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说好,但我觉得它不真,我就不看了。” 最近凤凰网的采访里,老戏骨郭凯敏这话一出口,直接给还在讨论《繁花》美学的网友泼了盆冷水。
![]()
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演员,愣是没给王家卫的金字招牌留面子,直言剧版《繁花》太 “表面”,满屏的霓虹光晕反倒像香港版的移植,让真正生活在上海的人看得浑身不自在。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打开《繁花》,黄河路的餐馆亮如白昼,和平饭店的旋转门闪着金光,连阿宝递张邮票都像在拍时尚大片。
![]()
但上海观众的记忆里,90年代的日子哪有这么 “发光”?有人翻出老剧《孽债》《股疯》对比,那边的弄堂里堆着煤球炉,菜场里满是讨价还价的喧嚣,这才是多数人经历的日常。
郭凯敏的吐槽算是说到了心坎上:创作者总爱往时代脸上贴金,却忘了最打动人的是藏在细节里的烟火气。
![]()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真实之争” 早就在网上吵翻了天。喜欢的人把王家卫夸上天,说他拍出了上海的 “腔调”,连苔圣园的菜盘都还原了当年的样式;反对的人直接开怼,说金宇澄小说里1300个 “不响” 的留白,全被拍成了锣鼓喧天的爽剧,活脱脱成了《了不起的阿宝》。
其实两边都没说错 —— 王家卫本就带着香港人的怀乡滤镜,把记忆里的上海和想象搅在了一起,拍出的自然是 “王家卫式上海”,而非郭凯敏们经历的那个真实版本。
![]()
郭凯敏那句“虚假内容会被观众抛弃”,最近好像真被应验了。就在大家还在争论真实度的时候,《繁花》突然又爆了个大瓜:青年编剧 “古二” 在小红书扔出7段录音,总时长超一小时,直接把王家卫和剧组架到了火上烤。
录音里的料可真不少。这位编剧先说自己写了大量重头戏,还兼着王家卫的生活助理,月薪才几千块,最后连个编剧署名都没捞着。但剧组早有回应,说他只是前期资料收集的,早就离组了,片尾给的“前期责任编辑” 已经够意思,还谴责他偷录对话不地道。
![]()
更让吃瓜群众兴奋的是录音里的娱乐圈秘辛。王家卫安排唐嫣戏份时,居然说“唐嫣很装”,让工作人员先暖场再叫她来;还提到陈道明想接戏又怕 “危险”,因为记不住长台词还爱改剧本;
连老戏骨游本昌都被说 “不是省油的灯”。要知道唐嫣之前拿视后时,还特意感谢王家卫 “发掘自己”,这前后反差简直比剧情还刺激。
![]()
不过热闹归热闹,这些录音的真假还没个准信。现在平台已经把录音全屏蔽了,发声的公众号也被封了,王家卫和唐嫣那边更是一声不吭。最讽刺的是,本来是编剧维权的正经事,最后倒变成了全民扒明星八卦的狂欢,核心的创作权益问题反倒没人关心了。
从郭凯敏吐槽“不真实”,到录音风波暴露的行业乱象,《繁花》这出 “戏外戏” 比正片还跌宕。王家卫花十年拍的剧,终究没能逃过 “真实” 的拷问;而偷录曝光的维权闹剧,更让大家看清:比起镜头里的虚假,行业里的猫腻才更该被好好整治。
![]()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是剧情还是人心,掺了假迟早会露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