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总说不想上学,作业也不写,咋办啊?”“以前挺爱学习的,现在一提学习就摔东西,愁死人了!”后台经常收到家长这样的留言。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太叛逆了”“不懂事”,甚至采取打骂、逼迫的方式,结果越管越糟糕。其实,孩子厌学不是表面上的“不想学”,而是内心积压了太多“学不动”的无奈。今天咱们就撕开表面,用心理学知识聊聊孩子厌学背后的真相,以及家长真正能落地实操的解决之道。
孩子厌学,表面是“不想学”,深层是“不会学”“不敢学”“学不动”的心理困境。结合心理学分析,主要有这几个“心理卡点”:
第一,习得性无助:努力了没结果,干脆“躺平”。心理学中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指出,当个体反复经历失败,就会形成“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的认知,进而放弃尝试。很多孩子厌学,正是因为长期在学习中受挫:作业不会做、考试总考砸、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一次次打击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学渣”,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就像小明,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妈妈给他报了补习班,可补习班进度快,他跟不上,越补越差,最后干脆破罐破摔:“反正我都学不会,还不如不学。”
第二,社交困境:学校成了“伤心地”。对于孩子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社交的场域。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欺负,或者和老师关系紧张,就会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比如小芳,因为身材较胖,被同学起外号,她每天去学校都提心吊胆,害怕被嘲笑,久而久之,对上学产生了恐惧,甚至装病请假。这种社交压力,会让孩子把对学校的厌恶转移到学习上,认为“只要不学习,就不用去学校面对那些糟糕的事情”。
第三,价值感缺失:学习成了“苦役”。很多家长把学习功利化,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感受。孩子每天被作业、补习班、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学习是“为父母而学”“为成绩而学”。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内在学习动力,觉得“学习没意思”。就像小华,每次考试考好了,妈妈就奖励他玩手机;考砸了,妈妈就收回奖励,还责骂他。在他心里,学习就是一场“交易”,根本没有意义。
第四,能力不匹配:学习系统“崩盘”了。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配合。如果孩子某些基础能力不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上课听不进去;记忆力差,背单词、课文很吃力;逻辑思维能力弱,数学应用题不会分析……这些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举步维艰,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面对孩子厌学,家长具体该怎么办?别着急,这里给出四个可操作的解决方向,照着做,比打骂管用100倍!
第一步:重建学习信心,让孩子体验“我能行”。信心是学习的“燃料”。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掌控感。首先,降低学习难度,从简单的题目入手,让孩子体验到“我能做对”的成就感。比如,数学作业有10道题,可以先让孩子做前面3道简单的,做对了就及时表扬:“你看,这三道题都做对了,真棒!”其次,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比如,这周的目标不是考满分,而是“每天上课认真听20分钟”“每天完成作业不拖延”。小目标容易达成,孩子更容易坚持。最后,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肯定。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比上次多考了5分,家长可以说:“这次进步了5分呢,妈妈看到你在努力,继续加油哦!”
第二步:化解社交危机,给孩子“心理后盾”。如果孩子是因为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好而厌学,家长要先解决社交问题。一方面,和孩子沟通,了解他在学校遇到的具体困难,教他一些应对技巧。比如,被同学起外号,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嘲笑你,你可以不理他,走开,或者告诉老师。”另一方面,和学校老师沟通,请老师关注孩子在校情况,帮助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同时,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支持。
第三步:寻找学习意义,点燃内在动力。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自己。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未来的梦想,把学习和梦想联系起来。比如,孩子喜欢航天,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如果你想当航天工程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物理、数学哦。”此外,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看一些科普纪录片,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比如,把历史故事当故事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第四步:提升学习能力,破解“学不会”难题。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厌学,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提升基础学习能力。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游戏来提升,如舒尔特方格、拼图游戏等;记忆力差,可以教孩子一些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逻辑思维能力弱,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逻辑推理游戏,如数独、象棋等。同时,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做笔记、错题整理等,让学习更高效。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孩子厌学,家长先自省,别当“甩锅侠”。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厌学,就指责孩子懒、不努力,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太大压力了?是不是只关注成绩,不关注孩子的感受?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是家庭问题的折射。只有家长先改变,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就像一位家长,以前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导致孩子自卑、厌学。后来,他不再比较,而是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孩子的状态慢慢好了起来。
第二,解决厌学,需要耐心和坚持,别指望“立竿见影”。孩子厌学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起来也需要时间。家长不能急于求成,指望今天用了方法,明天孩子就爱上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反复,比如孩子好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厌学。这时候,家长要保持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继续坚持正确的引导方法。同时,要相信孩子,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被认可、渴望进步,只要方法对了,孩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孩子厌学,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求救”。家长要听懂孩子背后的“心声”,用理解、支持和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记住,没有天生的“学渣”,只有暂时“迷路”的孩子。只要我们不放弃,用对方法,孩子一定能重新爱上学习!
最后,送家长一句话: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不能催,不能急,要慢慢走,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让你头疼的“厌学娃”,已经悄悄长大了,而且走得比你想象的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