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忽然连平时遛弯都变得那么累?”62岁的刘大爷最近经常这样抱怨。其实,他原本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早晚去公园走一圈,还喜欢和邻居比比谁步数多。
可最近几周,他发现走路时小腿隐约发紧,脚背还有点肿胀,刚开始还以为是穿鞋太紧。家人劝他去医院看看,可老刘却笑说“算了,人老脚肿正常吧”。可你是否知道,心脏的警报,有时真的会藏在脚下?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人明明没有心脏病家族史,却在一次猝不及防的体检中,才发现心脏早已“悄悄亮黄灯”?其实,很多心血管专家都会提醒
![]()
某些看似普通的下肢症状,其实可能是心脏异常的前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真相:你的脚,或许最早在为你的心脏“报信”。
下肢症状背后的健康警报
很多人以为,心脏问题多是“胸口闷”“心慌气短”等明显症状。其实,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和《欧洲心脏杂志》联合发布的信息,约有29%的心脏异常患者,首发症状并不是“心口”不适,而是下肢异常。
第一种警示表现:下肢水肿
如果你发现自己脚踝、脚背异常肿胀,按压后皮肤弹性差、凹陷不易回复,尤其是下班回家或长时间活动后,这种迹象就不容忽视。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心衰人群中,约有42.7%首先出现在下肢“莫名肿胀”。其原理是: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时,血液回流受阻,液体容易在下肢“聚集沾滞”,最终形成水肿。
![]()
第二种警示表现:下肢酸胀、乏力或间歇性跛行
还有一种现象,容易被认为是“年纪大、腿脚不利索”的问题。其实,如果你一走路就觉得小腿紧绷刺痛,或者走不了多久就得停下来歇歇,休息后一会又能恢复,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下肢动脉供血不畅,也叫“间歇性跛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报告显示,有43%-46%的冠心病患者会在12个月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且“间歇性跛行的出现往往早于心绞痛症状3-5个月”。
可见,脚的“沉重感”、下肢水肿,很可能不是简单的“走累了”,而是你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坚持关注,紧急调整,效果大不同
很多人可能会问:“下肢出现这些症状,是不是就等于心脏病?”其实,这些表现虽然不是100%等于心脏异常,但它们往往是心脏功能下降早期最容易被忽略的信号。
哈佛大学医学中心发布的队列研究指出,出现下肢水肿或间歇性跛行的中老年群体,未来2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38%。但如果能及早识别并干预,心脏事件发生率可以下降17.5%-22.9%。
下肢单侧或双侧不明原因肿胀,且持续无缓解下肢单侧或双侧不明原因肿胀,且持续无缓解。
多次出现小腿行走无力、短暂休息后才恢复多次出现小腿行走无力、短暂休息后才恢复。夜间容易腿脚抽筋,严重乏力夜间容易腿脚抽筋,严重乏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