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荷兰经济部长翻出一部72年前的冷战法律,宣布冻结中企安世半导体全部资产。
72小时内,从宣布到接管再到罢免CEO,动作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10月27日,荷兰官员在辩解过程中反复使用两个词:“必要之举”,“唯一选项”。
可这家中企过去8年不仅没掏空欧洲,反而让营收翻了近三倍,为何遭此劫难?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作者-水
一部老法让模范生变“窃贼”
今年9月,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干了一件挺离谱的事,他援引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直接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全部资产。
更夸张的是,这位部长不光把安世99%的股权给强行接管了,还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给罢免了。
一个主权国家,二话不说就剥夺外资企业的合法产权,这操作放在全球经济体系里,实在让人看不懂。
对于大家的不理解,荷兰官员却嘴硬说这是“必要的”,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
这套说辞的背后其实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
他们一口咬定安世的知识产权会被中国“窃取”,欧洲研发中心会被“掏空”,但这些都是没发生的假定,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
闻泰作为安世100%的控股股东,在集团内部调调技术、安排下生产,这在跨国企业里是再常规不过的操作。
可荷兰偏偏要把这种合法行为说成“自我交易”和“知识窃取”,明显是在扭曲商业常识。
如此看来,荷兰的这些辩解,更像是为自己的强权行为找的借口,跨国投资的基石就是产权稳定。
![]()
要是每个国家都凭着“我觉得有风险”就没收外资资产,那全球贸易体系早就乱套了。
“预期风险”这四个字在这里成了一块万能的遮羞布,掩盖了地缘政治的真正算计。
法治的精神在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基于空想的恐惧就做出裁决。
荷兰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拿法律当幌子,把商业问题政治化,把全球经济体系拖入不确定性的深渊。
![]()
华盛顿的遥控器
时间线是藏不住的秘密,也暴露了这场行动的真正导演。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发布针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穿透性规则”,转天9月30日,荷兰政府就跟进宣布强制托管安世股权。
到了10月1日,荷兰法院更是迅速出手,剥夺了张学政的CEO职务。
这一连串动作衔接得严丝合缝,要说只是单纯的“巧合”,怕是没人会信。
![]()
本来想找找荷兰政府是否有提前沟通的痕迹,后来发现完全没有。
闻泰作为安世的全资股东,事先没收到任何正式通知,就被单方面剥夺了所有核心权利。
显然荷兰的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保护本土技术”而是跟着美国的步伐,加入了对华科技围堵的阵营。
![]()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它是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技术涉及汽车、消费电子等关键领域,对欧洲的制造业供应链至关重要。
荷兰之所以这么急着下手,核心原因还是安世的中资背景,以及它的战略价值。
这几年美国一直在牵头对华科技围堵,从限制华为到出台各种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目的就是阻止技术流向中国。
![]()
荷兰作为半导体设备制造大国,自然成了美国争取的对象,而安世,就成了这场地缘博弈里的牺牲品。
本来,闻泰的商业考量和荷兰的安全关切,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但荷兰政府偏偏跳过了所有协商环节,直接选择了最具对抗性的强制接管。
回旋镖效应
荷兰这边刚把事儿闹大,中方那边就拿出了反击的办法,而且每一步都挺精准。
![]()
闻泰科技第一时间就向荷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该要的权益一点都不含糊。
安世中国也直接宣布独立运营,荷兰总部那些没授权的指令,一概不执行。
员工的工资也改由中国公司直接发,就是为了保证在华产能不受影响。
这种反应速度和力度,既守住了企业的底线,也没给对方留什么可乘之机。
![]()
![]()
更关键的是供应链上的反击,安世有70%的封装测试服务都依赖中国。
中方一暂停这项服务,荷兰工厂的芯片立马就堆成了库存,生产直接卡了壳。
这下,荷兰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可以宣布“接管”一家企业的股份,却无法掌控供应链的命脉。
荷兰这波操作不光坑了自己,还把全球产业链搅得鸡飞狗跳。
![]()
安世是欧洲第三大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它一停供,大众、宝马这些车企最先遭殃。
大众已经有三家工厂因为缺芯停产了,每个月得损失1.2亿欧元。
宝马的损失更严重,已经突破10亿欧元了,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别说欧洲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企业,86%都要靠安世中国生产基地的芯片。
![]()
本来好好的产业链,就因为荷兰这一闹,全乱了套,欧洲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跨国投资的基石就是产权稳定,要是每个国家都凭着“我觉得有风险”就没收外资资产,那全球贸易体系早就乱套了。
当信誉基石动摇,全球化将进入动荡的重组期,每个国家都需重新寻找自己的航向。
旧秩序的黄昏
安世事件,已经成了全球化退潮中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
它明明白白告诉全世界,在关键的科技领域西方所谓的“规则”,其实就是为自己利益服务的工具。
规则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把它捧得高高的;一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随手就扔了。
荷兰官员嘴里的“必要之恶”,从来不是什么无奈选择,而是“强权即真理”的野蛮演绎。
这种做法,最致命的伤害并非经济损失,而是对信誉的透支。
![]()
欧洲一直标榜自己是法治健全的投资天堂,经此一事,全球企业对欧洲投资环境的信任度,怕是要大打折扣。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显示,受“政治风险”和“规则不确定性”影响,欧洲的长期投资吸引力评分,已从8.7分降至6.2分,创20年新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评论称,当主要经济体开始用“预期风险”为没收资产辩护时,这不仅是针对一个国家,而是对所有外国投资的宣战。
![]()
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也警告,若“基于预判的制裁”成为常态,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将名存实亡,世界可能滑向“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时代。
当规则的制定者自己开始破坏规则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次交易,更是定义规则的权力。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权力转移,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面对一个可能不再“讲理”的世界,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
结语
安世事件撕下了西方“规则至上”的最后一层伪装,赤裸裸地展示了强权的真面目。
当信誉基石动摇,全球化将进入动荡重组期,每个参与者都面临重新洗牌。
面对一个可能不再“讲理”的世界,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