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岁重阳,情暖人心。重阳节当天,医院党委、工会联合心理科特别策划“心灵涂鸦,重塑平衡”自我关怀艺术沙龙,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压力、关照内心需求,在传统节日里传递别样的温暖与关怀。
活动伊始,心理科谢燕主任希望通过“情绪传声涂鸦”“绘画”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医护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难以言说的压力、疲惫与情绪具象化,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情感出口。引导医护人员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回归个体感受,探索职业身份之外的个人特质与情感需求,增强自我认知与内在平衡感。更好的调整好身心状态,回归到井然有序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
情绪传声涂鸦:让无形情绪“看得见”
![]()
![]()
无需专业绘画基础,只需随心拿起画笔。大家将近期的疲惫、喜悦、焦虑或是期待,化作画布上肆意的色彩与线条——明亮的橙红勾勒积极,柔和的蓝绿舒缓压力,抽象的色块碰撞出内心的波澜。一笔一画间,原本藏在心底的无形情绪被“具象化”,积压的压力也在色彩的晕染中慢慢消散。
![]()
![]()
![]()
黏土安慰物创作:捏出专属“小治愈”
柔软的黏土在指尖揉、捏、塑形,大家充分发挥想象,打造属于自己的“心灵安慰物”:有的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塑成琳琅满目的百果园,还有的创作了带有个人意义的小摆件。专注的神情、灵巧的双手,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收获平静,而这份亲手制作的“小治愈”,也成为可随身携带的心理慰藉。
![]()
自我认知重塑:在交流中寻平衡
创作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感受。从“涂鸦里的情绪密码”到“黏土安慰物的意义”,每个人在倾听与表达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习接纳情绪、调整状态的方法,逐步找到工作与生活、压力与自我关怀的平衡支点。
![]()
创作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感受。从“涂鸦里的情绪密码”到“黏土安慰物的意义”,每个人在倾听与表达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习接纳情绪、调整状态的方法,逐步找到工作与生活、压力与自我关怀的平衡支点。
![]()
供稿 | 心理科 张晓禹
编辑&责编|业务拓展部 王茜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