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阳11月1日电 (记者高华)10月31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以来,黔西南州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加快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高华摄
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为现代化建设筑牢根基。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322.01亿元增至2024年的1478.8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与工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2.3%、6.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248元、15459元,年均增长5.3%和7.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9.6%。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黔西南深化“三医”、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政务服务“四单”模式获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奖,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成为国家典型案例。“贵人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市场经营主体增至32.22万户。交通网络日趋完善,745公里高速公路贯通全域,目前盘兴高铁进入运行试验,兴义万峰林机场通航26个城市,“三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让客商游客往来、农特产品出山更加便捷。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支撑体系不断夯实。目前,黔西南州已建成3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9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8%。原煤、发电量稳步增长,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成为省级特色集群,黄金产业产值连续突破百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3%,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文旅融合亮点纷呈,品牌效应持续放大。黔西南州聚焦“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定位,文旅、体旅、康旅、桥旅深度融合,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4.82%。今年建成的花江峡谷大桥以“横竖双世界第一”成为超级IP,串联形成西线黄金旅游带。目前全州拥有48家A级景区,480余家民宿客栈,兴义市中心25公里内集聚7家高等级景区,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独特格局。
底线任务扎实筑牢,发展根基更加稳固。黔西南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建成高标准农田77.15万亩,筑牢粮食安全屏障。生态底色鲜明,森林覆盖率达63.1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99%,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民生支出超1400亿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禁毒示范城市,再次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