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出巡,被县令打板子,锦衣卫:这是当今圣上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爷,那乞丐又在门口闹事了。"衙役匆匆跑进后堂。

县令刘德放下茶杯,眯起眼睛:"一个要饭的,也敢在我的地盘撒野?"

他站起身,整理官袍:"既然不识相,就让他尝尝板子的滋味。"

谁也不知道,这个满脸污垢的乞丐,身份会让整个县城为之震动...

01

洪武十二年的秋天,苏州府辖下的吴县城里,梧桐叶子黄了一地。

朱元璋坐在养心殿里,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



每一份都在说同一件事——地方官吏贪污成风,百姓苦不堪言。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是户部的奏报:"苏州府各县税收年年递增,但地方建设毫无起色,疑有官员中饱私囊。"

另一份是御史台的弹劾:"吴县县令刘德贪污受贿,鱼肉百姓,民怨沸腾。"

朱元璋越看越气。他当皇帝这些年,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可是光坐在宫里,怎么知道下面真实的情况?

"传李善长进来。"

李善长匆匆进殿,躬身行礼:"皇上召臣有何要事?"

"朕要出宫一趟。"

李善长一愣:"皇上要去哪里?"

"吴县。微服私访。"

"这万万不可,皇上身系天下,岂能以身犯险?"

朱元璋摆摆手:"朕意已决。你只需准备几套平民衣服,不要多问。"

李善长还想劝阻,朱元璋已经站起身:"朕在淮西的时候,什么样的苦没吃过?区区微服出行,算得了什么?"

当天晚上,朱元璋召来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蒋瓛,朕要你秘密安排几个可靠的人,跟朕去趟吴县。"

蒋瓛吓了一跳:"皇上要微服出巡?"

"对。但你们要装作不认识朕,除非朕有生命危险,否则不许露面。"

"皇上,这太危险了。"

"危险?"朱元璋冷笑,"最危险的是那些贪官污吏正在蛀空朕的江山。"

三天后的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出现在吴县城门口。

守城兵丁看都没看一眼,这样的人每天都有。乞丐弓着腰,拖着步子,混进了城里的人群。

朱元璋走得很慢。他需要时间适应这个身份。

宫里的太监把他的脸涂得很脏,头发也故意弄得乱糟糟的。衣服是从京城贫民窟找来的,有好几个补丁,还散发着酸臭味。

走在街上,朱元璋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体验。以前出行,哪里不是黄土垫道,清水泼街?现在他走的是真正的民间小路,泥泞不堪,污水横流。

街头巷尾,他听到了太多抱怨。

"刘县令又要收新税了,说是修城墙。"

"修什么城墙,还不是进了他自己的口袋。"

"小声点,被听到要倒霉的。"

"我家老三要结婚,本来攒够了聘礼钱,这一收税,又不够了。"

"谁说不是呢,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朱元璋默默记在心里。他在一家包子铺门口停下,伸出手:"老板,给口吃的吧,三天没吃饭了。"

包子铺老板瞟了他一眼:"去去去,别在这里碍事,影响我做生意。"

朱元璋没有生气:"老板,我可以干活换饭吃。"

"干活?就你这样子?"老板上下打量他,"算了,看你怪可怜的,给你个冷包子。"

朱元璋接过包子,连声道谢。包子是昨天剩下的,硬邦邦的,但他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

"老板人不错啊。"

老板叹了口气:"不是我人好,是日子太难过了。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怎么说?"

"你是外地来的吧?不知道我们这里的苦。"老板压低声音,"县令刘德,简直是个活阎王。收税收得比朝廷规定的多一倍,还美其名曰'地方建设费'。"

"朝廷不管吗?"

"管?"老板苦笑,"上面来的官员,都被他请到家里吃喝一顿,塞点银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02

他经过一条小巷,看到一个老妇人坐在门口哭泣。

"老人家,怎么了?"

老妇人抬起头,满脸泪痕:"我儿子被抓走了。"

"为什么抓他?"

"说是欠税,其实税早就交了。是刘德看上了我家的房子,想赶我们走。"

朱元璋皱眉:"有凭据吗?"

"有个屁的凭据。"老妇人抹着眼泪,"他们说了算,我们老百姓能怎么办?"

朱元璋又走了一会儿,来到县衙门口。

县衙门前排着长队,都是来告状的百姓。但衙役们一个个横眉竖眼,把大部分人都挡在了外面。

"老爷不在,改天再来。"

"你这案子太小,不值得老爷过问。"

"想见老爷?先交五两银子的状纸费。"

一个老农听到要交银子,脸都绿了:"我家里就是因为交不起税才来告状的,哪里有银子?"

衙役冷笑:"没银子就别浪费时间,快走快走。"

朱元璋看在眼里,怒在心头。他在人群中待了一个上午,听到的全是类似的对话。

有个年轻农民想告县令强占他家田地,被要求交十两银子的"案件费"。

有个妇女说丈夫被衙役打伤,想讨个说法,被告知"老爷忙着呢,没空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还有个老头想告县令的侄子调戏他女儿,直接被衙役轰了出去:"县令的亲戚也是你能告的?找死啊?"

朱元璋看够了。他走向队伍最前面。

"我也要告状。"

衙役上下打量他:"你告什么状?一个要饭的能有什么状可告?"

"告县令贪污。"

话音一落,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排队的百姓都转过头看他,眼神里既有惊讶,也有佩服,更多的是担心。

衙役愣了一下,随即暴怒:"你个臭要饭的,胆子不小啊!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县衙门口,老百姓告状的地方。"朱元璋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怎么,百姓就不能告官了?"

"你..."衙役被顶得说不出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小声议论:

"这乞丐疯了吧,敢告县令?"

"估计是饿昏头了。"

"完了,这下要倒大霉了。"

也有人暗暗佩服:

"总算有人敢说实话了。"

"虽然是个要饭的,但说得在理。"

"就是可惜了,这么年轻,要被整死了。"

衙役意识到事情闹大了,赶紧跑进衙门通报。

不一会儿,县令刘德黑着脸走了出来。

刘德今年四十岁,中等身材,一双小眼睛透着精明和狠毒。他在吴县当了五年县令,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

走路的时候,他故意把官袍整理得很平整,腰板挺得笔直,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谁在这里造谣生事?"他的声音很大,故意要震慑现场的人。

围观的百姓自动让开一条路。朱元璋站在人群中央,不卑不亢。

"是我。"

刘德仔细打量着这个乞丐。满脸污垢,衣服破烂,怎么看都是个普通的流浪汉。但眼神很特别,不像一般乞丐那样躲躲闪闪,反而很镇定。

"你凭什么说本县贪污?有何证据?"

"凭什么?"朱元璋冷笑,"你当县令五年,修了几条路?开了几口井?城墙修了没有?学堂建了几座?"

刘德心里一惊。这些问题很尖锐,直击要害。

"本县政绩卓著,你休要胡说。"

"政绩卓著?"朱元璋环顾四周,"各位乡亲,你们说说,这五年来,县里有什么变化?"

百姓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得罪县令的后果,他们承受不起。

刘德见状,更加得意:"看到了吧,没人支持你的胡说八道。"

"百姓不敢说话,不代表没有问题。"朱元璋继续说,"刘县令,你的俸禄一年多少?"

"这与你何干?"

"七品县令,年俸银七十两,大米七十石。"朱元璋如数家珍,"可你家里的财产,远不止这些吧?"

刘德的脸色变了。这个乞丐怎么连官员俸禄都知道得这么清楚?



"本县清正廉洁,家财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祖上传下来的?"朱元璋笑了,"你家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哪来的万贯家财?"

这话一出,围观的百姓都吃了一惊。这个乞丐怎么连县令的家世都一清二楚?

刘德彻底慌了神:"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事。"朱元璋不慌不忙,"刘县令,你敢不敢让大家去你家里看看?"

"放肆!本县的私宅岂是你这种贱民能去的?"

"不敢让人看,心里有鬼吧。"

刘德气得浑身发抖。从当县令以来,还从没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

"来人,把这个造谣的刁民抓起来!"

03

几个衙役立刻围了上来。朱元璋没有反抗,任由他们抓住自己的胳膊。

"你们想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难道还要屈打成招?"

"屈打成招?"刘德狞笑,"你在县衙门前造谣生事,妖言惑众,按律当打二十大板!"

围观的百姓倒吸一口凉气。二十大板,能把人活活打死。

"刘县令,你就不怕报应吗?"人群中有人小声嘟囔。

刘德环顾四周:"谁说的?站出来!"

没人应答。这些百姓虽然同情这个乞丐,但还不至于为了一个陌生人搭上自己的性命。

刘德冷哼一声:"搬板凳,当众行刑,让大家看看造谣的下场!"

衙役们手脚麻利地搬来了板凳。这种事他们干得太多了,轻车熟路。

朱元璋被按在板凳上,衣服撩起,露出后背。围观的人群中传来窃窃私语。

"这乞丐也是倒霉,碰到了刘德这个狠角色。"

"谁让他不长眼,敢在老虎头上拔毛。"

"可他说得也没错啊,刘县令确实..."

"别说了,小心祸从口出。"

执行的衙役举起板子,犹豫了一下:"老爷,真的要打?这家伙看起来挺瘦的,怕是扛不住二十板子。"

"废话少说,打!就是要让所有人看看,跟本县作对的下场!"

第一板子落下,朱元璋闷哼了一声,但没有求饶。

第二板、第三板...

朱元璋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他心里在想,这个刘德比奏折里写的还要狠毒。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真不知道百姓受了多少苦。

打到第五板的时候,有个老大娘看不下去了:"老爷,饶了他吧,一个要饭的,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刘德瞪了那老大娘一眼:"本县办事,轮得到你指手画脚?继续打!"

第六板、第七板...

血已经渗透了朱元璋的衣服。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开始不忍心看下去。

"这也太狠了。"

"就为了几句话,至于打成这样吗?"

"刘县令这是杀鸡儆猴呢。"

打到第十板的时候,朱元璋的后背已经血肉模糊。围观的百姓中有更多人看不下去了。

"老爷,差不多了吧,再打要出人命了。"

"是啊,他就是说了几句气话,罪不至死。"

刘德听到这些话,反而更加恼怒:"怎么?你们都要为这个刁民求情?看来平时本县对你们太宽容了!"

他指着那些说话的人:"你们几个,报上名字,改天到县衙来一趟。"

被点名的人吓得脸都白了,赶紧闭上嘴。

"继续打!"刘德得意地说,"要让所有人记住,在吴县,本县说了算!"

第十一板、第十二板...

朱元璋感觉后背火辣辣疼,但他的意志力支撑着他不发出声音。他要看看,这个刘德到底有多狠毒,要用这次的经历记住这些贪官污吏的嘴脸。



第十三板、第十四板...

就在第十五板落下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起初没人在意,以为是过路的商人。但马蹄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急,明显是冲着这里来的。

几匹快马冲进了县衙门前的广场,马蹄溅起的泥水洒了围观百姓一身。

马上的人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刘德也注意到了这些人,心里有些发慌。锦衣卫怎么会来这里?

为首的那人翻身下马,目光扫视现场。当他看到正在受刑的"乞丐"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快步冲到近前,单膝跪地,声音颤抖:

"住手!这是当今圣上!"

这一声喊,如同晴天霹雳,在广场上空回荡。

整个广场瞬间死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