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正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目前虽然国内能落地的,只有L2,离L5还差的远,但这技术迭代背后藏着三大派系的技术路线之争——华为全栈方案、Momenta联合研发、车企自研模式,各有各的“打法”和“地盘”。
![]()
先说华为的“全包式”方案。华为ADS(乾崑智驾)从硬件到算法全自主研发,车企直接“拿成品用”,无需二次开发。
这种模式吸引了鸿蒙智行全系车型、阿维塔、深蓝、极狐、岚图,甚至比亚迪、奥迪等品牌,车型数量已铺开一大片。对车企来说,省去了研发成本,但技术主导权全在华为手里。
![]()
再看Momenta的“联合研发”模式。它和车企是“共同开发”关系,提供核心算法,车企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系统。这种模式让车企保留更多“灵魂”,比如奔驰全新CLA的智驾方案就是双方共建的。
目前,Momenta合作车企超30家,车型超150款,市场占有率超60%,宝马、奔驰、奥迪、丰田、大众、通用等外资品牌和国内比亚迪、吉利、上汽都在用,合作范围比华为更广。
![]()
第三类是车企“自研派”。像蔚来、小鹏、理想、小米、零跑这些新势力车企,坚持自己研发智驾系统,不依赖第三方。这些企业大多有互联网背景,更看重技术自主权,目标直指L3、L4更高阶自动驾驶。
当然,现在自动驾驶还处于L2阶段,相当于“热身赛”,没到“决赛点”。三大派系各有优势:华为方案“即插即用”效率高,Momenta模式“车企主导权”更灵活,自研派“长期技术积累”潜力大。最终谁的市场占有率更高,得看技术迭代速度、用户接受度和产业政策支持。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没有绝对的输赢,但能确定的是——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正加速推进,从上游算法到下游应用,从单一企业到产业生态,每一步都关乎未来智能出行的“话语权”。时间会给出答案,但眼下,三大派系的“竞速赛”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