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帖子:
“我在生活中是一个特别能忍的人,也不是说没底线,而是对很多事情看得很开,所以不太爱生气。
但是昨天我被同事甩锅,整个小组因为这件事都来找我问话,阴阳我说是我没做好工作,后来领导也听说,过来骂了我一顿。
![]()
这个时候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起伏,甚至晚上还加了会班,下班的时候还跟朋友说着,要去吃附近小吃街一家特别好吃的炸串。
到了地方之后,我拿了小篮子挑炸串,站在我旁边的人好像跟没看见我一样,把玻璃推拉柜门全推过来挡在了我这边。
我想着,那就先让人家挑完再说,可没想到他在那边挑完,跑到这边把我挡开,又把玻璃柜门全推到了我这边。
我下意识就抬头看老板,老板明显也看见这一幕了,但是什么话都没有说。我当场就放下了小篮子,到隔壁的黄焖鸡去了。
黄焖鸡店里的阿姨看见我,说小姑娘怎么这么晚出来吃饭,是不是加班了?我说是,阿姨说那等会给你多盛两块肉好好补补。
就这么两件特别普通的事,一句特别普通的客气话,让我瞬间泪崩,坐在店里哭了半个小时。”
![]()
对于这样的事,能够感同身受的人其实也不少。
当人在经历特别多的负面事件,扛不住重担的时候,就容易被那些很小的小事击溃,更容易被那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小事安慰。
如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就一定要花点小钱,为自己买一杯甜甜的奶茶或者一件便宜好看的衣服,心情才能稍微变好一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口红效应”最真实的体现。
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源于上世纪的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发现的一种状态:在经济衰退的时代,口红这类“小奢侈品”却反而卖得越来越好。
![]()
这是因为人们在面对经济衰退、赚钱能力降低、社会氛围低迷的情况时,
会有意为自己创造情绪上的愉悦感和消费行为上的掌控感,所以才增加了对小奢侈品的购买频率。
后来,这个概念引申至其他学科,其定义就变为:当人们面对着经济压力、情感挫折或者其他负面事件时,
就会倾向于为自己创造“微小愉悦”,以此来恢复情绪、重拾控制感和自我价值感。
类似的行为有囤零食、买奶茶咖啡、买首饰、打游戏、追剧、看综艺等等,这些行为看似是非必要,其实是维持人们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就像前阵子,大家都在批判消费主义,说一杯奶茶的钱可以买一箱牛奶、看一次电影的钱可以买菜回家做一顿大餐。
![]()
于是网友们纷纷发言,说:“有些钱看似是我在乱花,其实是在救命!”
“省这点钱富不了,花这点钱穷不了,要的就是你那一刻的开心。”
低成本、小风险,但是能为我们的心理“充电”,何乐而不为呢?
能量耗竭
我们都知道,情绪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当人们心理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任何一个小的负面事件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为什么,当累积负面情绪的时候,不需要更多的正面情绪来对冲,仅仅一个让人快乐的事情,就可以抵消掉所有的负面情绪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的问题我们根本无法解决。
就像一个项目的推进,你做了所有的努力,加班加点按照乙方要求改完方案,
却被告知乙方公司面临破产,尾款结不出来,你自己的公司因为错失这一笔订单资金无法回流,也面临着解散的风险。
这个时候你能做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各种自我控制、情绪调节、决策决定等等心理活动都依赖于一个容量固定的“心理资源”。
当这种资源被长期消耗而无法得到补充,人就会在应对压力中变得疲劳、麻木、压抑,
![]()
此时就会想要更快调节自己,从这种耗竭的状态中走出来。
但是大的问题解决不了,面对失败非常无力,自我价值感也会逐渐降低。
所以,我们就需要这种小的、能自己做主的消费或者放纵事件,来补偿缺失的心理能量。
这个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即时”,你买了奶茶立刻能喝到、游戏里充了钱立刻能看到、买了衣服也能直接穿上。
所以,情绪的好转也会是即时的,你正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好起来吧,我仍然在乎我自己,我没有放弃我自己。
比较的缓冲
一位朋友前段时间经常抱怨自己过得不好,说最近工作压力大、失眠严重、猫猫又咬坏了一根充电线等等。
另一位朋友听了完全不能理解,说:“你住着家里买好装修好的房子、有一份月入五千的工作、
吃着爸妈报销的150块钱一副的中药,还有猫猫陪着,居然说自己过得不幸福吗?“
这就是“比较”的力量,我们在压力大的时候,会被那些看起来很小很无用的事安慰到,
![]()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事对比起当下的境遇来说确实很暖心,另一方面就是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眼里看来不算什么,
但可能对于他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生活享受了。
在人们感受到长期的压力之后,可能会减少高调的消费、远离无力解决的事件,
但是仍会通过某种“低调的愉悦”来维持一定的社会形象或者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这是通过对比带来的自我缓冲,原本我们无法看到的那些“小确幸”,也变成了可以安慰到我们的良好药剂。
![]()
所以,当你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想买点什么”“突然很想吃甜品”“突然想吃个大餐”不是自己放纵堕落了,
而是你自己内心那个疲惫的自己,正在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救自己一把。
这些小小的仪式感,是你需要休息、需要放松的信号,记住,你不必一直坚强,你只需要让你自己被好好对待。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