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传银 孔令炉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名为《嬉笑怒骂,传奇一生——记西园民间说书艺人夏宝林》,载于2005年版《百年西园》,经九江市浔阳区政协文史委员会授权刊发,编者对原文作了必要修订。
在九江城闻名的西园居民区里,在浪井旁通向江边的一条小巷内,居住着一户十口之家,男女主人都是盲人。其男主人便是本文要叙述的主人公——九江城内著名的民间说书艺人夏宝林。
说来也奇怪,夏宝林这个人名气很大,可这个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这人叫“六四儿”。提起“六四儿”,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仿佛又听到他那叮咚的鼓声和说唱声在耳边回荡。他以高超的说唱艺术,给人们留下了更多幽默、欢乐的笑声,以及真诚、可亲的印象。
“六四儿”这个名字还有一番来历。封建社会结婚较早,一般公孙三代在四十五岁左右就可相见。而夏宝林却是他祖父六十四岁时才添的孙子。老人家高兴之余,为纪念六十四岁得孙,便给他取了个“六四儿”的乳名。后来,这个乳名又成了他说书的艺名,人们也习惯这样称呼他。“六四儿”之名,从夏宝林出生到去世,伴随了他七十三个春秋。
![]()
夏宝林(1920-1993 年)
夏宝林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生坎坷、艰辛度日的人。笔者曾在西园居住十余年,对“六四儿”颇为熟悉,深知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出于文史责任,也有意识地搜集了他的事迹,希望能在史料中为他留下记载。
首先要弄清的是:他究竟姓什么、叫什么、何地人。在采访中无人确知——有的说他姓熊,是新港人;也有说他姓陆,排行第四,九江陆家垅人。1996年3月17日《九江日报》周末版《一百个九江人》曾报道,说他姓梅,名梅六四,也是新港人。其实,这些都不准确。
深入走访后得知,“六四儿”在市城管大队甘棠中队有一个儿子在那里工作,由此才确认他姓夏名宝林,祖籍九江东城畈夏村(今庐山区莲花镇,5727厂后面)人。自祖父起便定居九江孔家巷。
祖父夏秋亭出身书香门第,私塾教书,家境殷实,在孔家巷有房地产业,是夏家祠堂族长,颇有威望。父亲夏家纯,1902年生,也是读书人,人称“少爷”。解放前长期在外谋生,解放后回九江,在市东方红餐厅、绿野村餐厅任会计。
夏宝林生于1920年11月17日。少年聪慧,有文化,人称“小少爷”。抗日战争时期,他只身逃难到重庆。1945年在重庆当兵,因高烧多日退热后双目失明。最初尚有微光,后渐失明。在重庆失明后,他拜师学艺,学习当时盛行的四川“滑稽戏”(类似相声),学徒三年出师。
1949年初,九江解放前夕,他回到九江,开始说书演“滑稽戏”。为让四川方言易被九江人接受,他又改学“江准大鼓”,拜黄梅人王兆全为师,学艺三年。王兆全一生仅收两徒:熊其标(九江人)与夏宝林。
学成后,他在九江设场说书。因当时同行众多,竞争激烈,1955年他改赴永修涂家埠演出。在那里经人介绍,与同为盲人的曾方子(幼年麻疹失明)结婚。1957年生女夏尚华,1958年生次女夏尚荣,1959年回九江,定居西园。此后又生四男四女,共八个子女,全家十口。妻子无业,家庭全靠他说书维持生计。
1969年,九江为安置残疾人就业建成福利棉织厂(甘棠公园旁),安排他夫妇入厂。妻子进厂后,他认为两人工资难养家,婉拒留厂,仍靠说书养家。
“文化大革命”时期,说书活动被禁止,他不得不下乡演出。婚丧喜庆场合常请他助兴,加上政府补助,艰难维持生计。
夏宝林记忆力惊人,说书剧目多达数十部,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七侠五义》《三国演义》等。他常花钱请人朗读新书,一听即记,过耳不忘。说书时能紧张又生动,情节曲折,笑点频出。
每到高潮或唱段精彩处,他便故意停下,按习惯收钱,口中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观众便纷纷投钱。好心人常给几角乃至一元,一天收入数元不等。
![]()
1981年10月29日摄于南昌八一广场
他聪慧多才,常自编笑话与段子,如《假梅兰芳演出记》,讽刺旧社会众生百态。抗美援朝时,他创作鼓舞士气的段子,如《美国佬》一则,讽刺入骨。
在破除迷信运动中,他以说唱方式积极配合宣传,自编《道士现形记》,故事幽默,寓教于乐。
夏宝林不仅能说书,还精通唱小调、打莲花落、拉二胡、自编自演,样样在行。常在江边、码头、巷中即兴表演,观众围坐一圈,笑声不断。他的开场“打莲花落”四言八句或小调总能吸引听众。
解放初期流行的《王秀鸾》《小二黑结婚》《土地改革到咱村》等新曲,他一听即会。演来幽默生动,极受欢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重返城市舞台。1980年九江市成立盲人协会,他当选首任会长。不久在江西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他自编快板书《新旧社会一百多》获优秀奖。1986年迁入八里湖居住,1993年3月30日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夏宝林先生虽已离世,但他的音容笑貌、评书艺术与诙谐风采,仍在九江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回荡不息。
【编后记】
本文所说“夏宝林为九江东城畈夏村(今庐山区莲花镇,5727厂后面)人”,不清楚这“东城畈夏”是写错了,还是旧地名。《九江市志(1991—2010)》“人物篇”载:“夏宝林(1920—1993),别号六四,庐山区莲花镇东城村人。”
![]()
东城村范围内有夏家村,位于5727厂以南(即厂子后面),通往马尾水的路旁。显然,《九江市志》的记载更加准确。东城村范围内,有夏家村,在5727厂以南(算得上是厂子的后面),去马尾水的路旁。显然,《九江市志》的介绍更加准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