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退休大爷吃饭只吃白面馒头,3年后体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德胜啊,这是咋了?"

苏梅花拉着老伴的手,看着医院走廊里聚集的白大褂们,腿都软了。

消化科主任陈志华拿着化验单,脸色凝重地通知各科专家立即会诊。

内科主任、血液科专家、营养科医生...

一个接一个专家被叫到会议室,连院长都亲自赶来了。

而这一切,只因为62岁的赵德胜三年来只吃白面馒头的体检结果...



01

赵德胜退休那天,在厂里的食堂吃了最后一顿工作餐。

他端着铝制饭盒,里面盛着红烧肉和米饭,香味扑鼻。老同事们围坐一桌,举着搪瓷杯碰杯。

"德胜,以后享清福了啊。"车间主任老张笑着说。

"是啊,在家待着,想吃啥老婆给做啥。"赵德胜夹了块肉放进嘴里,"这红烧肉味道真不错。"

"那必须的,食堂李师傅的手艺,咱们厂有名的。"

赵德胜吃得很香,一盒饭全部吃完,还舔了舔嘴唇。

谁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吃肉。

退休后的第一个月,赵德胜过得挺滋润。

早上睡到自然醒,起来遛弯,回家帮老伴苏梅花买菜做饭。苏梅花在纺织厂上班,比他晚退休几年,人勤快,嗓门大。

"德胜,今天包饺子,你去买点韭菜回来。"

"好嘞。"赵德胜穿上外套就出门了。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标准的北方汉子,爱吃肉,爱喝酒,胃口特别好。苏梅花做的菜,他都能吃得干干净净。

变化是从第二个月开始的。

那天中午,苏梅花炒了盘回锅肉,肥瘦相间的肉片在锅里滋啦滋啦响,配上青椒和豆瓣酱,香得整个厨房都是味。

"德胜,开饭了。"苏梅花把菜端上桌。

赵德胜坐下来,夹了一筷子肉放进嘴里。刚嚼了两下,脸色就变了,眉头皱得像核桃。

"咋了?肉老了?"苏梅花问。

"没有。"赵德胜咽下那口肉,但没有再夹第二筷子。

他站起身,到厨房拿了个馒头,掰开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你这是干啥?好好的肉不吃?"苏梅花不解。

"肚子有点不得劲,吃点清爽的。"

苏梅花以为是偶然情况,也没多想。

第二天,她又做了糖醋里脊,酸甜的味道,平时赵德胜最爱吃。但他还是不碰,只吃白馒头。

第三天,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赵德胝看都不看一眼。

一个星期过去了,赵德胜除了白面馒头,什么都不吃。

苏梅花坐不住了:"德胜,你到底咋回事?是不是我做的菜不合口味?"

"不是,菜挺好的。"赵德胜啃着馒头,神情平静,"就是不想吃。"

"不想吃是啥意思?你以前吃我做的回锅肉,一顿能吃三碗饭。"

"以前是以前,现在不想吃了。"

苏梅花气坏了:"你这老头子,是不是退休闲得慌,故意跟我作对?"

赵德胜不吭声,继续慢慢啃他的白馒头。

邻居王大姐听说了这事,专门过来看热闹:"梅花啊,德胜这是咋了?我家老头子退休后胃口更好了,一天三顿都不够。"

"鬼知道他抽啥风,一天到晚就啃馒头,别的啥都不碰。"苏梅花愁眉苦脸,"你说这是不是有病?"

"会不会是那个...老年痴呆的前兆?"王大姐压低声音,"我听说有些老人得了这病,就会出现奇怪的行为。"

苏梅花心里咯噔一下:"不能吧?他其他方面都正常啊。"

"那也说不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

"他不去,说自己没病,好着呢。"

王大姐摇摇头:"男人都这样,死要面子。"

02

一个月过去了,赵德胜的馒头生活继续着。苏梅花想尽各种办法想改变他。



她买了赵德胜最爱吃的酱牛肉,一斤三十多块钱,切成薄片摆得整整齐齐。赵德胜瞄了一眼,继续啃他的馒头。

她包了韭菜鸡蛋饺子,从和面到包馅忙活了一下午。赵德胜坐在桌前,看着热腾腾的饺子说:"我不饿。"

她炖了排骨汤,香得楼上楼下都能闻到。赵德胜喝了一小口就放下了:"太油腻。"

苏梅花快被气疯了:"德胜,你这样下去咋行?光吃馒头能有啥营养?你看你都瘦成啥样了?"

确实,一个月下来,赵德胜明显瘦了一圈。原来合身的衣服都显得宽松了。

"我觉得挺好的,吃馒头舒服。"赵德胜的语气很坚定。

"舒服个屁!你这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我没跟身体过不去,是身体告诉我这样吃舒服。"

苏梅花被他这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楼下的老李碰到赵德胜,都要多看两眼:"德胜啊,你这是在减肥?"

"没减肥,就是胃口变了。"

"那你得注意营养啊,光吃馒头不行。"

"我觉得行。"赵德胜笑笑,"身体没啥不舒服的。"

老李摇摇头,觉得这老头子有点奇怪。

两个月过去了,赵德胜的饮食习惯没有丝毫改变。

每天早上两个馒头,中午两个馒头配咸菜,晚上还是两个馒头,偶尔喝碗小米粥。

苏梅花实在没办法,找到社区卫生站的刘医生。刘医生五十多岁,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什么病人都见过。

"刘医生,我家老头子就吃馒头,别的啥都不吃,这正常吗?"

刘医生想了想:"可能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有些老人退休后会出现各种怪异行为。"

"那咋办?"

"最好去大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看看到底是啥问题。"

苏梅花回家就跟赵德胜商量:"德胜,刘医生说你得去医院检查。"

"我没病,检查啥?"赵德胜头也不抬。

"你这样不正常,万一有啥毛病耽误了咋办?"

"没毛病,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

"你清楚个啥?光吃馒头能清楚?"

两人为这事吵了好几回,赵德胜就是不松口。

三个月过去了,赵德胜瘦了将近十斤,但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每天早上照样出门遛弯,回来还会帮苏梅花晾衣服,修修家里的小电器。

"德胜,你真的不难受?"苏梅花忍不住又问。

"不难受,比以前还舒服。"

"啥叫比以前还舒服?"

"以前吃完饭总是肚子胀,现在不胀了。"

苏梅花仔细想想,确实,以前赵德胜经常说胃胀,吃完饭就往沙发上一躺,说肚子不舒服。现在倒是没听他说过这话。

"那也不能就吃馒头啊,人是铁饭是钢。"

"馒头也是饭。"

"馒头能顶啥用?没有蛋白质,没有维生素。"

"我又不是营养学家,不懂这些。我就知道吃了舒服。"

苏梅花被他的固执弄得没脾气了。

半年过去了,街坊邻居都知道了赵德胜只吃馒头的事。大家见面都会问候两句。



"德胜,还在吃馒头呢?"

"对啊,习惯了。"

"这样能行?"

"挺好的,身体没啥毛病。"

有人背地里议论,说赵德胜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也有人说可能是得了什么怪病。但看他精神不错,大家也就当个笑话听。

苏梅花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担心赵德胜的身体,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强制让他吃别的,他铁定不干。不管他,又怕真的出问题。

她试过在馒头里夹肉片,赵德胜一咬就发现了,把肉片挑出来扔掉。

她试过在小米粥里加瘦肉丝,赵德胜喝一口就不喝了。

她甚至偷偷在面粉里掺了鸡蛋液,想增加点营养。赵德胜吃了一口就察觉了:"这馒头味道不对。"

"哪里不对?"苏梅花装不知道。

"就是不对,以后别掺东西,我就吃纯面粉蒸的。"

苏梅花彻底服了这个倔老头子。

一年过去了,赵德胜的体重稳定在65公斤左右,比退休前轻了十斤,但看起来精神挺好。

苏梅花渐渐习惯了每天蒸馒头的生活,但心里的担忧从来没消失过。她经常偷偷观察赵德胜的脸色,看他有没有营养不良的症状。

她买了各种营养品放在家里,维生素片、钙片、蛋白粉,希望能劝动赵德胜吃一点。

"德胜,你就吃个维生素片吧,补充点营养。"

"不吃,是药三分毒。"

"这不是药,是营养品,对身体好。"

"不管是啥,我不吃。"

苏梅花拿他没办法。

两年过去了,赵德胜依旧只吃白面馒头。邻居们都习惯了,见面也不再大惊小怪。

苏梅花的脾气也被磨得差不多了,不再天天劝他改变饮食,只是按时给他蒸馒头。

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德胜啊,你这样吃真的没问题?"

"没问题,我好得很。"

"可是万一..."

"没有万一,我自己的身体我最清楚。"

赵德胜的语气依然那么坚定,苏梅花也就不再多说了。

三年来,赵德胜的生活规律得像上了发条的钟。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完毕吃两个馒头,然后出门遛弯一小时。

回家后坐在阳台上看报纸,或者帮苏梅花干点轻松的家务活。中午吃完馒头就午休,下午三点起来再出去走走。

晚上吃完馒头看会儿电视,九点半准时睡觉。

这样的生活单调但规律,赵德胜看起来很满足。

苏梅花有时候看着他,觉得这个老头子变得有些陌生。以前的赵德胜爱热闹,喜欢和老同事聚餐喝酒,现在除了必要的场合,他很少出门。

"德胜,老张他们约你去钓鱼,去不去?"

"不去了,在家挺好。"

"人家都退休好几年了,你们也该聚聚。"

"不想去,麻烦。"

苏梅花知道,赵德胜是怕和老同事们一起吃饭尴尬。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啃馒头,确实不太合适。

三年来,苏梅花带赵德胜看过中医。老中医号脉后说他脾胃虚弱,开了调理的药。赵德胜喝了两天就不喝了:"太苦了,我不喝。"

她带他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说可能是退休综合征,建议多参加社交活动。赵德胜听了直摇头:"我没病,不需要治疗。"

她甚至咨询过营养师。营养师说长期只吃馒头肯定会营养不良,建议强制改变饮食习惯。

但苏梅花知道,以赵德胜的脾气,强制是没用的。

直到那个春天的早晨,社区贴出通知,说有免费体检活动。

03

"德胜,社区组织免费体检,咱们去看看吧。"苏梅花小心翼翼地说。

"我不去,我没病。"

"不是看病,就是简单检查一下,不花钱。"

"免费我也不去。"

苏梅花急了:"德胜,你这样我心里没底啊。三年了,你一次医院都没去过,万一真有啥问题呢?"

"我能有啥问题?吃嘛嘛香,睡觉踏实。"

"光吃馒头叫吃嘛嘛香?"

两人又吵了起来。最后还是楼下的王大姐过来劝和:"德胜哥,就去检查一下嘛,也让梅花安心。反正不花钱,图个心里踏实。"

在两个女人的轮番劝说下,赵德胜终于松了口:"行吧,去就去,但我先说好了,我没病。"

体检那天早上,赵德胜很不情愿地跟着苏梅花来到社区卫生站。



抽血、量血压、做心电图、拍胸片,各项检查都很顺利。赵德胜配合度不高,但也没有拒绝配合。

"结果什么时候出来?"苏梅花问护士小李。

"明天下午两点以后,过来拿报告就行。"

第二天下午,苏梅花拉着赵德胜去拿体检报告。她心里忐忑不安,既希望没问题,又担心真有啥隐患。

接待他们的是消化科主任陈志华,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很严肃。

陈主任拿着化验单仔细看了好几遍,眉头越皱越紧。他抬头看看赵德胜,又低头看看化验单,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赵德胜,62岁,对吧?"

"对。"

"平时就吃馒头,别的都不吃?"

"对,就吃馒头。"

陈主任又看了看化验单,然后让护士重新核对了一遍赵德胜的个人信息,确认没有搞错人。

"小李,你去叫一下内科的王主任,就说有个特殊情况需要会诊。"

护士匆匆跑出去了。

苏梅花一听"特殊情况"四个字,心里就开始发慌:"医生,我老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先等等,我需要请其他专家看看。"陈主任没有正面回答。

很快,内科主任王医生来了,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他和陈主任围着化验单小声讨论起来,不时指指上面的数据。

陈主任又让护士去叫血液科的专家。

苏梅花看着这阵势,心里越来越慌:"德胜,怎么叫这么多医生?"

"可能是正常程序吧。"赵德胜倒是很淡定,"又不是啥大不了的事。"

护士又跑进来:"陈主任,营养科的李医生也来了。"

接着又来了一个护士:"院长说他一会儿也过来看看。"

苏梅花看着这阵势,腿都软了,拉着老伴的手直哆嗦:"德胜啊,这是咋了?"

走廊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白大褂,连神经内科的主任都匆匆赶来了。

他们都拿着赵德胜的化验单在讨论,表情都很严肃,不时还会抬头看看坐在椅子上的赵德胜。

"不会是得了啥绝症吧?"苏梅花小声问赵德胜,声音都在发抖。

"别瞎想,能有啥事。"赵德胜安慰她,但语气也没那么轻松了,"不就是吃个馒头嘛,又不是吃毒药。"

张院长也来了,六十多岁,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看起来很权威。他仔细研究了化验单,又向陈主任询问了几个问题。

"病人家属在吗?"张院长问。

"在在在,我就是。"苏梅花赶紧站起来,腿还有点软。

"你老伴这三年的饮食情况,详细说一下。"

苏梅花哆哆嗦嗦地把赵德胜三年来只吃白面馒头的情况说了一遍,越说心里越害怕。

"除了馒头,真的什么都不吃?肉蛋奶菜都不碰?"

"真的,啥都不吃,就是白面馒头,偶尔喝点小米粥。"

"有没有吃过营养品或者保健品?"

"买了一堆,他不吃,说是药三分毒。"

张院长和其他专家又围在一起讨论了好一会儿,声音压得很低,苏梅花一个字都听不清。

最后张院长做出决定:"我们需要给病人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还有一些特殊的血液检测项目。"

苏梅花一听要做胃镜肠镜,腿更软了:"医生,我老伴到底咋了?你们倒是说句话啊?"

"别着急,我们先把所有检查做完,然后会给你们一个准确的答复。"张院长的语气很温和,但苏梅花能感觉到话里的分量。

接下来的几天,苏梅花每天都提心吊胆。赵德胜配合医生做了各种检查:胃镜、肠镜、腹部CT、头颅磁共振,还有十几项血液检测,连骨髓都抽了。

看着那一管管鲜红的血被抽出来,苏梅花心疼得直掉眼泪。

"德胜,疼不疼?"

"不疼,就是有点累。"赵德胜倒是很配合,医生让做啥检查他就做啥,一点都不紧张。

"你就不害怕?"

"害怕有用?该来的总会来,害怕也改变不了啥。"

"万一真的有大病呢?"

"有病就治病,没病就回家。"

苏梅花被他这种淡定的态度气得不行:"你这老头子,心咋这么大?"

一个星期后,所有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张院长再次召集各科专家开会讨论,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



苏梅花和赵德胜坐在诊室外面的长椅上等消息,苏梅花的手心全是汗,不停地擦拭着。

"德胜,要不咱们回家吧,我不想知道结果了。"

"都到这一步了,还能跑?"赵德胜拍拍她的手,"别担心,我感觉自己身体挺好的。"

"可是医生们的表情都那么严肃..."

"医生本来就严肃,这是职业习惯。"

会议室的门终于开了,陈主任走出来,脸上的表情很复杂,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困惑。

"赵德胜,苏梅花,你们进来吧。"

苏梅花的腿软得站不起来,是赵德胜扶着她走进诊室的。

张院长坐在桌子后面,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检查报告和化验单。所有的专家都在,气氛严肃得像法庭审判。

"检查结果出来了。"张院长开口说道,声音很平静。

苏梅花紧张得不敢抬头看他的脸,心跳得像打鼓一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