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签署协议前,美代表突然翻脸,将继续对华调查,外交部斩钉截铁

0
分享至

中美刚谈完,美贸易代表就对华发出新的威胁,中方是如何回应的?

经过吉隆坡经贸会谈以及釜山元首峰会,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得以缓和。美财长贝森特透露,中美经贸协议在吉隆坡会谈时就已经敲定,最快下周就可以正式签署并交换文本。一旦以书面形式确定了共识,就将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也将标志着中美关税战、贸易战将告一段落。



多轮磋商破局

吉隆坡的谈判桌上,中美双方团队经过数轮密集沟通,在诸多争议议题上逐步缩小分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后对外透露的信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美经贸协议已基本达成共识,最快将于一周内正式签署并交换文本。这一消息意味着,自关税战爆发以来,两国在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等核心领域的对抗有望迎来转机。

尽管协议具体条款尚未公开,但从中国商务部随后发布的会谈纪要中可窥得端倪。双方初步达成的共识呈现“双向让步”特征:美方承诺逐步放宽对华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中方则表示将扩大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的进口规模。有分析指出,若协议顺利签署,中美经贸关系有望回归到当年2月的良性互动状态,这也是双方在反复博弈后找到的务实平衡点。



釜山元首峰会的高层对话,为协议落地提供了关键政治背书。两国元首在会晤中明确强调,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双方应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分歧。彼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及国际机构纷纷表态看好,世界银行甚至预测,中美经贸缓和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提升0.3个百分点,足见这场谈判的全球影响力。

协议敲定前夕

就在各方静待协议签署的关键时刻,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公开表态,给趋于缓和的局势泼了一盆冷水。他直言,釜山峰会并未彻底解决中美经贸领域的所有问题,美方将继续依据《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对华发起新一轮调查,核心指向2020年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情况。



这一表态瞬间引发国际舆论哗然。要知道,301条款自启用以来,便常被视为美方单边施压的“利器”。此前美方曾多次依据该条款对华加征关税、实施制裁,而此次选择在协议签署前抛出这一议题,无疑打破了双方构建的互信基础。有经贸专家解读,格里尔的言论本质上是试图在最后时刻增加谈判筹码,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在未决议题上进一步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次重提的2020年贸易协议,其执行情况早已存在清晰的事实脉络。协议签署后,中方始终秉持诚信原则推进落实,仅在农产品和能源采购领域未达约定数额,而这并非中方主观违约所致。



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国际物流链中断、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以及美方多次出台对华出口管制措施,都直接影响了协议的执行效果。反观美方,不仅未履行协议中关于放宽对华技术出口的承诺,反而不断扩大实体清单,这些关键事实被格里尔刻意回避。

外交部严正回应

针对美方的出尔反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明确回应,立场鲜明且逻辑清晰,既传递了中方的原则立场,也展现了推动合作的诚意。



郭嘉昆首先强调了中美元首共识的权威性。他指出,釜山会晤达成的“加强经贸合作”共识,是两国最高层为双边关系定下的战略基调,美方相关部门理应切实落实,而非以单边行动破坏来之不易的缓和局面。这一表态直指问题核心——格里尔的言论不仅违背谈判共识,更与美方高层的承诺相矛盾,暴露了其内部政策协调的混乱。

对于美方提及的调查及协议执行问题,郭嘉昆客观陈述了事实真相,明确指出中方在协议执行中尽到了应尽义务,未达标的客观原因及美方的违约行为不容忽视。



他同时强调,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中存在分歧实属正常,但解决分歧的正确路径是平等对话,而非单方面施压或极限讹诈。美方动辄启用单边制裁工具,既不符合国际法准则,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对立。

中方的回应背后,是日益稳固的战略底气。经过数年贸易摩擦的历练,中国已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对美反制工具箱也更加丰富。从限制美农产品进口到对等加征关税,再到加强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中方的反制措施始终精准且克制,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谈判保留了空间。



反复无常的背后

美方在协议签署前突然翻脸,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多种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内部政治来看,美国国内选举周期临近,贸易政策成为两党博弈的焦点,格里尔的强硬表态带有明显的政治作秀成分,试图通过对华强硬姿态争取选民支持。

同时,美方内部不同部门存在利益分歧,财政部更关注对华经贸合作的经济收益,而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受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影响较深,政策取向存在差异。



从战略层面来看,美方试图通过“边谈边压”的策略,最大限度攫取利益。在其传统施压手段效果递减的情况下,重拾301调查这一“旧工具”,本质上是想延续单边主义思维,以调查为要挟,迫使中方在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领域作出超出底线的让步。这种“谈合作时讲共识,谈条件时讲单边”的双重标准,正是中美经贸谈判反复拉锯的重要原因。

此外,美方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误判也不容忽视。其原本寄望于通过关税战、技术封锁等手段遏制中国产业升级,但事实证明,中方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在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市场吸引力持续提升。这种误判让美方陷入“施压无效却不愿让步”的困境,只能通过反复无常的举动试探中方底线。



前路依然复杂,以稳应变坚守原则

美方的突然变卦,给中美经贸协议的签署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并不意味着缓和进程彻底中断。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经贸谈判多次出现“谈-破-谈”的循环,分歧与博弈本就是常态。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守住“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底线,能否以元首共识为指引推进合作。

对中方而言,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与美方打交道,必须坚持“听其言、观其行”,在推动合作的同时,始终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一方面,要保持谈判的耐心和诚意,推动协议中已达成共识的部分落地;另一方面,要持续强化自身实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通过夯实国内经济基础,降低外部风险冲击。



全球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合作。美方若持续奉行单边主义、反复无常的政策,不仅会损害中美双边关系,更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唯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历史给出的明确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泠泠说史 incentive-icons
泠泠说史
煮一壶茶,折一支白梅花,撑一把青伞听泠泠雨落下……
2589文章数 6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