌疑人对上了。后来,他们还在一个住处的扶手椅里搜到了赃款,大部分是50欧元一张的纸币。
现在,这两个年轻人被控加重抢劫、人身伤害、非法持枪等罪名,正在等待法院审理。
普拉托的检察官特别强调,这次行动就是要让华人社区看到:这种犯罪行为,司法机关绝不会放过。
![]()
其实,这类私下换汇出事的案例,在欧洲真不算少。不只是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也都发生过类似案件。有的人只是被骗钱,有的人却差点丢了性命。
第一种骗术:拿钱闪人
比如去年在德国柏林,有个留学生通过微信群里认识的“换汇达人”转了四万人民币,对方答应给欧元,结果钱一转过去,人就消失了。后来才知道,那个人根本就是个专业骗子,专挑留学生下手,用“优惠汇率”做诱饵,骗一个是一个。
第二种骗术:“两头骗”
2024年5月,在意大利米兰,一个骗子分别联系了张某和李某。他跟张某说“我给你人民币,你出欧元”,又跟李某说“你转我人民币,我给你欧元”。他故意不让张某和李某直接联系。
直到见面那天,李某把钱转到了骗子指定账户,可张某却没收到人民币,当然不肯交出欧元。
最后李某损失惨重,还误以为张某是骗子,两个人差点打起来。
第三种骗术:最冤的骗术,莫名其妙自己就成了罪犯。
你觉得自己是先收到钱的那方,总没风险了吧?不一定。
有些骗子会先往你国内账户转人民币,等你把欧元给他之后,第二天你的银行卡就可能被冻结。
一问才知道,那笔人民币是别人被盗刷的钱,你反而成了“诈骗嫌疑人”,
警察找上门,有理也说不清。
所以说,换汇这件事,真的不能大意。无论是在意大利、法国,还是欧洲别的国家,最安全的方式永远是去银行或者正规兑换点办理。
虽然汇率可能没那么“漂亮”,但至少你的钱和安全都有保障。
千万别为了一点小利,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无论是面对辣椒水、手枪,还是警察的调查,那都不是我们出门在外该承受的。
图片说明:来自于该国报纸电台官网和涉事人社交媒体。
鲁晓芙,金融专家,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曾任国内省行管理人员、全国性房地产企业副总裁,以及欧洲银行总部副总经理,
目前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的投资并购活动。
获邀成为葡萄牙政府"全球投资大使“,协助政府全球招商引资,该名额全球约为30名。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和《新浪财经全球意见领袖》开辟专栏,
出版《欧洲投资实用手册》、《你说不了解的欧洲经济》等书。
欧洲皇室康养酒店品牌, Alterrego奥特利健,进入中国市场, 为养老公寓和康养酒店赋能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