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福州闽侯县
47岁的陈先生(化名)
在户外草地进行活动时,
不幸遭到蜂群蜇伤。
约1小时后,
他就开始出现心悸、胸闷、
呼吸困难、大汗淋漓
以及头晕黑蒙等症状。
多学科协作急救
30分钟稳住病情
回忆起事发经过,陈先生仍心有余悸。被蜂蜇后,尽管他第一时间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并涂抹茶油,但症状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察觉到情况异常后,他迅速前往闽侯县总医院急诊科就诊,此时距被蜇伤已过去1小时。
“患者入院时,血压仅为90/6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率却高达120次/分。结合其大汗淋漓、意识虽清但精神萎靡,以及少尿的状态,我们判断他已出现休克症状。”闽侯县总医院急诊科胡军医生介绍,陈先生送医时右侧颜面部红肿,右前臂不仅有皮疹、红肿,还伴有少许渗出液。
![]()
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随即联系急诊内科、普外科医生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协助治疗。
约30分钟后,陈先生的情况逐渐改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经过5天的治疗与恢复,他顺利出院。
医生:近2月共接诊蜂蛰患者50多例
![]()
胡军医生在看诊
“每年夏秋季节均为蜂蜇伤的高发时段。根据接诊数据统计,今年9-10月急诊科共接诊蜂蛰伤患者50多例。”胡军医生表示,就诊的患者中多数为胡蜂蜇伤。
![]()
图片由AI生成
急诊科副主任、主治医师黄锦锋提醒,被蜂蜇后急救关键在于迅速处理伤口、警惕重症发生并及时就医,先做这3步“紧急处理”:
●立即远离蜂群,避免二次攻击:缓慢蹲下,用衣物遮盖头部等暴露部位,轻轻撤离现场,前往阴凉、无风的安全区域。
●移除毒刺,降低毒素吸收:检查蜇伤部位,若发现明显毒刺(例如蜜蜂蜇伤后常残留的毒刺),应使用镊子或指甲边缘轻轻挑出,切忌用手挤压,以避免将毒腺内的毒素挤入体内,从而加剧症状。
●根据蜂种类型,科学处理伤口: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伤口。
胡蜂(马蜂)毒液呈碱性,需用食醋、柠檬汁等弱酸性溶液冲洗,降低毒液毒性。
冲洗后用洁净的纱布或毛巾包裹冰袋,对伤口进行局部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切勿直接将冰块贴于皮肤。
如无法辨别蜂的种类,可以用清水冲洗后,使用双氧水和碘伏消毒。
避开3个误区
误区1:用嘴吸毒液。口腔黏膜破损时,毒素可能入体,增加中毒风险。
误区2:乱涂药膏/草药。部分药膏可能加重刺激,未经证实的草药或引发过敏,需遵医嘱用药。
误区3:忽视轻微症状。初期仅红肿疼痛也需密切观察,出现全身不适立即就医。
若出现以下“危险信号”
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全身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呼吸困难、胸闷、声音嘶哑。
●过敏反应: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风团)、面部/四肢肿胀、口唇发紫;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特殊情况:蜇伤部位在头部、颈部、眼睛、口腔等关键部位;儿童、老人、孕妇或有哮喘、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被蜇伤。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通讯员:游颖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