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苹果新品里,讨论度最高的不是 Pro 系列,也不是换代明显的 Pro Max,而是被“定位为未来的”的 iPhone Air。
这台机型自发布以来,争议一直不断。最夸张的一个细节是:它是整个 17 系列里唯一一台首发当天就能随便现货买到的 iPhone。
在苹果新品普遍要抢的时代,这已经是一张“红色警告”。
最近,国内又传来一条更炸裂的数据:iPhone Air 国内首周激活量约为 5 万台。
很多人一听 5 万,第一反应就是:这完全没可能。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数据。
激活量为何这么低?这波不是渠道不给力,而是用户不买账
激活量基本就相当于“真实销量”。这也是为何行业都用激活量来判断新品的首发热度。
但 iPhone Air 的数据有一个特殊性:它经历了一次“首发破发——大规模退货”的尴尬循环。
![]()
首发当天,黄牛冲进去抢,想赌一个溢价结果;结果不到 24 小时就破发。大量机器连塑封都没拆,就直接退回去。于是你看到的画面是:
• 表面「缺货」
• 线下「有货」
• 激活「极低」
像电影院明明空着一半座位,却还显示“余票紧张”。
但就算把这批“滞后激活”算进去,整体销量依旧好不了多少。原因也非常简单——Air 根本没有让人“选它的理由”。
苹果的错误,是把“中端策略”照搬到中国市场
苹果给 Air 的定位本质上就是一句话:
“做一台价格再往下压一点的轻旗舰。”
思路看似合理,问题在于——中国用户不是靠“便宜一点”就能打动的群体。
![]()
在 5K~6K 这个价位,你面对的是整个国产旗舰舰队:
• 两颗潜望长焦随便挑
• 百瓦快充随便卷
• 屏幕、节奏、拍照全方位堆料
• 各家的 AI 功能卷到飞起
你苹果偏偏给我来个「单摄、单喇叭、普通续航、功能大幅阉割」,甚至连独特卖点都没有。
最终就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
Air 的定位,是安卓厂商两年前试过并且已经淘汰掉的。
苹果这次用“降配换价带”的方式进入中端,结果不但没吸走新用户,还把原来想升级 iPhone 的用户推回去了。
![]()
渠道也在观望:Air 的动销弱到难看
今年渠道端非常明显:苹果没有给 Air 高压货量。原因简单——苹果自己都不确定这台机器能不能在中国市场站得住。
而现实反馈比预期还更惨烈:
• 多家线下门店反馈动销明显弱
• 没有任何溢价苗头
• 部分门店出现非官方小幅优惠
• 苹果官方保持沉默,不捆绑、不强推
一句话:苹果自己都不愿意替 Air 站台。
这才是 5 万台激活量背后真正的行业信号。
iPhone Air 的失败,对苹果来说是个危险警告
长期来看,iPhone Air 的困境远不是销量差,而是暴露了苹果一个越来越明显的问题:
苹果对中国用户的需求理解,滞后了。
在中国市场,用户要的不是“便宜的 iPhone”,而是:
• 体验不能明显降低
• 功能不能阉割得太狠
• 定位不能模糊
• 买前要清楚,买后要安心
Air 这台机子,四条全踩雷。
所以你看到国产厂商几乎同步取消“中端轻旗舰”路线,而苹果却把这条被验证失败的路又重走了一遍。
![]()
我觉得,Air 要么大修,要么消失
以苹果一贯的节奏来看:
要么下一代 Air 回到“完整体验”,直接补齐短板;
要么干脆砍掉产品线,不再往里投资源。
如果继续维持现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那苹果接下来还会吃更多亏。
对消费者而言倒是不用急着做选择,Air 的价格八成还会再掉一轮;真正要保值、要体验的,还是 Pro 系列更稳。
总结下来,我觉得,iPhone Air 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整个苹果策略调整中的一次“撞墙实验”。
但这次撞得太明显了。
Air 的失败,是苹果策略失误?还是中国市场早就进化到不需要“降配 iPhone”了?
留言区见,我们继续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