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尼泊尔“一妻多夫”该如何生活?妻子:晚上和兄弟在一起,不幸福

0
分享至

尼泊尔“一妻多夫”该如何生活?妻子苦不堪言:晚上和兄弟在一起,一点都不幸福。
尼泊尔高原上的“一妻多夫”,从来不是童话,它更像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生存方式。
在尼泊尔多波尔和药拉明等偏远地区,这种婚姻制度至今仍存在,外人看着稀奇,觉得新鲜,但生活在其中的女人,过的是身心双重的折磨。
没有选择爱谁,也无法决定不爱谁,这种看似“共享”的家庭模式,其实是对女性最彻底的物化:
是劳动力,是生育工具,是维持家庭结构稳定的“牺牲品”。
在多波尔、药拉明等地,年收入不到100美金的家庭比比皆是,高原地带,土地贫瘠,资源稀缺,想要靠种地维持生计本就艰难。
如果家中几个兄弟各自成家,那一亩三分地就要被切割成无数块,家里经济马上就会崩塌。
这种“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就像是一个家族合伙的“生存契约”,兄弟们娶一个妻子,不仅省了彩礼,还节省了未来抚养成本,所有人轮流干活,轮流“过日子”。
妻子则成了家庭中的“投资回报”,既要劳动,又要生育,还要维系男性之间的平衡,甚至连情绪也要被“平均分配”。
这不是浪漫,是压迫,甚至不知道自己何时被许配给了几个男人,没人问愿不愿意,反正这就是那里的女人“该走的路”。
在这些地区,很多女孩在十几岁就被送进了丈夫家,她们的婚姻,往往不是从恋爱开始,而是从一笔彩礼、一顶帐篷、一个仪式开始。
嫁过去的第一天,就要知道,从此以后,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角色”。
要起得比所有人都早,做饭、喂牲口、劈柴、洗衣服。
白天干活,晚上还要“轮流”陪伴不同的丈夫,没有隐私,没有休息,更没有话语权。
一个女人要对几个男人“公平”,成了她每天最难完成的任务。
活得像一根绷紧的弦,一旦失衡,整个家庭就可能崩盘,而她永远是那个被指为“罪魁祸首”的人。
很多人以为,这种婚姻模式最难的是体力劳动,其实最难的是情绪劳动。
比如晚上,必须按顺序与不同的丈夫“共度时光”,哪怕身体疲惫、情绪低落、甚至生病,也不能拒绝。
必须表现得“愿意”,否则就会被说成“不贤惠”,或者“偏心”。
在这些偏远地区,基本的卫生条件极差,女性很容易染上妇科病。
一个丈夫的不洁习惯,可能会让妻子反复感染,甚至影响生育,但妻子不能抱怨,不能拒绝,也不能去医院。
因为“女人忍一忍就过去了”,在这些地方,是一种“美德”。
据尼泊尔卫生部2022年发布的数据,在实行一妻多夫制度的地区,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患慢性盆腔疾病的比例高达62%,但绝大多数女性从未接受过正规检查。
从女孩到女人,要经过三场婚礼:
第一次,是“贝尔果婚”,象征早已“嫁给神灵”;第二次,是“太阳婚”,象征她从幼女到妇人的过渡;第三次,才是真正的婚姻——嫁给一群兄弟。
每一步,都不是能选择的。
婆婆、母亲、甚至村里的长辈们,从小就告诉那里的女性:“女人的命就是这样。”
她们不是不知道苦,而是早就被教育成不敢反抗。
“会做人”的女人,是能照顾所有人情绪的女人,是不哭、不闹、不问原因的女人,她们被告诫:不顺从,就是灾星,是会让全家破产的“妖精”。
近年来,尼泊尔政府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尝试推动性别平等政策。
在2015年的新宪法中,明确提出“保障女性权利”,也有部分NGO进入偏远地区进行性教育和法律宣传。
问题是,法律写在纸上,观念却刻在人心。
在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的高山村落,很多年轻女孩甚至没听说过“婚姻自由”这个词。
她们觉得,能嫁人、能吃饱,就是“命好”。
她们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没有逃离的可能,她们的世界,就是那个山谷,那片土地,那群男人。
如果想反抗,就意味着离开家,失去孩子、失去身份,甚至被村里人唾弃。
人们喜欢把“一妻多夫”当作一种“异文化奇观”,甚至有些人打着“性别平等”的旗号,为这种制度找借口。
可真正经历的人,哪怕只是一天,都明白这不是平等,而是极端不对等的生存策略。
这种婚姻形式的存在,折射的是全球共有的问题:经济对女性命运的决定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设定、社会对女性声音的压制。
那些生活在尼泊尔高原上的女人,她们并不需要外界的“关注”猎奇,她们需要的是尊重、教育、选择的权利。
当她说“晚上和兄弟在一起,一点都不幸福”,这不是一句笑谈,而是一种求救,她的声音微弱,但人们不能假装听不见。
真正的阳光不是照在她们的婚床上,而是照在她们握住人生方向盘的那一刻,那一天,才是她们真正的“结婚日”。
信源:央视网——五兄弟共“侍”一妻 “男后宫”实行轮班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2025-10-31 12:17:18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体育知多少
2025-11-02 07:11:22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1 17:55:50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2 00:17:04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在新加坡生活
2025-11-02 00:26:12
美国过一次万圣节,就要扔掉10亿磅南瓜垃圾!他们为何不吃南瓜?

美国过一次万圣节,就要扔掉10亿磅南瓜垃圾!他们为何不吃南瓜?

怪罗
2025-11-01 23:02:19
南京法官开直播卖螃蟹,网友: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

南京法官开直播卖螃蟹,网友: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

现代快报
2025-10-31 23:58:07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语学习平台
2025-10-31 09:27:37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极目新闻
2025-11-02 10:28:03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回旋镖
2025-11-01 18:25:05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31:04
欲哭无泪!东风本田几千人的二厂倒了,如今官宣卖地,要盖成住宅

欲哭无泪!东风本田几千人的二厂倒了,如今官宣卖地,要盖成住宅

火山诗话
2025-11-02 09:56:39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01 15:41:09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大刘说说
2025-11-01 14:41:36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2 09:22:01
男方花30多万“闪婚”,新娘竟背负巨债!婚介查征信只是靠……

男方花30多万“闪婚”,新娘竟背负巨债!婚介查征信只是靠……

福建第一帮帮团
2025-11-01 19:04:21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01 16:15:43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3:45:56
2025-11-02 11:23:00
百态人间 incentive-icons
百态人间
山巅俯瞰兴衰史
6076文章数 26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妈妈催你不是没耐心,而是她怕!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旅游要闻

柏林:博物馆里的科学“校园”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