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在审判每一件案子时,我们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要维护好各族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10月28日,刚刚结束庭审的二师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一级法官赵利正坐在办公桌前,一边翻阅卷宗,一边向记者说道。这位扎根审判一线15年的法官,以“一碗水端平”的司法态度和“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一次庭审、每一场调解中,用实际行动为辖区各民族团结和谐筑牢了法治根基。
![]()
赵利正在查阅资料。
2024年8月,从和田来铁门关市务工的阿某在纺织公司工作时不慎受伤致使食指伤残,而纺织公司既不承认他的职工身份,也不愿意赔偿。阿某无奈只能返回和田治疗,并多次往返两地维权,这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更多困难。赵利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纺织公司对其进行释法明理,引导其承担企业责任,依法赔偿阿某损失;面对阿某的沟通障碍,她辗转找到阿某的姐姐作为翻译,耐心解释法律条文。经过线上、线下多次调解,终于促成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阿某顺利拿到赔偿款,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在她的调解下圆满化解。
![]()
赵利正在向群众解释政策法规。
“每份调解书背后都是数不清的深夜沟通、反复登门。”赵利坦言,调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直接依法审理案件高出数倍,但她始终认为:“通过调解,既能帮群众节省诉讼成本,又能让矛盾双方少些隔阂、多些理解。”每当看到事情解决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时脸上的笑容,赵利便觉得一切都值得。2021年以来,她审理涉少数民族案件1287件,其中693件通过调解结案。烈日下奔波、寒风中劝解,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和偶尔的抱怨,她也始终耐心拆解法律条文、分析利弊,用司法温度融化隔阂,为各族群众卸下诉累包袱。
在司法办案之外,赵利更是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日常点滴之中。她积极投身“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对子,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2022年,赵利在走访连队时发现个别职工居住的平房存在安全隐患,她立即联系连队整改,及时排除风险;为保障职工群众家庭财产安全,她主动帮维吾尔族结对亲戚乌斯曼·库尔班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2023年2月,乌斯曼·库尔班家不幸遭遇火灾,屋内家具被烧毁殆尽,她第一时间帮忙联系保险公司、整理申请材料,最终为结对亲戚挽回1.8万元的财产损失。“赵法官就像自家亲人一样,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乌斯曼·库尔班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为让法治观念与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赵利创新普法方式,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种进群众心田。2021年以来,她通过巡回法庭就地审判、现场化解案件100余件,开展法律讲座30余次,尝试抖音直播普法,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二二三团职工艾某便是受益者之一。2024年,艾某因苹果款拖欠犯愁,想起赵利在连队宣传的非诉多元解纷机制,便向团场“石榴籽法官工作室”求助,最终通过多元调解成功要回2.8万元欠款,既节约了诉讼成本,又解了燃眉之急。
扎根司法一线15年,赵利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温暖,成为各族职工群众心中的“贴心法官”。如今,她获得“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是对她多年来坚守初心、守护民族团结的最好褒奖。面对荣誉,她谦逊地表示:“这份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会以此为新起点,用法律专业解决群众难题,用公平正义守护好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本文来源:丝路雄关云
编辑/杨学森 责编/徐彤彤 张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