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的一则发文让国际舆论炸开了锅。这位美国总统高调宣布,已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取代其老旧的柴油动力潜艇,理由是“美韩军事同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牢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韩国承诺支付3500亿美元换取关税减免,外加超6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和能源采购,一场用真金白银换军事突破的交易,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台面。
更值得玩味的是韩国总统李在明的表态。10月29日庆州会谈中,他当着特朗普的面直言,柴油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有限,“追踪中国或朝鲜潜艇存在限制”,所以需要核燃料来建造常规武器配置的核动力潜艇。这番话把“针对中朝”摆上明面,在韩国对外武器计划中实属罕见操作。要知道李在明此前还做过拆除朝韩边境反朝宣传广播的缓和动作,如今转头就向美国索要核潜艇技术,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演,说白了就是借中朝威胁当幌子,实现自己的军事野心。
![]()
从技术角度看,这场合作充满了荒诞与风险。特朗普口中的建造地点韩华费城造船厂,原本是美国海军造船厂,2024年12月才被韩国韩华集团收购,现在还只是纯商业设施,既没有处理核材料的资质,也不具备军用舰船建造能力。要让这座船厂满足核潜艇建造的高规格要求,不仅需要巨额改造资金,更要培养专业技术工人,耗时数年都是保守估计。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船厂早已不堪重负,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的“弗吉尼亚级”潜艇建造推迟2至3年,“哥伦比亚级”首艇延误18至24个月,供应链问题和用工短缺都没解决,现在还要新增一艘核潜艇订单,无异于给超负荷的造船业雪上加霜。
美国愿意打破惯例,向非核心盟友输出核动力推进技术,绝非出于所谓的“同盟情谊”。要知道这项技术此前仅向英国和澳大利亚共享过,特朗普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韩国承诺的数千亿美元投资和能源采购,能直接拉动美国经济和就业,韩华集团对费城造船厂的50亿美元投资也已箭在弦上。更关键的是,核潜艇的核心技术——小型反应堆和高纯度核燃料,仍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韩国拿到的不过是“使用权”,真正的主导权从未易手。这种“给你钥匙但我握着手柄”的合作,本质上是美国用技术授权换经济利益,同时把韩国更深地绑在自己的战略战车上。
![]()
韩国的野心显然不止于一艘核潜艇。作为半岛国家,韩国一直渴望突破地缘束缚,而核动力潜艇带来的无限续航能力,正是其打造远洋海军的关键一步。更危险的是,这可能是韩国突破《韩美原子能协定》限制的试探。该协定长期禁止韩国进行铀浓缩和核燃料后处理,而通过核潜艇项目获取核燃料,无疑是在核能主权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向核门槛国家靠拢的意图昭然若揭。李在明所谓“分担美军防务压力”的说辞,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漂亮话,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军事力量,提升在美韩同盟中的地位,甚至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这场交易最恶劣的影响,在于给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埋下定时炸弹。美国向无核武器国家输出核动力技术,已经游走在核不扩散条约的边缘,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无疑会冲击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韩国公然将中朝列为目标,必然引发连锁反应。朝鲜本身就有核潜艇研发计划,面对韩国的军事挑衅,大概率会加速相关进程;中国也不可能对家门口出现的核动力军事力量视而不见,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直线上升。李在明政府为了自身政治诉求,甘愿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最终只会让韩国陷入“安全困境”,成为地区冲突的前沿阵地。
中国外交部此前早已明确表态,中韩关系发展源于双方共同利益,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因素影响。现在韩国主动选择站队,用巨额投资换取具有战略威慑力的武器,还指名道姓针对中国,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中韩关系的发展共识,也忽视了本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的诉求。
![]()
说到底,美韩这场核潜艇交易,不过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特朗普拿到了经济利益,李在明看似实现了军事突破,实则把韩国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核动力潜艇不是普通武器,其背后的战略博弈和安全风险,远非数千亿美元能衡量。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从来不是靠某国的军事扩张就能实现,韩国如果执意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朝早已做好应对准备,任何危害地区安全的企图,都注定不会得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