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市场摊贩与网店主的噩梦里,总会出现这样一幕:某天清晨,当他们如常登录银行账户,却发现屏幕上一行冰冷的提示——“账户已冻结”。没有预警,没有解释,只有一个突然陷入静默的数字,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存焦虑。
更令人深思的是,解冻的钥匙往往并不在法律条文里,而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一旦事件被报道,冻结便神奇解除;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只能在求告无门的困境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计与希望一同被封存。这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法治寓言——权利的实现,竟需要以舆论的关注为代价。
麦田里的法治密码
豫北平原的麦浪在夕阳下泛起金色的涟漪,孙全握着那张被冻结的售粮款单据,粗糙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纸面的褶皱。他身后是养育了五代人的土地,面前是一张轻飘飘却重如千钧的银行通知。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黄昏,法治中国的宏大叙事与一个农民的微观命运不期而遇。
法治的真谛从来不在于法典的厚度,而在于每个公民心中法治信仰的深度。就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要每一粒泥沙的沉淀,法治中国的构建同样需要亿万民众法治意识的涓滴成河。当孙全们在对着一张冻结通知茫然无措时,再精妙的法治理论都显得如此苍白。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强调的“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最终要通过无数个“孙全式”的法治实践来完成转化。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到“八五”普法规划,法治建设已形成“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但这些框架需要生命的填充,需要将“纸面上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更需要将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的效能。
法治教育的三重境界
在上海市的“法治素养数字驾驶舱”里,公民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被细化为五个维度、十八个基准点。这种精准普法打破了传统“大水漫灌”的局限,完成了法治教育的第一次飞跃——从混沌到有序。但知识体系的筑基只是起点,真正的法治教育需要完成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塑造的蜕变。
在浙江的乡间小路上,二万六千名“法治带头人”正将《民法典》中的“居住权”条款转化为“老房加名”的调解话术。他们不是简单地背诵法条,而是让抽象的法律语言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生根发芽。这是法治教育的第二重境界——从认知到实践,从理解到运用。
而在河南的“法治文化带”上,黄河治理与法治教育实现了奇妙的融合。沿岸群众在参与防洪法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法治深意。数据显示,参与这类法治实践项目的群众,其法律遵从度较普通群体提升百分之三十七。这揭示了法治教育的最高境界——从外在规范到内在信仰,从他律到自律。
四川的“红色法治文化”工程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价值,让群众在“半条棉被”的故事中感受法治的温度。当法治教育与家风传承相结合,“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智慧便被赋予“依法治家”的现代内涵。某地法院将“孝老爱亲”纳入家事案件调解标准后,赡养纠纷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法治在这里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有温度的生活智慧。
制度创新与人性温度
江苏推行的“守法积分制”,将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日常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南京某社区通过“法治银行”,让居民可用守法积分兑换法律服务,形成“守法-获益”的正向循环。这种制度设计暗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使法治成为可触摸的生活福利,完成了从刚性约束到柔性引导的转变。
在深圳的“法治会客厅”,市民通过VR技术体验“模拟法庭”,在角色扮演中理解“程序正义”。当农民工老张在虚拟场景中扮演法官敲响法槌时,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分量。这种沉浸式普法,让《法律援助法》中“急难愁盼优先办”的规定有了温度,让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从抽象走向具体。
浙江的“基层治理四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村民自治章程上链存证。当某村修订村规民约时,系统自动比对上位法要求,智能提示“外嫁女土地权益”等条款的合规性。这种“数字法治”实践,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技术在这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法治理想的载体。
被转嫁的“战争”与迷失的正义
然而,在法治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一种危险的异化也在悄然发生。
打击电信诈骗本是一场正义之战,但当这场战争的代价主要由无辜民众承担时,我们就必须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那些被冻结账户的小商家,那些因帮信罪获刑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而真正的诈骗团伙,只需换个身份、开个新账户,就能继续运作。我们仿佛在玩一场打地鼠游戏,却专门敲打那些冒头呼吸的无辜地鼠,而真正该被打的,却在地下畅通无阻。
本质上,这是能力不足导致的责任转嫁。追踪真正的诈骗分子需要高超的技术、跨境的合作、耐心的侦查,而冻结普通人的账户、限制大众的金融自由、轻易认定帮信罪,则要简单得多。
当执法变成一种流水线作业,当办案人员只追求“冻结账户数量”而非真正的破案率,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必然导致目标的偏离。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帮信罪已跃升为中国排名第五的高发罪名。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明知”认定标准的无限扩大化。
有个案例令人心寒:一名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因银行信用卡审核未通过,求助于中介。中介收取费用,用他的个人信息办理了银行卡,而该卡后被用于转移涉诈资金。结果,这个年轻人因帮信罪被判刑。办案机关的理由令人不寒而栗:“你作为成年人,应当明知提供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
这种逻辑延伸开来,卖菜刀的应当明知可能被用于杀人,卖手机的应当明知可能被用于诈骗。预防犯罪的责任,被如此轻易地转嫁给了普通公民。
法治文化的源流与嬗变
在福建的武夷山麓,“朱子家礼”中的“慎终追远”被转化为生态保护条款,试点“风水林”法治认养制度。这种文化嫁接使《环境保护法》获得情感认同,试点区域毁林案件显著下降。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影视作品引发全民热议,其成功在于将贪腐案例转化为法治公开课。北京某区创作的法治皮影戏《民法典奇遇记》,让老年观众在传统艺术中理解“居住权”制度。这种文化传播方式,使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完成了从宣传教育到文化浸润的升华。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打造的“法治时空长廊”,用光影艺术展现法治进程。当金融从业者在“宪法宣誓墙”前留下手印时,法治信仰便融入职业伦理。这种空间叙事,使《宪法》中“依法治国”原则获得具象表达,法治从理念成为可感知的体验。
系统集成与效能转化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过程中,12345热线数据揭示的“电梯维修难”问题被写入法规。这种“需求导向”的立法模式,使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急难愁盼”的钥匙。立法与民意的这种同频共振,让法律回归其本质——人民意志的体现。
海南推行的“柔性执法”清单,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某海鲜市场摊贩首次占道经营时,执法人员递上的不是罚单而是《市容管理条例》漫画手册。这种“有温度的执法”,使《行政处罚法》的原则获得生动诠释,执法不再是机械的处罚,而是教育引导的艺术。
重庆建立的“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机制,让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参与案件审理。当“平台用工纠纷”由骑手自己参与裁判时,《劳动法》中“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规定便有了现实注脚。司法与民智的这种协同共进,让司法裁判不仅实现正义,更让人民看见正义。
代际传承与文明延续
深圳某小学开发的“法治飞行棋”游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款转化为闯关任务。当孩子们为“拒绝校园欺凌”任务欢呼时,法治意识已悄然萌芽。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法治教育突破说教窠臼,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
浙江推行的“法治家书”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互写守法承诺。杭州某家庭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记住,你骑电动车戴头盔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这种情感传递,使《道路交通安全法》获得生命温度,法治成为代际间的精神纽带。
成都“法治茶馆”将法律咨询融入盖碗茶文化,老茶客们在品茗中学习《民法典》。当“高空抛物”案例成为谈资时,“禁止从建筑物抛掷物品”的条款便融入市井生活。这种文化浸润,使法治宣传突破“说教式”窠臼,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星辰大海与脚下之路
当孙全最终拿到解冻的售粮款时,他给贵州警方寄去的不只是新麦,更是一粒法治信仰的种子。这粒种子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最终汇聚成法治中国的浩瀚星河。
从“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清单到“法治素养数字画像”的精准培育,从“红色法治文化带”的历史传承到“元宇宙普法空间”的未来探索,中国法治建设正在书写一部传统与现代交融、制度与温度并重的文明史诗。
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每个普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当法治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当法治信仰如星辰大海指引航程,我们终将见证:每一个守法公民都是法治长城的砖石,每一次依法维权都是正义之光的折射,每一段法治故事都是文明年轮的镌刻。
那个被冻结账户的店主,最终通过媒体曝光要回了自己的钱。但他没有丝毫喜悦,只有后怕:“如果媒体不关注呢?”
他的问题,也是千千万万潜在受害者的共同忧虑。在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权利不应取决于聚光灯是否照耀,而应建立在坚不可摧的制度保障上。解冻那些账户易,解冻被冰封的信任难。当每一场正义之战都不以牺牲更弱者为代价,当权力之手在约束下变得温柔而精准,我们才能说,这是一场真正的法治胜利,而非又一场被转嫁的战争。
这或许就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终极图景——让法治成为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文明密码,让正义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永恒灯塔。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无一能幸免,也无一可缺席。(文/李多善)
![]()
李多善,09年取得司法部中华律师函授中心颁发的《婚姻家庭法律顾问》证书,现律师(实习)。知名网络作家庄子心斋,在百度、塔读、番茄、咪咕、书旗、喜马拉雅等连载《易学大师风云录》、《挣扎在风雨之中》等长篇小说。三年新闻从业,十九年教育从业。安徽省行知高等教育研究院创始人,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庐阳区文联委员,合肥市庐阳区书协副秘书长、主席团成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