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志华,我知道我没脸来找你..."
齐桂花拄着拐杖站在门口,满头白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刺眼。
陈志华握着门把手的手微微颤抖,38年了,这个女人终于又出现在他面前。
"东旭他病了,很重的病..."她的声音像破风箱一样沙哑。
陈志华冷冷地看着她,脑海里闪过1985年那个春天,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
![]()
01
1985年春天的时候,陈志华刚满17岁。
那时候村里人都说他长得像死去的父亲,瘦高个子,眼睛很亮。
父亲陈建设在县钢铁厂干了十五年,去年冬天得肺病死了,留下一个进厂的名额给陈志华。
齐桂花是父亲死前半年娶的。
她带着16岁的儿子齐东旭嫁过来,说是要照顾陈志华这个没娘的孩子。
齐桂花三十五岁,长得不算好看,但是能干,手脚勤快。
那天早上,齐桂花在厨房忙活,陈志华坐在堂屋里看报纸。
"志华,过来一下。"齐桂花的声音从厨房传出来。
陈志华放下报纸走过去。齐桂花正在包饺子,白面粉撒了一桌子。
"你爸留的那个厂里名额,我想给东旭。"她头也不抬地说。
陈志华愣了一下:"为什么给他?"
"你才17岁,还小。东旭都16了,马上就成年了。"
"但是那是我爸留给我的。"
齐桂花停下手里的活,抬头看他:"东旭是我儿子,我得为他打算。再说你还小,进厂了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陈志华的脸红了:"我不小了,高中都毕业了。"
"毕业了又怎样?厂里那些老工人,哪个不欺负新人?东旭比你壮,能吃苦。"
齐桂花说完继续包饺子,好像这事就这么定了。
陈志华站在那里,感觉胸口憋得慌。
隔壁的王大婶听见了动静,探头过来:"桂花,这样不合适吧?志华他爸留的名额,理应给志华。"
齐桂花眼睛一瞪:"关你什么事?我们家的事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王大婶悻悻地走了。
那天中午,齐东旭从外面回来,听说了这事,咧着嘴笑:"妈,还是你疼我。我早就想进厂了,外面打工太累。"
陈志华坐在角落里,看着齐东旭那副得意的样子,手攥成了拳头。
02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志华又提起这事。
"继母,我真的不同意。那是我爸留给我的,我有权利继承。"
齐桂花放下筷子:"什么继承不继承的,一家人还分什么彼此?东旭也是这个家的孩子。"
"他是,但我才是我爸的儿子。"
"你爸已经死了,现在这个家我说了算。"齐桂花的声音变得很硬,"要么同意,要么你搬出去。"
陈志华被噎得说不出话。
那晚他躺在床上,听着隔壁齐桂花和齐东旭说话。
"妈,志华那小子不会真的搬出去吧?"
"他敢?一个17岁的毛头小子,能上哪去?"
"要是他真搬了呢?"
"搬了更好,省得在家里碍眼。"
陈志华听着这些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
第二天,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事。
有人支持陈志华,说齐桂花做得不对。也有人说齐桂花考虑得周到,陈志华确实太小了。
"桂花,你这样做有点说不过去。"村长老陈找上门来,"志华他爸的遗产,应该给志华。"
齐桂花坐在门槛上择菜:"村长,你说这话就不对了。东旭也是我带大的,一碗水得端平。再说志华还小,进厂了被人欺负怎么办?"
"那也不能把名额给别人家的孩子啊。"
"东旭怎么是别人家的孩子?他现在姓陈,是志华的哥哥。"
村长摇摇头走了。
陈志华那几天都不怎么说话,每天早早就出门,晚上很晚才回来。
齐桂花也不管他,忙着给齐东旭办进厂的手续。
一个星期后,齐东旭穿着新工作服,意气风发地去厂里报到了。
陈志华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转身对齐桂花说:"我要出去打工。"
"去吧,反正在家也是吃闲饭。"齐桂花头也不抬。
陈志华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走出了这个家。
他先去了县城的建筑工地,每天搬砖和泥,一个月能挣80块钱。
工地上的活很累,陈志华瘦得皮包骨头,但是他咬牙坚持。
工头看他能吃苦,慢慢让他学点技术活。
一年后,陈志华学会了砌墙和抹灰,工钱涨到了120块。
那时候齐东旭在厂里混得还不错,听说升了班长,每个月能拿150块。
陈志华偶尔回家拿换洗衣服,齐桂花对他的态度很冷淡,好吃的都留给齐东旭。
"你在外面挣了多少钱?"齐桂花有一次问他。
"够吃饭就行。"陈志华不想告诉她实话。
"东旭现在是班长了,厂里还分了房子。你看人家多有出息。"
陈志华不接话,拿了衣服就走。
1990年的时候,陈志华25岁了。
建筑工地的活他已经干得很熟练,攒了一点钱,开始自己接小工程。
那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到处都在建房子,建材生意很好做。
陈志华从倒卖水泥开始,慢慢做起了建材生意。
他租了一个小仓库,雇了两个工人,生意越来越红火。
1995年,陈志华在县城买了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儿子。
那时候齐东旭还在厂里当班长,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齐桂花偶尔听人说起陈志华发财了,但从来不主动联系。
她总觉得当年的决定是对的,齐东旭有了铁饭碗,比什么都强。
03
2000年,国营厂改制了。
齐东旭被裁员,拿了8万块补偿金。
他拿着这笔钱想做生意,但是不会经营,两年就亏光了。
没办法,只能出去打零工,一个月挣个四五百块。
齐桂花这时候才开始后悔,但是面子上过不去,从来不承认当年错了。
陈志华的建材公司越做越大,在省城给儿子买了房,自己也过上了好日子。
![]()
2010年,陈志华45岁,提前办了退休,每个月退休金有1万8千块。
他在省城买了别墅,儿子也成家立业了。
齐东旭那时候50多岁,还在工地上做小工,社保交得不够,退休金很少。
齐桂花70多岁了,靠着每个月几百块的农村养老保险过日子。
她住在老房子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村里人都说她当年做错了,把陈志华逼走了。
齐桂花嘴硬,说齐东旭至少有份工作,比陈志华当年在外面飘着强。
但是心里她也知道自己错了。
2023年春天,齐东旭突然脑溢血,倒在工地上。
送到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命是保住了,但是半身不遂。
医生说需要长期康复治疗,费用很高。
齐桂花卖了老房子,借遍了亲戚朋友,还是不够。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齐桂花哭得死去活来。
"妈,我这样子还不如死了算了。"齐东旭说话都不利索了。
"别说傻话,妈想办法给你治病。"
"还能有什么办法?钱都花光了。"
齐桂花坐在病床边,想起了陈志华。
她听人说陈志华现在很有钱,退休金都比普通人工资高。
但是她放不下面子,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医生催着交费,齐桂花实在没办法了。
她打听到了陈志华在省城的地址,坐了三个小时的长途车赶过去。
那天下午,齐桂花拄着拐杖站在陈志华家门口。
她按了门铃,陈志华开门的时候愣住了。
38年没见,这个女人变得这么老了。
满头白发,背驼得厉害,脸上全是皱纹。
"志华..."齐桂花的声音很小。
陈志华没说话,只是看着她。
"我知道我没脸来找你..."齐桂花开始哭,"东旭他病了,很重的病..."
陈志华站在门口,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志华注意到齐桂花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陈旧的信封,那熟悉的笔迹让他瞬间呆住了——那是父亲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