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大结局终于要来?最大罪人已浮现,泽连斯基终于等来美方信号
2025年10月28日,泽连斯基突然放话愿意谈和平了。
不过有个前提,谈判地点不能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俄乌这仗打了三年多,从2022年2月24日打到现在,总算有了点和平的影子。
但要说谁是把仗拖这么久的罪人,还真不是大家先想到的美国,这里面的门道得慢慢聊。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泽连斯基的突然松口,与其说是策略转变,不如说是被现实逼到了墙角。
10月下旬他跑到布鲁塞尔找欧盟要远程导弹,结果人家支支吾吾不给准话。
更让他难受的是,美俄原本要在布达佩斯开会,结果会议推迟了,乌克兰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西方这边指望不上,前线的烂摊子更让他头疼。
现在乌克兰征兵年龄已经放宽到40岁,还是有大量兵力缺口。
士兵每天要打18个小时的仗,早就累垮了。
武器装备的缺口达到30%,没有美欧援助根本撑不下去。
也正是看明白了处境,泽连斯基才主动找台阶,提出可以去匈牙利谈判。
他还特意夸了特朗普提出的“现有边界停火”方案,其实就是想借美国的态度给欧洲施压。
毕竟乌克兰现在七成以上的底气都靠西方援助撑着。
可能有人没概念,这三年仗打下来,乌克兰到底惨到啥程度?
乌克兰欠的债已经飙到3500亿美元,一半的基建还被炸得稀烂。
2022年冬天俄罗斯炸了能源设施,60%的地区断水断电,老百姓在寒冬里挨冻。
到2023年想反攻扎波罗热,结果一天推进还不到1公里,根本没辙。
再说俄罗斯,也没好到哪去。
经济被制裁得快喘不过气,全靠给中国、印度卖油气撑着。
前线装备不够,只能靠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填坑。
2023年动员了120多万人,才把战线稳住,现在占着乌克兰18%的地盘。
可这场战争不只是俄乌受苦,还拖累了全世界。
乌克兰原本是欧洲粮仓,现在粮食出口中断,非洲和中东地区面临粮食安全压力,相关风险加剧。
欧洲买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涨了40%,普通人做饭取暖都得精打细算。
尽管泽连斯基在谈判问题上有所松动,但前线的炮火声却一刻也没停过。
![]()
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刚说打下一架冲莫斯科来的无人机,乌克兰这边就出事了——基辅也被打了。
多架无人机呼啸而过,爆炸声此起彼伏,多人在袭击中受伤,几栋楼也炸得不成样。
乌克兰也不服气,28日又往莫斯科放了波无人机,把首都周边的空运都搅乱了。
两边就这么来回打,谁都不肯先低头。
其实这场战争能不能停,关键看几个大国怎么想。
毕竟背后都是大国在掰手腕,他们的态度才是战局的“方向盘”。
美国的态度变化最大,以前还帮着乌克兰,现在急着想结束战争。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3月停止了对乌新的武器援助,还逼着泽连斯基接受“用顿巴斯换和平”。
据说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的会谈气氛很紧张,特朗普甚至直说不妥协可能会“亡国”。
美国为啥突然变脸?其实是算透了三本账。
一是援乌已经花了1200多亿美元,国内反对声音越来越大。
二是美国想把精力转向亚太地区。
三是军工企业已经赚够了,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公司的股价涨了10%以上。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玩起了“两面手”。
为平衡地缘利益,他一边说希望中国劝俄罗斯谈和平,一边又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公司。
再看俄罗斯,态度一直很强硬。
普京的要求很明确:要顿巴斯和扎波罗热的主权,乌克兰必须承诺永远不加入北约。
想让俄罗斯先撤军再谈?没门。
看透欧洲对乌援助的敷衍,俄罗斯计划2026年部署新型核导弹,甚至想重复2022年冬天的“能源绞杀”。
![]()
毕竟欧洲至今没解决天然气替代缺口,这招能直接逼欧盟施压泽连斯基妥协。
不过,情报部门对普京的真实想法有分歧。
CIA认为他其实愿意谈,但俄罗斯情报部门怀疑美国没诚意。
俄外长拉夫罗夫公开指责欧洲和乌克兰一起拖延战争。
在这些大国里,最让人失望的其实是欧洲。
欧洲嘴上说支持乌克兰,实际行动却很敷衍。
乌克兰曾在2023年要豹2坦克,德国拖了7个月才给。
马克龙说要搞欧洲部队,后来也没了下文。
匈牙利的欧尔班更是个绊脚石,三次否决欧盟的援乌资金,1400亿欧元的贷款也被推迟。
![]()
波兰倒是积极,军费占GDP的4%,还收了300万乌克兰难民。
但一个国家的努力,改变不了整个欧盟的消极态度。
而乌克兰在这场大国博弈里,根本没话语权,就是个“局外人”。
美俄在沙特的密谈没带乌克兰,布达佩斯峰会推迟更让它彻底边缘化。
国内82%的民众反对放弃东部领土,但泽连斯基已经没有选择。
如果没有美国和欧盟支持,乌克兰在战场上撑不过三个月。
这场战争拖了三年,不是没有和平机会,而是有人不想停。
而这个不愿停火的人,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他就是欧洲。
欧洲的算盘打得很精,既想借战争削弱俄罗斯,又不想自己多出钱出力。
![]()
给乌克兰的武器刚好够守不够攻,成了“吊命式援助”,也导致了战局僵持。
1400亿欧元贷款一拖再拖,冻结俄罗斯资产帮乌克兰重建的计划也因为法律问题搁浅。
俄罗斯指责“部分欧洲领导人在延长战争”,美国也对欧洲持续援助乌克兰颇有微词。
可欧洲没想到,最后把自己坑了。
俄对欧天然气出口下降了45%,引发欧洲能源危机;
德国部分企业也因能源成本问题,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和中国;
欧元区通胀率超过5%,老百姓日子越来越难过。
当然,美俄也在暗地里算账。
前期是互相消耗,美国借乌克兰拖垮俄罗斯,俄罗斯借战争削弱欧洲。
![]()
但打到后来,美国觉得援乌太贵,俄罗斯觉得制裁太痛,2025年2月双方达成会晤意愿。
说白了就是拿乌克兰当筹码做交易,根本没把乌克兰的利益当回事。
乌克兰最惨的是失去了自主权,当初一心想加入北约,觉得有了靠山就能跟俄罗斯叫板,结果北约东扩反而刺激了俄罗斯动手。
当初说的保护压根没兑现,现在连谈判桌都挨不上边。
乌克兰为换取西方援助,已将能源、基建类3家国企51%股权抵押给欧盟基金。
西方资本倒好,趁机以市场价3折接手。
泽连斯基嘴上喊着要收回克里米亚,可手里没兵没枪,真要退一步还得被骂卖国。
说到底这仗没一个赢家:乌克兰丢了地盘,俄罗斯挨了制裁,欧洲经济垮了半截,非洲中东还闹起了饥荒。
更危险的是核威慑又回来了,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考虑核武器。
![]()
世界格局也变了,美国转向亚太,俄罗斯靠向亚非,欧洲更依赖美国。
乌克兰的遭遇也给所有小国提了个醒:靠大国保护不如靠自己。
北约东扩不是保护伞,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和平需要实力和智慧,否则很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没有捷径可走,保持独立自主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俄称击落飞往莫斯科无人机乌称基辅遭袭致多人受伤》2025-10-26
2.光明网:《不再坚持寸土不放?泽连斯基为何变了?》2025-10-23
![]()
3.央视新闻:《泽连斯基:若能结束冲突愿在俄白之外任意地点谈判》2025-10-2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