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身患渐冻症、维权两年无果的《繁花》幕后编剧程骏年公布了王家卫与《繁花》“署名编剧”秦雯的私下对话,内容相当之炸裂。
在谈话里,王家卫说唐嫣很“装”,说陈道明“不懂装懂”,还开黄腔,说“一定要搞金J”,秦雯则回,“不行我没有那个胸”。
这些毁三观的偷录对话,属于私人谈话,程骏年把他公之于众,显然是不体面的。
但对于一个身患渐冻症,维权两年无果,为剧本费尽心血,却一直被剥削,连个署名都没有的“受害者”,他除了这种“不体面的反抗”,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也许在这位国际大导演看来,哪怕每月3000也是给多了,毕竟他那个时代,编剧真的可以不给钱的。
![]()
关于录音八卦,我今天不想多聊,倒是对于王家卫改编的那个《繁花》剧集,有一点小小的看法,我个人是金宇澄《繁花》的忠实读者,此书看过五六遍,所以,看了王家卫的《繁花》以后,难免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因为这个剧除了有一个腻歪歪的“宝总”之外,跟原著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对比《繁花》原著和王家卫改编剧集的文章,今天再发一遍,我不是什么“原著党”,但王家卫这种“改编法”,几乎对原著作者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
对待原著作者如此,就更不要说像程骏年这种在他看来无异于“打杂”的编剧了。
![]()
小说《繁花》开篇,极尽惊艳之能事,金宇澄这位上海爷叔,分明是在用文字来耍帅: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口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电视剧《繁花》开头,胡歌穿着梁朝伟式的三件套西装,与金宇澄本人照面,后者讲出小说开头的九个字——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
这半分钟,是小说味道。
此后,这部名为《繁花》的电视剧的所有剧情都跟原著情节都有严重脱节,导演王家卫只是借用了原著中的人设和故事原型,演绎他自己重新编造出来的故事。
换言之,王家卫拍《繁花》,更多的是在“借势”,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拍出金宇澄笔下的《繁花》,他拍的是自己心中的“上海”。
![]()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借势”,王家卫不是第一次了。
在那部为他赢得盛名的《东邪西毒》中,不过是借用了几个金庸小说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名字,除此外,无论是剧情、美学乃至价值观,都与金庸原著无涉。
王家卫“借势”《繁花》,来阐述自己所理解的上海,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因金宇澄这部《繁花》,是一个现象级的文学大IP。
上海滩浪奔浪流,引无数文人竟折腰,真正凭一支笔,写透这座城市的,满打满算,只有四个人: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和金宇澄。
金宇澄成名最晚,却是横空出世,一部《繁花》定乾坤。
![]()
《繁花》既卖座,又有口碑,一方面仅凭文本本身就能掀起读者的阅读狂潮,另一方面,摘得大奖无数,有文学评论家甚至将《繁花》比作《金瓶梅》。
王家卫是拥有自己独立美学系统的导演,此次“借势”,不能说不成功,但也引发不小争议,这在豆瓣观众的点评中可见一斑,打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要么一星,要么五星。
对于那些喜爱《繁花》原著的读者来说(包括我自己),可能难以接受王家卫这种“改编”方式,毕竟这是“墨镜王”另起的楼阁,跟小说完全是两个东西。
所以呢,大家在看《繁花》剧集时切记,剧是剧,书是书,二者关系不大。
![]()
小说《繁花》里用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不响。
有人做过统计,书中共出现了一千多次“不响”。
不响按字面意思是沉默不语,但其涵盖的意蕴更为丰富。
结合上下文,《繁花》里的不响,其实是一种欲言又止的状态,不响中蕴含千言万语,只是无法用语言道出,类似中国古典艺术中的“留白”,富含深意,余味袅袅,
不响是语言无法说出的、无法抵达的一种状态。
小说《繁花》中,引了一首穆旦的诗,在我看来,穆旦的这首诗是对“不响”的最佳诠释:
静静地
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
使我们沉迷
小说《繁花》是通篇不响,电视剧《繁花》则是集集都响,甚至有点响过头了,显得嘈杂。
![]()
爷叔给阿宝传授生意经,太响。
玲子叽叽喳喳,太响。
汪小姐跑上跑下,太响。
陶陶风风火火,太响。
李李耳提面命,太响。
总的症结是,强拗的戏剧性和故作紧凑的剧情,太响太响。
![]()
小说《繁花》里有三个男主角,沪生,阿宝,小毛。
这三个人物的故事各成一体,又缠绕交织,大故事里嵌套着小故事,精彩纷呈,五味杂陈,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恰似观赏“繁花”。
正因如此,《繁花》的编辑为该书想了一句绝妙的广告语: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
王家卫的《繁花》,则将阿宝之外的其他两个主角——沪生和小毛,全部砍掉,独留一个阿宝,片名应该改为《繁花之霸道总裁阿宝》。
![]()
更严重的问题是,砍掉沪生和小毛这两个角色,让《繁花》的辐射面变得过于狭窄了。
小说《繁花》描绘市民世情,堪称近几十年中国市井生活的一幅浮世绘,这种浮世绘的广度,是由阿宝、沪生、小毛三个主要人物共同构成的。
阿宝是商人,沪生是军队干部家庭出身,小毛则是底层代表。
三人不同社会层级,却自小结成知心好友,共同经历过60年代的困难时期,“文革”的运动风波,以及改革开放后商品大潮的光怪陆离,虽然世界不停变化,三人的友谊却历久不变。
王家卫将沪生和小毛砍去,单单聚焦阿宝,而阿宝是商人,于是,整部剧集更类似商战片,时间维度也就砍掉了1960年代和“运动时期”,单表改革开放以来的“商海弄潮”。
如此大改,或许是权宜之计,毕竟有些年代的往事不堪再提,但这确实大大影响了作品的格局。
![]()
简单聊一下被剧版《繁花》砍去的两个原著中的主要人物——沪生和小毛。
金宇澄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之所以给主角之一取名为沪生,是因为有个老电视剧《渴望》,里面有个王沪生,是被丑化的上海人。真正的上海生活是什么样子?真正的上海人是什么样子?知道的人并不多。
![]()
沪生是空军干部子弟,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少年时的复杂经历,让沪生对一切都看得很淡,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佛系男子"。
在小学班级里,少年沪生被同学们称作"腻先生"。所谓腻先生,是一句上海话,指斗败的蟋蟀。
有个宋老师,很喜欢沪生,想用激将法来开导他,让他变得积极一点。宋老师说,随随便便给同学取绰号,太不应该。
沪生说,不要紧。宋老师激将道,沪生同学,也就心甘情愿,做失败胆小的小虫了。
沪生说,是的。宋老师说,不觉得难为情?
沪生说,不觉得。
在沪生看来,蟋蟀再勇敢,牙齿再尖,斗到最后,还是输的,要死的,人也是一样。
这种带一点佛系,带一点达观,还带一点灰色的人生态度,伴随沪生成长。让他在某种程度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为红尘俗世的一名"看客"。
沪生最喜欢的女子,是少年时相识的姝华。
姝华热爱文艺,有林妹妹的气质。然而,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位书香鬓影的佳人,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被流放到东北吉林,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朝鲜族大老粗,被折磨成精神病。
曾经的政治遭遇,以及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让沪生看淡世情,对于名利,更是半点不热心,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重情谊的人。
对于出身贫寒的朋友小毛,沪生可谓呵护备至。
他邀请小毛到自己家玩,其实是"预谋已久",准备了生日蛋糕和蜡烛,召集了一帮朋友,给他过生日。
小毛惊呆了,感动万分,傻里傻气地提出要义结金兰,点三炷香,跟大家换庚帖,结拜为异性兄弟姐妹。
后来,小毛因为银凤,跟沪生和阿宝翻脸,断绝来往,阿宝表示“买账”,沪生则异常伤心,认为当时如果真的跟小毛结拜,就不会这么容易就拗断。
沪生淡名利,重情义,这样的朋友,一辈子能有一两个,人生足矣。
《繁花》的另一个主角小毛,出身工人家庭,一生都在底层打滚,最后得了绝症,穷困潦倒而死。
姝华对小毛有句精准的评语:空有一身武功。
小说里的小毛,更像个古代人,重然诺,轻生死,喜欢抄古诗词,看话本小说,拜师学武艺,遇见合得来的朋友,就要斩鸡头烧黄纸,跟人义结金兰。
沪生对小毛说起自己的父母在军队的状况时,小毛来了句,讲到军队,现在比不过宋朝。
沪生问,宋朝有轮船飞机吗?可以马上解放台湾吗?
小毛说,可以呀,章回小说可以这么写,台湾城,高收吊桥,一声炮响,一队人马杀来,旗上一个"沪"字,鼓声再动,沪生爸爸拍马赶到,高喊一声,蒋家老贼,快快开门受死,免得本官动手,生灵涂炭。
令人啼笑皆非的"食古不化",其实正是小毛可贵之处。
沪生、阿宝、小毛三人,各有各的痴,不同于常人,这是他们格外投契的原因。
小毛与春香结婚时,因为之前已跟沪生和阿宝断绝来往,所以没请他们出席,婚礼结束后,小毛独自发呆。春香问他,老公想啥呢?
小毛不说话。春香又说,我明白了,小毛是想朋友了,想沪生和阿宝了。
小毛说,瞎讲八讲。
春香说,今天来的,只是小毛的师父和同门师兄弟,我心里一直想,小毛自家贴心的好朋友在哪里?听了春香的话,小毛黯然神伤。
后来,春香因难产死亡,死之前,对小毛说,我觉得,我走了以后,小毛要孤单了,太孤单了,我有自家的教友姐妹,小毛也要有自家的好朋友。
小毛听了,眼泪落下来。春香继续说,小毛要答应我,不可以忘记自家的老朋友。小毛悲痛欲绝,眼泪一滴滴落下来。
春香临终的遗言,是小毛多年后和沪生、阿宝重归于好的契机。
虽然小毛一生贫瘠,但颇有女人缘,在他弥留之际,床前站满了女宾,都是跟他有过交集的人。
小毛临终前,说出了《繁花》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上帝一声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小毛说,我恐怕,撑不牢了,各位不要哭,先回去吧。
小毛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春香,另一个是让他告别童男的银凤。
小毛在死前,对沪生说,我做过的事情,会跟了我走吧?沪生刚要说话,小毛闭上眼睛,说出两个名字:银凤,春香。
王家卫将沪生和小毛两个角色砍掉,其实砍掉的是某种深刻的“底层视角”,如此一来,剧版《繁花》缺少了某种人世间的大爱和大悲悯。
只能在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偶然流露真情的狭小空间里,摸爬滚打,制造着悬浮在半空的财富幻象。
![]()
相比原著,剧版《繁花》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对女性角色进行了迎合市场的改造。
以汪小姐为例,这个角色在书中类似“大BOSS”,与另一个“大BOSS”梅瑞相映成辉,特点是——“特别能作”。
![]()
书中的汪小姐,是一个怀春的已婚妇女,嫌弃老公没能耐,七搭八搭,搭上了有钱的老总,并且珠胎暗结,书中描写汪小姐分娩时的段落堪称一绝。
汪小姐婚外情怀孕后,几家医院做了B超,先是宫内单活胎,后是双胞胎,一次是连体婴,结论只有一个,等下午做了彩超,专家会诊,可能,是连体婴,也不排除双头单体婴,如果胎儿是双头,两根脊柱,一套消化系统,一旦确诊,凶多吉少。
汪小姐临近分娩,阿宝和孩子的父亲徐总前来探望。
汪小姐说,医生讲啥呢。阿宝听到这句,忽然闻到一股腥气,像是蟒蛇爬行动物气味,逐渐浓烈,由屏风下面蔓延过来,不免捂紧口鼻。
汪小姐压低声音,对徐总说,一直想问一问冤家,当时,究竟用了哪一种祖传真功,弄出我肚皮里这只怪胎。
徐总说,先问问自家,问一问这只宝贝肚皮,为啥会搞出这种花头经来吓人。
汪小姐一笑说,唉,我的肚皮,真也是又花又胀,看一看吧。徐总说,做啥。
汪小姐笑说,又不是第一次,有啥关系呢。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腥气继续由屏风四周散发开来,越来越浓,像蟒蛇扭动,屏风发暗,传来山洞里湿气,热气,阿宝捂紧口鼻,连忙朝外走。
汪小姐说,隔壁啥人。阿宝不动。
汪小姐笑笑说,进来,快进来呀。
阿宝只得屏息走进去。单人房,窗帘合掩,里间更暗,开一盏小灯,汪小姐身上的被单,拉开了一大半,腹部高隆,发暗,像一座小山,一座坟,表面爬满青紫藤蔓,也像盘踞堆积鳞片,气味更浓烈。
在金宇澄笔下,汪小姐分娩时的情景鬼气森森,仿佛蟒蛇精现形,十分恐怖,用的是《聊斋志异》的笔法。
在剧版《繁花》中,王家卫将汪小姐从已婚改为未婚,一心跟着宝总风风火火搞事业,没有了道德包袱,自由恋爱,自由打拼,颇有顺应当下女性主义思潮的意味,但也恰恰如此,让角色脸谱化,丢掉了原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不只是汪小姐,马伊琍饰演的玲子,辛芷蕾饰演的李李,都经过王家卫的刀劈斧凿,打造成了富有魅力同时也脸谱化的“独立女性”,与原著的意趣大相径庭。
![]()
![]()
书里是“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但很明显,王家卫拍《繁花》,是不敢“一切全由我定”的,毕竟,在影视市场,观众才是上帝。
![]()
《繁花》原著里有一句富有洞见的话:人的命运,是跟着血缘走的。
阿宝出身商人世家,虽在“运动年代”被压制,但改开后,很快成了商业浪头的弄潮儿。
沪生出身干部家庭,后来成为律师,悠哉悠哉,穿过动荡年代,看透世事,生活阶层同样未跌落。
小毛出身贫寒,空有一身武功,一生都在底层打滚,最后得了绝症而死。
尽管“人的命运是跟着血缘走”这句话适用于多数情况,但任何一个时代,总有向上的力量和突破的个例。并且在变革剧烈的“洗牌年代”,这种个例非常之多。
硬核阅读,就是引领我们向上的力量。
小说《繁花》的最动人之处在于,虽然阿宝,沪生,小毛是三个不同身份的人,却能成为一生好友,至死不渝。
人世间总有些热烈如火的东西,能够冲破冰冷的世俗界限。
更何况,《繁花》的主旨,绝非关乎世俗名利。
小毛离开时的景象,正是《繁花》想要传达的,人生如梦,到最后什么也抓不住,唯一能带走的,就是一些"温柔同眠"的事情。
如《繁花》结尾,所引的《新鸳鸯蝴蝶梦》歌词:
看似个鸳鸯蝴蝶,不应该的年代,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在人间已是颠,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电视剧还不错,却难及原著。
按王家卫自述,他看到这本书后就决定拍这部戏“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发现这是中国的《清明上河图》,是三十年来的上海城市写照。”
真正塑造了《繁花》中上海风情,和改革开放初期大时代风貌的,其实是金宇澄的小说。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则说:现代小说中得到红楼梦精髓的不是很多,《繁花》做到了。
作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畅销十多年的中国现象级文学经典。《繁花》的一个遗憾之处,在于市面上的版本良莠不齐,很难让人满意。
我们为读者精挑细选了一个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繁花》,归根结底,还是上海人最会拿捏老上海的腔调。
这一版,为作者金宇澄最近亲自出手勘定的版本,重新修改20多处。是精益求精,熔铸作者心血的正本。
另外,作者还特意为书中160位人物亲自写了16页人物小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判词,还有一张精美的人物关系图。均属独家,为其他版本所无。
原价68元,仅售35元(包邮),即可享受原汁原味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一键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