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在飞往亚洲的航班上突然宣布,取消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的会面,并彻底终止两国贸易谈判。甚至威胁加征10%额外关税。
而加拿大方面则屡屡强调,双方已进入“密集谈判阶段”,核心议题已取得显著进展。
原本即将达成的协议,却因为一则广告告吹。
看似偶然的 “导火索” 背后,隐藏着美加长期未决的贸易矛盾?
![]()
这起风波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则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出资7500万加元打造的宣传广告。
广告中截取了美国前总统里根1987年的广播演讲片段,原本里根当时是为对日本电子产品征收关税的特定政策辩护,强调 “关税是解决具体贸易不公的工具,而非挑起贸易战的武器”。
这一片段被截取,用于批评特朗普政府当前的关税政策,暗示其关税措施属于 “无端贸易战”。
特朗普在看到广告后,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怒斥,称广告 “严重歪曲” 里根的原意。
![]()
而里根基金会也迅速发表声明,证实广告存在 “断章取义” 的问题。
而这则广告并非加拿大联邦政府主导,而是由安大略省独立操作,但这一区分并未平息华盛顿的怒火。
安大略省省长达格・福特甚至公开表示 “广告达到了目的”,成功让美国公众关注关税议题,这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为何一则省级政府的广告,会让美国总统不惜终止国家级贸易谈判?
![]()
白宫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广告只是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位白宫官员透露,美加贸易谈判早已陷入僵局,加拿大在核心议题上迟迟不作出让步,尤其是钢铁和铝材关税豁免问题。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加拿大是美国钢铁进口的第三大来源国,占美进口总量的12%,但加拿大对美钢铁出口长期享受部分关税优惠,而美国要求加拿大接受 “永久关税豁免换市场准入”,加拿大则坚持 “临时豁免 + 年度评估” 的方案,双方在此问题上僵持数月。
与此同时美国已与欧盟、日本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这让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 “拖延” 更无耐心。
![]()
一位白宫官员直言:“我们没时间无休止谈判,要么拿出实际行动,要么接受后果。”
但加拿大方面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卡尼在吉隆坡明确表示,双方已交换条款清单,在钢铁、铝材和能源领域的关税交易上 “达成 90% 的共识”,甚至已敲定能源合作的具体项目框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48%,是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特朗普对加拿大的 “特殊态度”。
多位前特朗普政府官员透露,特朗普长期对加拿大存在 “贸易不公” 的刻板印象,多次在内部会议中抱怨 “加拿大从美国赚走太多钱”。
![]()
事实上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加贸易顺差为120亿美元,美国并非“受害者”,但这种固有印象始终影响着特朗普的决策。
加拿大各省的“强硬姿态”,本质上是利益驱动。安大略省是加拿大制造业核心区,对美出口占该省 GDP 的 22%,钢铁关税直接影响省内10万就业岗位。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则依赖软木材对美出口,美方的软木材关税已让该省损失超50亿加元。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加双边贸易额年均超7000亿美元,各省不愿为联邦层面的谈判牺牲自身利益,这也是安大略省自行投放广告、BC 省计划跟进的核心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存在分歧。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明确表态,关税会 “增加美国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负担”,并透露参议院正酝酿投票终止对加拿大等国的紧急关税授权。
尽管谈判破裂且双方互不相让,但美加深厚的经济绑定关系决定了 “彻底决裂” 的可能性极低。
卡尼已明确表示 “随时准备重启对话”,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美国短期内难以替代加拿大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在原油和天然气领域。
同时加拿大商会的数据显示,谈判破裂已导致加方部分出口企业暂停对美订单,双方都面临实际经济损失。
![]()
值得注意的是美加贸易摩擦并非首次,2018年特朗普政府曾对加拿大钢铁加征25%关税,最终在美墨加协议框架下达成妥协。
双方已交换的条款清单涵盖了能源合作、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多个领域,这些已达成的共识为后续谈判保留了基础。
随着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上升,特朗普是否会调整策略,加拿大又是否愿意在部分议题上作出让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