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藏北高原,冬意已浓——枯黄的草茎覆着一层薄薄碎雪,宛如刚出炉的蛋糕撒了糖霜;风声在旷野上呼啸,如长鞭抽过寂寥天空;远山处雪与浓云交织,压住山巅,模糊了天地界限。
![]()
图为在安多县格萨尔传习所内,观众们正津津有味观看当地艺人说唱演绎格萨尔史诗。记者 万靖 摄
而在那曲市安多县的格萨尔说唱传习所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暖意扑面,茶香氤氲,说唱艺人珠布正吟唱到史诗中英雄降魔的紧要关头。他嗓音浑厚,姿态昂扬,引得满座屏息,继而喝彩阵阵。有听众在停顿间隙望向窗外,苍茫冬景倏然入眼,才恍然惊觉:“听得入神,都忘了身处的季节。”
![]()
图为珠布说唱格萨尔王英雄故事时的场景。记者 万靖 摄
记者此行,正是为拜访这位传习所的主人翁——珠布。他不仅是格萨尔说唱艺术的“活化石”,更是一名荣获自治区“十佳基层宣讲员”称号的基层宣讲员。我们期待探寻这两种身份如何在他身上交融,感受古老艺术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聆听一位普通牧民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的心路历程。
今年39岁的珠布,与格萨尔史诗结缘已二十六载。13岁起他便跟随老一辈学唱词、悟韵律;16岁首登县里茶馆舞台;十年后,他走上了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正式舞台。从乡间牧场到县城茶馆,再到市里的剧场,格萨尔王的英雄故事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今年10月,在自治区“十佳基层宣讲员”竞赛中,珠布巧妙地将惠民政策、乡村振兴与《格萨尔王传》的唱腔韵律相融合,最终荣获“十佳基层宣讲员”称号。他说,家里世代传唱格萨尔,“草原的风里,总飘着格萨尔的传说”,这份热爱不是选择,而是血脉传承。
在他心中,格萨尔王不仅是传说英雄,更是精神标杆。“他是藏族人心中真正的英雄——不畏强权,善待弱者,行事公正,心怀苍生。”珠布说,“听一场《格萨尔王传》说唱,就能明白正义终将得到回报,善恶永远界限分明。”
传唱格萨尔,于他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精神践行。“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从‘知道’到‘做到’,中间隔着一片广阔的草原。用格萨尔王的故事来引导,大家听得进、也愿意跟。”
作为基层宣讲员,他也曾走过忐忑的路。“每次去单位、学校宣讲,我心里都怯。文化程度不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不熟练,只能想方设法把道理讲得有趣、讲进心里。”
他回忆起全乡搬迁至森布日的日子。新环境、新邻里,难免摩擦。珠布在宣讲中融入格萨尔王关于团结、包容的篇章,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如今邻里和睦,我的说唱的确为乡村治理尽了力。”他笑了笑,眼角的细纹刻画出欣慰与坚定。
![]()
图为珠布在安多县中学宣讲时的场景。 记者 万靖 摄
当天下午,我们跟随珠布走进安多县中学。寒风被隔绝窗外,暖意融融的礼堂里,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正在进行。
珠布没有讲稿,站在师生面前如站在草原上。“我只上到三年级,”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但你们的课堂,从草原延伸到城市,从格萨尔史诗连接到国家历史。”他将史诗中“各部族同心对抗魔军”巧妙比拟为今天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实践,以西藏60年发展变迁为脉络,讲述“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的真理。
![]()
图为在安多县格萨尔传习所内,观众们正津津有味观看当地艺人说唱演绎格萨尔史诗。记者 万靖 摄
台下,八年级学生西热桑布眼睛发亮:“珠布叔叔是我们这儿的名人!他不仅传唱英雄史诗,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要像格萨尔王那样正直勇敢,也要懂得尊重与团结。”
宣讲结束,掌声如潮。这掌声既是对古老史诗的礼赞,也是对这位从草原深处走来,将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融于一身的当代宣讲人的致敬。
“近几年,我参加了县里组织去沈阳的‘三交’培训,见得多、听得多了,宣讲故事就更丰满了。”珠布眼中闪烁着自信。
据悉,安多县高度重视基层宣讲员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系统开展政策理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培训,并组织宣讲员赴沈阳等对口支援省市参加“三交”活动,还定期邀请专家授课,成立“阿酷卓巴1+3•金话筒”示范宣讲队伍,建立“传帮带”机制。
这些举措正改变着草原深处的宣讲图景。越来越多像珠布这样的基层牧民,从握着牧鞭到拿起话筒,从传唱史诗到讲述时代,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文化自信,让古老的格萨尔传说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生命力。
(来源:西藏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