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堂不开了,每月发400块餐补。”
佛山这家电子厂一纸通知,把员工的伙食问题从“包吃”变成了“自费”。以前一日三餐免费,虽然饭菜不香,但好歹管饱;现在倒好,400块钱打发你一个月,还不够吃二十顿外卖。这不是降本增效,是把员工当数字算。
![]()
400元,听着不少,摊到26天,每天才15.4元。你去厂门口小吃店看看,一碗粉12块,加个蛋14,再喝瓶水,超了。
要是吃个两荤一素的快餐,直接20起步。一天三餐,至少50块打底。一个月下来,员工自己得多掏一千多。
这哪是补贴?这是变相降薪,还让员工感恩戴德说“公司有心意”。
![]()
更可笑的是,有人替厂方辩解:“多少是个心意”“不补贴你也得吃饭”。
这话听着就气人。照这么说,工资也不用发了,反正是“你活着就得花钱”?企业经营难,可以理解,经济压力大,大家都知道。可省钱,能不能别总从员工嘴里抠?
饭堂停了,省的是人工、食材、水电,可员工付出的,是时间、健康和钱包。谁不想下班后赶紧吃饭休息?
![]()
可现在,要么赶时间去外面吃又贵又油,要么自己带饭,可谁有那精力早上起来买菜做饭?工厂流水线节奏紧,迟到一分钟扣钱,哪来空闲搞“生活仪式感”?
以前员工嫌饭菜不好吃,挑三拣四,现在饭堂一关,才明白:免费的饭,才是最贵的福利。不是饭香,是它背后那份稳定和体面。
企业包吃,不光是省钱,更是传递一种态度:“你是公司的人,我管你三餐。”现在倒好,一纸通知,把关系变成了“各吃各的,互不相欠”。
当然,厂方可能真有苦衷。原材料涨、订单少、利润薄,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可真要降本,能不能换个方式?比如改善饭堂管理、引入外包、控制浪费,而不是一刀切全关?
![]()
哪怕补贴提高到800、1000,再配合食堂档口开放,让员工有得选,也不至于激起这么大怨气。
说到底,员工要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被尊重的感觉。你把饭堂当成本项砍掉,员工就只当你是打工机器;你把伙食当福利用心做,员工才愿意多干点活。
最后奉劝一句:省钱可以,别省掉人心。400块买不来忠诚,但一顿热饭,能暖一天的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