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河北丨承德兴隆:绿意“兴隆”生态“生金” 书写县域绿色发展新篇章

0
分享至

编者按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2017年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遴选命名。截至目前,已开展七个批次遴选,我省共18个地区获得命名,其中10个地区获得示范区称号,8个地区获得“两山”基地称号。为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平台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省创建水平,2025年8月起陆续对案例和典型经验予以展示推广。


兴隆县位于承德市最南端,地处“京津唐承”四城市中心地带,区位独特,是承德市唯一一个既环京又环津的县。总面积31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84%,自古被誉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拥有华北燕山地区最为优秀的生态资源,202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是环首都地区负氧离子含量最丰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县域内雾灵山(海拔2118米)、六里坪山(海拔1475米)、鸡冠砬子山(1456米)等以及年均800毫米的降水量,使得兴隆县成为华北地区大气净化最强区,享有京津“凉岛”和“天然氧吧”美称。兴隆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湿带湿润季风性大陆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受地形和燕山山脉对大气环流影响,具有“山下桃花开,山上雪花飞”的立体气候景象特征,是休闲避暑的胜地。历史上,兴隆曾被划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达254年。如今,这片“后龙风水禁地”已成为一个文化与生态的宝库,它不仅保护了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更为兴隆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后被评为“2014最美中国——生态旅游、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2014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2014中国最美丽县”“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最美县域”,2016年以“京东首山,燕赵爽邑”美誉位列“中国深呼吸小城第8位”,并被列为“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之一。2016年9月24日,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自2017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2019年,兴隆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河北省首个。

坚定目标守护绿水青山

兴隆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先得益于其战略“一脉相承”,历届县委、县政府接力传承,久久为功。兴隆县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实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思路和战略。党的十八大后,进一步强化生态核心竞争力理念,将“林果立县”调整为“生态立县”。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增林涵水、建设生态。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大规模造林栽果活动10余次,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3倍。上世纪80、90年代,结合开展林业“三定”工作,通过有效组织引导,山楂、板栗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全国山楂生产基地县”和“中国板栗之乡”。2000年以来,该县抢抓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京冀水源林等生态工程机遇,持续开展大栽大育,全县森林覆盖率以平均每五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增长,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兴隆县各项举措“一体推进”,坚持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同步抓,不断夯实“125”举措,即:

——围绕一个创建目标,高质量完成市级下达的大气、水等年度考核任务,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未发生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或违法案件。

——突出工业和农村两个重点领域,工业领域“限”“砍”“减”结合,提高生态环保准入门槛、高标准选商选资的同时,坚决关闭取缔“两高一低”,按照100%达标排放目标,将减排指标逐年分解到具体企业,确保2020年所有工业企业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农村领域树牢“基层为重、乡镇为主”工作导向,打造雾灵山省考和美乡村示范区和半壁山市级和美乡村示范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92个(示范村)1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覆盖全县289个行政村。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管控率达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稳定达到10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稳居承德、河北前列。

——突出“山水林田气”五个重点对象,坚决用好禁、限、控、治、打五项举措。重点治理陡坡开荒和山体裸岩,明确25°以上山坡禁止开荒,陡坡开荒累计还林还草17.6万亩。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禁止河道采砂,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全县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稳定达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整体水环境质量在全省位于最优行列。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和经营性采伐。严控除草剂使用,强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措施,确保2020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减煤、治企、抑尘、禁燃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2020年全县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进一步夯实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根基。2024年4月,兴隆县明确了“两区一园两基地”发展定位,即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环首都文旅康养后花园、京津绿色果品精深加工基地和京北创新创业产业基地,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1111.8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空间面积的35.68%;编制了《兴隆县环京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9—2025年)》,严格划定生态功能区、河流生态缓冲带等功能分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山水林田湖、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植树造林、发展节水灌、厕所改造、建设垃圾中转站、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密云水库上游实施了4条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380万元,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治理过程中坚持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小流域面貌明显改善。

如今,兴隆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多年年均天然径流量6.5亿立方米,每年向京津输水5亿立方米,其中入京津河流断面均达到I类水质标准,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全域垃圾一体化、无害化处理,全境污水长效管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生态依托做强全域旅游

兴隆县依托毗邻京津的独特区位和绝佳的生态环境,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夯实旅游产业基础,扎扎实实推进精准旅游名县建设。自2018年连续7年入选“全国最美县域榜单”,先后斩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诗词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河北旅游名县创建县等多项殊荣,环顾京津、面向全国打响了“生态燕山、爽邑兴隆”的特色全域旅游品牌。

生态环境质量绝佳。生态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居华北地区县级首位。河北省河湖保护名录内河流32条,河、溪、瀑、泉众多,水系充沛。空气好。县城负氧离子含量平均8000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的40倍,是天然的生态康养、避暑避霾之所。2024年全省县(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第20位。温度好。全县年均降水800毫米,比京津地区多200毫米左右,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比京津地区平均低10℃,被誉为华北凉岛。

区位条件独特优越。京沈高铁现已开通,北京到兴隆仅需18分钟至30分钟,承平高速兴隆县城到首都机场仅需40分钟,兴隆县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京津两大直辖市1小时经济圈的“后花园”。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兴隆县拥有华北燕山地区最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形成山、林、水、洞、天、石等类型齐全的特色景观。有海拔2118米被誉为“京东第一峰”的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4A级景区北方稀有的正在生长着的活溶洞——兴隆溶洞地形地貌奇特、步步景不同兴隆山,有国家3A级景区“北方小张家界”美誉的(九龙潭)青松岭大峡谷、天子山、奇石谷,还有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塞罕坝生态酒庄、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天桥峪、南天丽景、双石井等旅游景区(点)。县内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日趋完善,全县规模型宾馆酒店31家,全县宾馆饭店总床位目前是5000个;旅游农家院500家,星级农家院25家,全县农家院床位约15000个,旅行社和门市部9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兴隆县内建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以2个4A级景区为核心,6个3A、1个2A级景区和8个非A级景区为骨架,38个乡村旅游村为支撑,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特色果品全国闻名。兴隆是全国甲级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中国山楂特优区,是林业部命名的中国山楂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兴隆县果树栽植面积超57000公顷,山楂、板栗年产量分别高达21.5万吨和14.7万吨。其中,兴隆山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73亿元,产业潜力巨大。目前,兴隆山楂出口产业园区已集聚多家企业,年加工山楂超7000吨。


“中国山楂之乡” “中国板栗之乡”

涉旅产业精准融合。大力构建“旅游+”融合产业体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丰富文化创意、民宿度假、研学培训、天文科普等10大旅游业态。文旅融合:活化兴隆民俗文化和满族文化风情,重点建设诗上庄诗歌小镇、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工旅融合:依托山楂、酒类等产品加工,打造塞罕坝生态酒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教旅融合:针对京津冀研学旅游需求,充分发挥兴隆天文科普、艺术写生、生态研学等优势,建设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中央美术学院写生基地、雾灵山生态科普基地。康旅融合:发挥环首都生态康养优势,建成长城十里春风镇、阿那亚·雾灵养生谷、兴隆乡村民宿旅游带。

“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造林奔小康、以文树形象”,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兴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生态燕山、爽邑兴隆”已成为中国北方旅游的靓丽名片。

产业融合实现多元转变

兴隆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由观景型向复合型转变。将“医养+康养”融合,在面向北京退休“四有老人”的中电建北京山谷项目,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打造集医疗服务、温泉康养、休闲颐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医养康养服务业态。今年旅游季,仅北京山谷一处就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将“旅居+康养”融合,在面向京津青年群体和高端人群的阿那亚雾灵山项目,打造集温泉养生、山谷度假、艺术畅享等业态于一体的四季康养旅居目的地。今年旅游季,阿那亚·雾灵山澜也酒店和托管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6.4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500万元。将“社区+康养”融合,在面向京津购房人群的中冶红石郡项目,配套建设业主食堂、体检中心、三联韬奋书屋、儿童乐园、健身路径等多种功能设施,重点提供集养老、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社区康养服务,现已入住京津户籍人员超4000人。

“三能”机制盘活林下经济

兴隆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99.6万亩,其中集体林面积258.92万亩,国有林面积40.65万亩,森林覆盖率71.2%,位居华北县级之首。面对林权分散、林地产出低、林农收益少、资源优势转化难等突出问题,2024年以来,兴隆县坚持以“放活经营权、做强林业产业、推进绿色金融”为工作主线,深化“三能”机制,盘活林下经济,力求山增绿、林增效、民增收的多赢效果,奏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交响曲”,被承德市确定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点。

改革蓄能筑基。以打造成熟试点、强化典型示范为重点,着眼放活经营权,着力培树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广“国有带民营”委托经营新模式。一是明确目标。先后到福建三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等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地区进行调研考察,充分借鉴成熟经验,确立了“国有林场+村集体、林农+经营主体”委托经营模式。二是选准路径。按照林场负责总体规划设计和生产监管、中标单位组织实施、雇佣工人优先安排本地村民的合作模式,推进集体林地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经营,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和股份利润分配机制。目前已规划实施兴隆县2024-2025年度燕山山地(环首都)生态综合治理林业建设项目4800亩,确定林农、村集体参与分红。三是多措并举。根据林地利用类型、森林起源、植被现状等,通过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人工造林等措施经营森林,释放林下空间,助推森林质量和林下经济“双提升”。

树下扩能增效。鼓励引导林农通过转包、出租、联营等形式发展以林禽、林药、林菌为特色的林下经济,丰富经营业态,树上树下齐发力,促进林农增收。一是树下经济连点成片。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放活林地经营权,适度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打造了以六道河镇小关门村热河黄精林下种植区和半壁山镇靠山村赤松茸林下种植区,辐射带动南北9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发展树下种植养殖3万亩,增收3000多万元,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二是树上生态效益翻倍。依托树下生草模式推广,林下经济发展转变了以往板栗树下打农药为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生态优势互补。2024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板栗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现场验收。当年全县绿色食品板栗总产值达6.5亿元,比上年增收3500万元。三是产业经营模式创新。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持续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收购保障机制。目前,兴隆涉林企业及村集体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共12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绿源公司对接15家合作社、板栗基地11万亩,年收购板栗1万吨以上,企业按照高于市场价0.5元/斤进行收购,做到种植收购过程可控、风险可控。切实保障了农户利益。

服务赋能续航。通过健全规划、金融、技术等服务体系,整合资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航。一是丰富委托经营“菜单”。按照因地制宜、因场施策、逐步拓展原则,由各林场牵头,围绕营林造林、林下经济、病虫害防治、碳汇交易等积极谋划项目载体,不断丰富委托经营菜单,扩大委托范围,拓宽和深化国有带民营模式。二是打好金融政策“组合拳”。引入专业评估机构,推进森林资源评估,为盘活森林资源、推进经营流转和产品上市提供参考依据;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与银行部门对接力度,将林权、符合条件的林产品加工销售、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目前,个人绿色金融信用贷款额度可达50万元;拓展森林保险业务,为全县307.89万余亩公益林、天然林和商品林累计投保504.32万元。三是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大餐”。组成农技专家团深入基层,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果树技术培训41场次、1578人次。通过理论知识、优良品种、实用技术、综合管理等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管理水平,转变树下管理模式,促进林果产业绿色发展。


林下种植赤松茸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兴隆县践行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实现“生态兴隆、富裕兴隆、幸福兴隆、文化兴隆”目标、造福子孙后代的实际行动。几代兴隆人接力传承,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谱写出了县域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incentive-icons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团结全国环境新闻工作者
4428文章数 61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