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无关的孩子因感染 B. procyonis而住院
重要信息
- 两名加利福尼亚儿童感染了一种常通过浣熊粪便传播的罕见寄生虫,偶尔也通过狗传播
- 这两个无关的孩子——一个是青少年,另一个是幼儿——在2024年因感染B. procyonis而住院
-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大家要‘避免接触浣熊及其粪便’
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个孩子感染了一种罕见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通常是通过浣熊的粪便传播的,有时也会通过狗传播。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其最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中详细介绍了2024年发现的两例B. procyonis感染病例,这两名无关的儿童分别是一名14岁的男孩和一名15个月大的男孩,报告于2024年7月31日发布。
这种感染通常称为浣熊蛔虫感染,是由Baylisascaris procyonis蛔虫引起的,通常通过接触浣熊的粪便传播,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传播给狗。
根据报告,洛杉矶县公共卫生局(LACDPH)去年接到通知,发现两名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比如行为改变、嗜睡和“步态不稳”——与该感染一致。
根据LACDPH在2024年9月发布的声明,这两例病例都是在洛杉矶县的南湾地区。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说法,浣熊每天可以“在其粪便中排出数百万个蛔虫卵”,这些卵在几周后变得具有感染性,并在被“非特定宿主”摄入后可以发育成幼虫。
该组织表示,美国仅报告了35例人类感染病例。
这名自闭症少年有吞食非食品物品的历史,根据CDC的最新信息,他在2024年5月因一系列“行为变化”最初住院。
在发现男孩大脑中有“异常”病变后,医生发现并治疗了CDC所称的“活寄生线虫”在他的眼中。该机构表示,这名青少年被开了为期六周的药物治疗,随后症状“随之缓解”,他恢复到了“基线神经状态”。
第二名患者是一名幼儿,也在那年6月住院,随后脑部MRI发现“弥漫性白质异常”。几个月后,医生最终在他的眼中发现了一条“活寄生线虫”——与那名年长男孩一样,采用激光进行了治疗。
两个男孩也接受了治疗,使用了用于治疗寄生虫的药物阿苯达唑和抗炎类固醇。
虽然幼儿感染的来源尚不明确,但CDC报告称,青少年家中的屋顶上发现了一处浣熊的排泄场——即动物排便的地方,“正好位于房屋入口的正上方,导致粪便滚落到楼梯下方。”
怀疑孩子可能吃了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土壤。由于浣熊经常光顾这个家,搬迁动物排泄场的努力也没有成功,CDC表示该家庭计划搬家。
CDC指出:“考虑到人类疾病的严重性、浣熊中B. procyonis感染的高发率,以及浣熊与人类和宠物的亲近,B. procyonis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防止感染,公众应避免与浣熊及其粪便接触,不要将浣熊作为宠物,确保儿童或有发育障碍的人不要把被污染的物品或手指放进嘴里,户外活动后要注意手部卫生,并安全地清理物业上的浣熊粪便,特别注意屋顶、甲板、树桩和未封闭的阁楼等浣熊喜欢排便的地方,”他们继续说道。
由于狗也可能被感染,CDC鼓励狗主人不要让宠物吃浣熊的粪便,并建议宠物使用“全年寄生虫预防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