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强取豪夺,换来精准反制。
荷兰政府夺走中企芯片厂,没想到中国的断供措施让整个欧洲汽车业险些停摆,压力之下,荷兰发现自己的冲动行为,代价竟然如此巨大。
![]()
![]()
这场在荷兰上演的商业大戏,与其说是一场资产争夺战,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规则”本身定义权的激烈较量。
舞台的一边,是试图用一部陈年法律和地缘政治盟约来强行干预的荷兰政府。
另一边,则是中方企业闻泰科技,它不跟你辩经,而是直接掐住了欧洲产业链的七寸。
![]()
事情的核心冲突很简单:荷兰政府突然发难,要强行接管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而中方的反击也同样直接,暂停特定元器件的出口,瞬间让欧洲的实体经济感受到了寒意。这不禁让人思考,当纸面上的法律条文,撞上现实中的产业链铁律,到底谁说了算?
![]()
荷兰方面的行动看起来雷厉风行,但其背后的法理依据却显得相当可疑。他们翻箱倒柜,竟然搬出了一部制定于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
一部在半导体这个概念都还很模糊的年代立下的旧法,如今却被当作一把利剑,挥向了一家现代科技企业,其工具主义的本质昭然若揭。
![]()
更有意思的是时间线。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发布那个针对中国的“50%穿透性规则”。仅仅一天后的9月30日,荷兰经济部长维克多·卡雷曼斯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冻结安世的资产。
紧接着在10月1日,荷兰法院更是直接罢免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并接管了公司总部。
这种紧密跟风的节奏,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于独立的法律考量,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政治追随。
![]()
官方给出的理由也变来变去,像是在打补丁。一开始说,是CEO张学政试图把技术研发转移到中国。
后来又改口,说是担心安世的知识产权被母公司“窃取”。再到后来,干脆打起了保护本地就业的牌,说是为了防止工厂转移和大规模裁员。
![]()
这些说法不仅前后矛盾,而且完全违背了商业常识。
闻泰科技是安世100%的控股股东,对子公司的资产和技术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何来“窃取”一说?这种摇摆不定的说辞,反而暴露了他们自己都缺乏一个站得住脚的法律叙事。
![]()
然而,这场看似精心策划的“合法性”表演,却因为外部靠山的突然变卦而瞬间崩塌。
中美双方在釜山举行了一场关键会晤,会后美方竟然宣布,暂停实施那个“50%穿透性规则”,时效一年。
![]()
![]()
这一下,荷兰人彻底傻眼了。他们用来当挡箭牌的外部依据没了,那张法律面具被瞬间撕下,只剩下赤裸裸的尴尬。
他们被美国人甩在了一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
面对荷兰的法律游戏,中方的回应没有陷入无休止的外交辞令和法律辩论,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产业链的语言。
![]()
他们直接扣动了扳机,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今天,谁控制了核心产能,谁就掌握了最硬核的“规则”。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并非最尖端的芯片,但它在全球基础芯片市场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它的产品就像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神经末梢”,遍布在车灯、雨刷、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各个角落,控制着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
欧洲的工业巨头们早已对它形成了深度依赖。欧盟委员会的报告显示,超过86%的制造业龙头、近半数的车企以及高达95%的机械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安世的芯片。
这种广泛而基础的依赖,使其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施压点。
闻泰科技的反制堪称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他们直接禁止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特定的元器件。
![]()
这一招立竿见影,德国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因为缺少一颗小小的芯片,不得不让其王牌车型高尔夫的生产线停摆。
恐慌迅速蔓延。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汽车巨头在欧洲的工厂,都面临着芯片库存见底的巨大危机。荷兰政府不仅没能讨到便宜,反而把整个欧洲的汽车业拖入了泥潭。
![]()
这次断供风波,也让欧洲人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发现,自己的脆弱性远不止汽车芯片。在稀土领域,欧洲98%的供应依赖中国。在电动车电池所需的锂、钴、镍等关键材料上,同样受制于人。
这种深层依赖,甚至可能反噬到荷兰人引以为傲的产业明珠——阿斯麦(ASML)。光刻机所需的高性能激光和高性能磁铁,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
一旦中国依法对稀有矿产出口实施管制,ASML的生产线同样面临着停摆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西方半导体工业的根基。
权力逻辑在这一刻发生了逆转,人们意识到,权力不再仅仅来自法律文本或军事同盟,而是源于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那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
![]()
![]()
在初步掌握了主动权后,闻泰科技提出的解决方案,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谈判的范畴。
这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海外资产安全和企业主权的政治宣言,旨在为未来类似事件彻底划下红线。
闻泰给荷兰开出了一个“高门槛”的谈判条件。核心诉求非常明确:“恢复闻泰对安世完整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
这不仅是要回资产,更是要回100%股东所对应的、不容置疑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具体要求更是直指要害。比如,必须“恢复张学政的合法CEO职位”,这不单是人事安排,而是要从程序上否定荷兰法院的判决,具有强烈的“纠错”意味。
另一条“驱逐带头闹事的外籍高管”,则是在清理门户,确保未来的掌控力。
![]()
这些条件,等于是在逼着荷兰方面公开“自我否定”。
如果荷兰接受,就意味着他们要当着全世界的面,承认之前的接管行动是非法的,并且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政治和经济后果,比如公开解释、道歉甚至赔偿。
这让荷兰在面子和里子上都陷入了巨大的两难。
![]()
闻泰科技此举,也彻底打破了某些人可能存在的幻想,即认为中方会为了所谓的“大局”而选择妥协。
恰恰相反,它清晰地展示了中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不惜把事情闹大、奉陪到底的决心。
![]()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贾南·加内什曾将中美欧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孩子”,这个比喻在安世事件中显得格外贴切。
中国正在通过这次事件,向全世界,尤其是那些习惯于在大国之间摇摆的国家宣告一个新常识:不要轻易试探、更不要肆意践踏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否则你将面对的,不再是抗议和谴责,而是基于实体经济实力的直接反制。
![]()
结语
安世事件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案例。它清晰地告诉世界,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时代,那种依靠地缘政治选边站队、滥用国内法进行长臂管辖的工具主义玩法,正在迅速失灵。
真正的稳定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对商业规则和产业链现实的相互尊重之上。
对于荷兰而言,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个关乎其未来国家定位的“烫手山芋”。
![]()
是继续在大国博弈中扮演那个缺乏远见、任性妄为的“熊孩子”,还是成为一个懂得尊重规则、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
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安世半导体的最终命运,也必将深刻影响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在全球新秩序中的位置。
中国的强硬立场,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是在为未来的全球商业互动,设立一条清晰可见的“硬底线”,一个不可逾越的“新原则”。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